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畫家筆下的「乾隆盛世」(下)(組圖)

發表:2014-07-13 00: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英王喬治三世以為乾隆皇帝祝壽之名,派出以馬戛爾尼勛爵為首的龐大訪華團。年輕的英國畫家威廉·亞歷山大作為使團的隨團畫家,在往返旅行中創作了大量反映當時中國世態風情的畫作,讓我們看到歐洲人眼中的那個遙遠又鮮活的乾隆盛世。

1793年秋天,馬戛爾尼使團離開北京沿著京杭大運河向南返回英國。京杭大運河在西方被稱為「帝國運河」。對於這項不藉助任何機械而完全由人力完成的工程,歐洲人也是早有耳聞。儘管它沒有展現出穿鑿隧洞、跨越峽谷等高難度施工技術,但其長度與寬度已足以讓歐洲人發出由衷的感嘆。


通州魁星閣。

北京城東12英里的通州,是運河的起點,也是從水路進出京城的咽喉。鴉片戰爭以前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阿美士德使團先後兩次來華,都是從這裡邁出進京的最後一步。面對這個人口稠密、碼頭貿易繁榮的京畿門戶,英國人視線的焦點停留在了碼頭集市上。


挑著擔子的小販。

挑著擔子的小販,扁擔兩頭的竹筐裡有狗有貓,有鼠有鳥,有野生的也有家養的。需求量最大的狗是一種長毛垂耳的小狗。這大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京叭」。不過這裡小販們出售的動物大多還是作為新鮮東西,最終走到達官貴人們的餐桌上。從通州出京,沿運河南行的第一個大都市,是被英國人稱為「中國利物浦」的天津。位於白河與運河交匯處的天津,貿易發達,人口眾多,也是北京通往大海的要道。白河兩岸,排列著餐館、戲院、碼頭、倉庫和船廠等各類建築,河面上密密麻麻擠滿了舢板。商業的繁榮,使天津明顯地比其他城市更為富裕。每當有重要人物蒞臨之時,碼頭上臨時搭起的戲臺就會響起高亢的鑼鼓。這種朝向河面的戲臺被裝飾得色彩斑斕絢麗,演員們身著華麗的戲服,輪番上演著各個時代的悲喜劇。演出常常是一整天不間斷地進行。


天津運河對面的戲臺。

當年馬戛爾尼使團抵達天津時,直隸總督府對面白河岸邊,這座裝飾華麗戲台上原汁原味的中國戲劇,給他們留下的記憶是難以忘懷的。


跑碼頭的江湖郎中。

九河下梢的天津衛是各色走江湖、跑碼頭者聚散之地,這處道旁路口不知從何時起聚集了一群跑碼頭的江湖郎中,正在上演著他們的拿手好戲。看著畫面上他們誇張的表演姿態,我們的耳邊似乎都能聽見他們帶著外埠口音的吆喝叫賣之聲。


臨清九層高塔。

臨清位於山東,是運河岸邊有名的城鎮。它因河而興,後又因河而衰。當年臨清有座九層高塔,位於河灘平緩的運河岸邊,人們在茶餘飯後常聚集於此,娛樂消遣。塔的周圍活動著各式各樣的身影,打把式賣藝的,鬥蟋蟀、斗鵪鶉的,也有踢毽子、放風等的。這幅踢毽圖畫得形象生動,惟妙惟肖。


珠江岸邊斗鵪鶉的船工


東昌府衛所的飯攤

當年,由40條船組成的馬戛爾尼使團船隊,浩浩蕩蕩,順這條運河魚貫而行,繼續南下。他們在沿途看到了許多衛所。每個衛所的兵力是與該地區的人口密度或交通狀況成正比的。駐守衛所的並不是正規軍,而是地方民兵(綠營兵)。除了維持治安以外,他們還擔負著收稅和管護水閘以保障水路暢通的職責。當有重要人物經過之時,他們就會換上華麗的裝束在岸邊列隊,並鳴放一種專用的火銃,以示敬意。

南北縱貫的大運河,由於地勢高低的落差,一路上建有很多的船閘。水閘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其原理至今也還在應用,著名的長江三峽大壩船閘便屬此類。畫面上的這種旱閘似乎已經絕跡,給我們留下了難得的歷史資料:在堤堰斜坡的兩邊,是兩個巨大的絞盤。絞盤上的繩索與過堤的大船相連,由人力推動的絞盤將船由低水處拉向壩頂,然後讓它順著斜坡滑下。這是一幅繁忙而嘈雜的勞動場景,工人們推動絞盤的號子彷彿正震盪著我們的耳膜,大船入水激起的水浪聲,以及近處飯攤上不絕於耳的叫賣聲響成一片。


運河與黃河交匯處

當馬戛爾尼使團的船隊到達黃河邊的時候,他們被眼前壯觀的景象驚呆了。這裡河面寬闊,據他們的測量和估算,黃河的流量達每小時41817.6萬立方尺,是恆河入海量的1100倍,而河水中挾帶的泥沙70天就可在入海口處積起一座一平方英里的小島。當時黃河奪淮入海,運河與黃河的交匯處並不在山東而是在江蘇淮安的清江浦。在鎮江口,英國人再次看到運河穿越長江的情景:為裝卸貨物而修建的棧橋伸向長江數百碼,岸上店舖林立,商業繁盛。這裡高大的石山風景如畫,蒼松翠柏隨風而動。從山上向下眺望,秀麗風光盡收眼底,船隻往來如梭,遠處是江心洲——金(山)島。島上綠樹成蔭,塔寺林立,以其秀麗的風光曾作為帝王避暑的行宮。鎮江口不僅因為其地理位置而成為一個商業集散地,而且還是大運河的要塞。


運河縴夫。

他們通常是赤裸著上身,向前傾斜著身體,使盡全身的力量,蹬踏著河灘上的淤泥,喉嚨也隨著腳步發出哼喲哼喲的低沉號子,沈重的纖繩深深地嵌入他們被晒成古銅色的皮膚裡。當年馬戛爾尼使團的船隊在運河航行時,朝廷就派了上千個縴夫隨行,輪流背纖。


杭州雷峰塔。

大運河的終點是杭州。馬戛爾尼使團的人們在他們作品中對杭州極力讚美,因此歐洲人至少英國人,很早就知道雷峰塔。在中國人的印象中,雷峰塔是與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聯繫在一起的。但我們從這幅畫面上可以看得出來,給英國人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這座黃色石頭砌成的五層寶塔,而是雷峰塔周圍樹林、丘陵與山谷間那數以千計的墳塋。這裡充滿了肅穆、陰鬱和悲涼的氣氛。


北京的西直門。

18世紀末的時候,英國人曾經這樣評論過這座帝國的京城:這裡的街道從來沒有安靜過,居民們精力旺盛地辛勤工作著,街道兩側佈滿密集的店舖,門前掛著招攬生意的旗幌。偶爾有辦喜事和辦喪事的隊伍碰到一起,狂歡聲和哭嚎聲交織,讓擁擠的街道越發地顯得熱鬧。早已蕩然無存的北京城牆,在當年英國人的眼中實在扁得有些可怕。他們很認真地描繪了它的形象,仔細丈量了相關的數據:城牆由石頭和磚砌成,外側是一斜面,內側成一直角,中間用沙土填滿。城外有一條護城河,20英尺寬,30英尺深。城牆之上建有城樓,每個九層樓高,並設有炮眼。城牆上還設有無數用來射箭的槍眼,60碼間隔又有一炮眼。它北部的內城居住著達官顯貴,平民百姓則居住在南部的外城。


長城內外。

長城,因為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裡沒有提到這個「偉大的牆」,曾經讓許多西方人對馬可波羅及其游汜記的可信性產生懷疑。當馬戛爾尼使團1793年來到北京以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對長城作了仔細的丈量,西方人也第一次對如雷貫耳的長城有了真正精確的瞭解:城牆的中間是泥土,兩邊護壁由石頭砌成,頂端平地上鋪砌著方磚。從牆根到頂端平地有20英尺高,頂端平地之上有5英尺高的護牆,護牆頂厚1英尺6英吋,從槍眼到雉堞高2英尺,槍眼從裡到外的寬度2英尺,槍眼高1英尺,槍眼與槍眼間的距離9英尺……


承德「小布達拉宮」。

從古北口越過長城,馬戛爾尼使團前往承德謁見乾隆皇帝。承德城外這座風格和特點與中國其他廟宇迥異的建築,給他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他們認為這是口外最寬敞、最華麗、最著名的寺廟。坐落於蜿蜒山脈之中的廟宇,呈現出一派令人賞心悅目的壯麗景色:金色大殿位於整個建築的正中,殿外遊廊四通八達。大殿之內,四周環繞著金製欄杆的三個華麗祭臺,供奉著巨大的佛像。神龕中有一盞長明燈,象徵著生命的永恆。


南京城外。

南京因為是前朝舊都,在清代也一直受到重視,居有特殊的地位。歐洲人也很早就知道南京的大名,而且在他們的印象中南京的名字是與這座寶塔緊密聯繫在一起的。17世紀初期,曾在南京居住多年的西蒙多神父就說過:「它堪與古羅馬最著名的建築相媲美。」以後,南京琉璃塔反覆出現在來華西方人的著作中,並極盡讚譽之詞,甚至認為是中國乃至整個東方最美麗、最豪華的建築,是南京城的標誌。在有關南京的介紹中,如果沒有講琉璃塔是不可想像的。


南京琉璃塔。

這座飽受讚譽的塔就是南京大報恩寺塔。此塔於明朝永樂年間建於南京報恩寺內,整個工程歷經19年,耗資達白銀2,485,484兩。1811年,琉璃塔上半部被雷擊毀,兩年後修復,1856年毀於太平天國戰爭。有關這座寶塔的資料數據,中國人現在已經知之甚少了。西方人不僅對該塔有大量詳細的圖像及文字描述,甚至還留下了寶貴的測量數據。據一名叫博格斯的人測量,這座八角九層的琉璃寶塔高度為258英尺,從底到頂共有198級台階,由磚壘砌而成,內外牆上均鑲嵌著白色琉璃瓦。錐形塔頂包敷著黃銅,上裝磨光圓球,球上為鐵製塔尖。從塔尖垂下的八道鐵鏈上,懸掛著72只鈴鐺,加上各層每個角上懸掛的鈴鐺,全塔共有152只鈴鐺。塔的外面有128只貝殼燈籠,入夜後它們柔和的燈光令寶塔顯得更加美麗迷人。寶塔底層的廳裡有12盞琉璃燈,全部點亮,每天耗油超過80磅;每層的檐頂為黃綠兩色的琉璃瓦,檐角的琉璃鑄件則是紅綠相間;每層有綠色琉璃瓦欄杆圍護的平臺。寶塔有四個門洞。塔內牆壁上刻有大量的佛像。每層有一尊大佛像和400尊小佛像。塔內藏有寶珠和大量佛經及其他供奉物。


虎丘行宮。

風景如畫的群山、奢華的府邸花園和衣著美麗的行人,蘇州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西方人如醉如痴。吳王闔閭的故事,美麗白虎的傳說,眾多的歷史名勝古蹟,英國人部一一記錄在冊,勾起人們的無限遐想。「皇帝行宮的後面,陡峭的山峰上建有美麗的七層寶塔,對面懸崖的深谷上有一座拱形橋,結構優雅。清澈的溪水川流不息,峽谷下蜿蜒而上的小路甚至很少照得到陽光。」這段文字,為英國人描繪了一幅想像中的東方天堂。


乍浦古橋。

江南地區的富足與人民的勤勞,經傳教士們的介紹在西方也是聞名遐邇。肥沃的土地,勤勞的民眾,秀美的水鄉,富足的生活,加上極具地方特色的小橋流水、粉牆黛瓦,這一切在西方人眼中都是中國文明的典型場景。乍浦鎮上這座樣式古樸的石砌古橋,雖然在中國談不上精美,但在西方人的眼中,「整座橋樣式宏偉,雕工精巧」,它已經是中國文明的典型符號。


鎮海孔廟。

鎮海孔廟的正面是三進大門,第一座大門裝飾得最為華麗。中國人似乎總是過於謹慎,孔廟也由高高的院牆護衛著。門洞有各種設施及裝飾圖案。門洞的上層有精緻木護欄圍繞著的前臺。二層共開有六扇門,為硬木彫刻。大門的頂部鋪蓋著黃色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熠熠金光。由於門樓突出的高度,正午時分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閃光的瓦頂檐上裝飾有形態各異的彫刻造型,突起的檐角上還有龍的彫刻。


普陀寺院。

使團的人們認為「舟山群島中的普陀是中國佛教名山之一,以寺廟眾多,規模宏大,建築考究而聞名於世」。在這座面積不超過12平方英里的島上,400多個寺廟中,英國人最感興趣的是這座門前立有一座巨大的石雕十字架的禪院。他們說,這是清朝初年來華傳教士在中國受到歡迎的證據。據說這座普陀主剎是用南京明宮殿的黃瓦鋪頂,在正午的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數里以外都可以看到。


珠江要塞---大黃嚳炮臺。

這是廣州城外珠江下游一個面積只有一英畝的小島。島上有座炮臺。炮台上有座四層高的塔,四周建有花崗岩的圍牆,牆上有炮眼,牆頂上有垛口。哨兵站在塔樓之上可瞭望遠處來敵。儘管畫作只有黑白兩色,然而經過彫刻師的精彫細刻,西邊將要落山的太陽,彩霞滿天的余暉,光線、層次被表現得是那麼淋漓盡致。

来源:凱迪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