首位被害中國記者 揭中俄密約被殺(圖)

發表:2013-12-01 04: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瀋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年僅31歲。

【看中國2013年12月01日訊】瀋禹希,即是瀋藎,他曾參與維新變法,變法失敗後成為了激進的革命派,長期從事新聞工作。1903年7月31日,因揭露中俄密約而被清廷處死,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因言被殺的新聞記者。

當時沙俄賴在東北不走,更得寸進尺地欲與清廷簽訂秘約,繼續控制東三省及內蒙地區。慈禧太后不想惹他們生氣,便同意簽約。這本是見不得人的機密,卻讓瀋藎通過天津的英文報紙《新聞報》而公諸於世,一時輿論嘩然,引起國人公憤。中俄密約最終泡了湯,大鼻子很遺憾,老佛爺很生氣。是年7月21日,瀋藎被捕,7月31日被處以極刑。

當時的新聞報導了瀋藎之死:

拿來刑部之瀋藎,於初八日被刑,己志本報。茲聞是日入奏,請斬立決。因本月系萬壽月,向不殺人。奉皇太后懿旨,改為立斃杖下。惟刑部因不行杖,此次特造一大木板。而行杖之法,又素不諳習。故打至二百餘下,血肉飛裂,猶未至死。後不得已,始用繩緊系其頸,勒之而死。

比較幸運,恰逢老佛爺的「萬壽月」,所以這個老太太開了次恩,「立斃杖下」。但不幸的是,刑部平時沒有行杖的業務,只得臨時抱佛腳,瀋藎被打得「血肉骨裂」、「骨已如粉」。「及至打畢,堂司以為斃矣。不意瀋於階下發聲曰:何以還不死,速用繩絞我」。此時瀋藎的這句話肯定讓行刑者們覺得很沒面子,然後他們就速速用繩子把已奄奄一息的瀋藎勒死了——錚錚鐵骨,至死都讓極權者無地自容!

瀋藎慘死,震驚中外。連老外也覺得這事夠狠毒,公使夫人們紛紛找慈禧「談話」——她們似乎真把這老太太當女人看了。全國各地報紙紛紛予以披露報導。當時因筆鋒犀利而被譽為「長槍大戟」的章太炎,也正在大清朝的監獄裡,他寫了數首祭奠瀋藎的詩,《獄中瀋禹希見殺》便是其中之一。

現在回顧百年中國言論史,瀋藎其實開了個頭。一個慘烈而悲壯的開始,還有許多後來者將步瀋藎之後塵。

我想起了瀋藎。翻閱這百年歷史,常有許多讓我覺得汗顏的名字,赫然在目。不知新聞工作者「瀋藎」這個名字,是否會讓一些人感覺羞愧?「何以還不死,速用繩絞我」,這樣的刑罰已不敢再上演,這樣的精神卻也消失了。沒人再敢絞你,可有些人就是甘願往自己脖子上,和別人脖子上,拴套。

在網上找到一張瀋藎的照片。讓我稍感意外的是,錚錚鐵骨瀋藎,竟是一副極平常的中國傳統文人的柔弱體貌。卻也顯得清白、清晰。照片是瀋藎生前贈與當時的在華英國記者莫理循的。瀋藎遇難後,莫理循工工整整地用英文在照片背面記下:「瀋克威,杖斃,1903年7月31日,星期五」。

瀋藎揭露《中俄密約》詳情

1903年,沙皇俄國背信棄義,不但拒不履行1902年《交收東三省條約》中分期撤兵的約定,反而進一步提出在東三省及內蒙古一帶享有路政稅權及其他領土主權的「七條」要求,強迫清政府接受。軟弱無能、喪權辱國的清政府決定答應沙皇俄國的要求,欲與沙皇俄國締結《中俄密約》。哪知《中俄密約》尚未簽署,其詳細內容即通過新聞媒體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這一壯舉的愛國者名叫瀋藎。

瀋藎(公元1872∼1903年),原名克誠,字愚溪,湖南善化(今長沙市)人。史載,瀋藎「性直倔強,雄於膽略」,從小就立下了反清救國的遠大志向。維新變法期間,瀋藎積極主張變法,認為要革新湖南,非有一番破壞不能奏效。他和維新派代表人物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多次接觸,交往密切。維新變法失敗後,瀋藎留學日本,其政治態度也迅速由改良派變成了革命派。

1900年春天,瀋藎由日本回到上海,與唐才常等人共同組織革命組織「正氣會」,隨後又更名為「自立會」。瀋藎任自立會幹事,「主持交通,出力甚大」。自立會以漢口為中心進行革命活動,公開宣布「我等認為滿州政府不能治理中國,我等不肯再認為國家,變舊中國為新中國,變苦境為樂境」,謀求「新造自立之國」。自立會還建立了以會黨群眾和清朝下層士兵為骨幹的「自立軍」。自立軍共有七軍,湖北新堤為右軍,共有6個營,瀋藎為右軍統領。7月24日,瀋藎攜帶花銀二千餘元赴新堤,以「中國國會自立軍右軍統領」的名義,研究部署在新堤舉行武裝起義的具體事宜,並決定在8月15日舉行起義。

三天後,瀋藎得知漢口起義失敗,唐才常等主要領導人殉難的消息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為了表示「繼續已死者之生命,完成已死者之志願」的決心,會議決定提前舉行起義。28日,「右軍所部起事」。當天晚上,新堤衛隊營偷襲清軍水師營,各地自立軍二千多人紛紛響應,自力軍的黃綾旗「插遍全市」。

起義失敗後,瀋藎輾轉來到上海,隨即他又悄悄地潛入北京、天津等地。在天津,瀋藎受聘為「報館訪事」(即今天的記者),同時兼任一家日本報紙的通訊員,開始以記者的公開身份為掩護,繼續從事反清活動。當時的北京正處於八國聯軍控制時期,由於瀋藎擅長交際,又有政治眼光和新聞敏感性,很快便與八國聯軍的部分將士混得相當熟悉。北京各界名流聽說瀋藎認識許多外國朋友,紛紛前去巴結。為了從這些貴族口裡打聽到有用的信息,瀋藎盡量和他們把酒言歡,虛與應付。

1903年,瀋藎從貴族口中得知中俄兩國要簽訂密約的消息後,為阻止清政府的賣國行為,決心在簽約之前把密約內容昭示天下,讓全國人民認清清政府的醜惡嘴臉。經過多方努力,瀋藎最終通過政務處大臣王文韶之子搞到了《中俄密約》草稿的原文。瀋藎迅速將《中俄密約》草稿寄給了天津英文版的《新聞西報》。《新聞西報》收到後當即原文刊登。隨後,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轉載,日本新聞界還專門為此出了一期號外。

《中俄密約》的內容公之於眾後,國內外輿論一片嘩然。全國人民群情激憤,紛紛斥責清政府的賣國行徑,進一步促進了全國範圍內革命運動的深入開展,清政府則陷入了非常難堪的狼狽境地。在國內外強大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棄簽訂《中俄密約》的計畫。

《中俄密約》泄密後,清政府立即派人全力偵察密約泄露的原因。而此時的瀋藎非但沒有躲避清政府的追查,反而提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畫:聯絡李蓮英,幹掉慈禧太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兩個最要好的朋友——旗人慶寬和前翰林吳士釗。哪知慶寬和吳士釗得知瀋藎的想法後,深感不安,決定聯合向慈禧太后告發瀋藎。1903年7月19日晚上,毫無防備的瀋藎在北京寓所裡被捕。

瀋藎被捕後,毫不畏懼,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他知道罪惡的清政府絕對不會放過自己。遂做《絕命詩》四章,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獄中鐵鎖出郎當,宣武門前感北堂。菜市故人流血地,五忠六士共翱翔。今年三十有一歲,贏得浮名不值錢。從此興亡都不管,靈魂歸去樂諸天。」

審訊期間,瀋藎毫不諱言自己的言行,坦承自己的愛國行為,並大聲揭露慈禧太后企圖掩蓋《中俄密約》的賣國行徑。本來因光緒皇帝出生在六月(陰曆),故六月被稱為「萬壽月」,「例不行刑」,加之當時清政府正在操辦慈禧太后生辰慶典,但是惱羞成怒的慈禧太后還是極其殘忍地下令將瀋藎「斬立決」。後因懼怕行刑會影響「慶典」,慈禧太后這才發布諭旨:「著即日立斃杖。」

7月31日(陰曆六月初八),刑部大堂8個獄卒手拿特製的大木棍,準備行刑。瀋藎面對獄卒,大聲說道:「快些了事!」於是,8名獄卒輪流捶打瀋藎的四肢和背部,時間長達4個小時之久。瀋藎被打得血肉橫飛,「骨已如粉」,其狀慘不忍睹,但瀋藎自始至終「未出一聲」。這時,堂司以為瀋藎已死,下令停止捶打。不想這時瀋藎用微弱的聲音說道:「速……用繩絞我……」見瀋藎還沒有死,堂司又下令「以繩勒其頸,而始氣絕」。

清政府以極其殘忍的酷刑處死瀋藎後。全國人民在沉痛悼念瀋藎的同時,更加激起了對清政府的無比痛恨之情,就連外國報紙也紛紛加以譴責。革命派辦的報紙《中國日報》發表唁文說:「瀋君之死,鬼神為之號泣,志士為之飲血,各國公使為之震動,中西報紙為之傳揚。是君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當年9月,章太炎先生以義憤填膺的心情在革命派的報紙《浙江潮》上寫了一首沉痛悼念瀋藎的詩《獄中瀋禹希見殺》:「不見瀋生久,江湖知隱淪。蕭蕭悲壯士。今在易京門。魑魅羞爭焰,文章總斷魂。中陰當待我,南北幾新墳。」

来源:360do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