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榻側豈容酣睡——宋代的開國統一戰爭(圖)

發表:2015-11-27 00: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宋太祖趙匡胤像。(網路圖片)

公元十世紀,唐朝滅亡後的中原大地上軍閥混戰,契丹人、沙陀人各種勢力逐鹿中原,百年戰亂民不聊生。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天空中出現了異象,兩個太陽同時出現,其中一個光芒四射,另一個則黑光瀰漫十分的黯淡。這天正有一支後周國的大軍駐紮在開封東北二十里的陳橋驛,準備北上抵抗契丹人的入侵,軍中有一位叫苗訓的人看了此天象,對同僚嘆道:「這就是天命埃。」不錯,這就是天命,上天要讓一位英雄脫穎而出,重整河山改天換日,結束五代十國百年的戰亂,建立一個強盛而統一的帝國!就在第二天正月初四早晨,當大軍的統帥趙匡胤喝醉酒醒來後,帳外早有預謀的將士們把一件皇帝的龍袍披到了這位真命天子的身上,華夏歷史翻開了新的燦爛一頁,北宋王朝就此建立了。

趙匡胤也就是宋太祖,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上臺後大力整頓軍隊,改革五代留下的弊端。趙匡胤首先對掌管禁軍的殿前司和侍衛司人事進行了變動,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罷免侍衛司的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張令鐸、馬軍指揮使羅彥環、步軍都指揮使韓重贇,並由劉光義和崔彥進接替後兩者,韓重贇升任為殿前都指揮使。罷免殿前司都點檢慕容延釗、副點檢高懷德、都指揮使王審琦、都虞侯趙光義(即後來宋太宗),都點檢一職被廢除,都虞侯由張瓊接任。這一舉動把那些陳橋兵變中幾個主要的擁龍功臣全給清洗了,代之一批年富力強的新人,警告了那些蠢蠢欲動的陰謀家,五代時軍人可以為所欲為擁立皇帝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解決了中央禁軍的問題,接下來就要處理五代時節度使們擁兵自重的隱患了,當然五代時軍閥們的勢力已經較為微弱。趙匡胤先是武力鎮壓了反對者李筠和李重進,又派潘美單刀赴會進入凶悍的陝西軍閥袁彥大營,潘美憑藉著勇氣和智慧說服了袁彥歸順。開寶年間(公元968—976年)局勢較穩定後,趙匡胤又撤去了武行德、郭從義、白重贇、楊廷璋、王彥超五人的節度使,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節度使都是毫無反抗,定州的孫行友企圖有所動作,趙匡胤立即派遣軍隊相逼,於是孫行友只得臣服。罷藩鎮應該說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並非宋太祖一人所為,而是歷經前代包括周世宗,後代包括宋太宗、宋真宗數代人逐漸為之,包括收精兵、罷支郡等一系列措施和過程。當然宋太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措施,保證了宋初能夠建立一支百戰雄獅為其平定天下打下了基矗我沒有提任何「杯酒釋兵權」的描述和概念,先不說該事件存在巨大爭議,其次是我想讓大家明白,以上問題的解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並非一個戲劇化的事件。

偷渡劍門

在重組了禁軍領導人之後,趙匡胤開始了統一下天下的歷程,宋朝整體上是按照先弱後強,先易後難的戰略。於是最為弱小的武平和南平政權就首當其衝了,南平國佔據荊、歸、峽三州,而武平據有湖南一帶。建隆三年(公元 962年),武平政權內部發生動亂,宋軍於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以援救為名出兵,並借道南平。這一招「假道伐虢」收到奇效,主帥慕容延釗在趁南平犒軍之際,突發輕騎由李處耕率領進入江陵,南平王高繼沖投降,南平滅亡。宋軍隨即以泰山壓卵之勢,摧毀了武平政權的抵抗,平定了湖南。武平和南平的覆滅使得宋軍觸角延伸到了長江以南,切斷了後蜀和南唐兩大勢力的聯繫。

乾德二年十一月,趙匡胤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武信軍節度崔彥進為其副手,率領步騎三萬出鳳州道;江寧軍節度使劉光義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副都部署,曹彬為其副手,將步騎二萬出歸州道以伐蜀。後蜀國主孟昶派遣王昭遠為北面行營都部署進行抵抗,這個王昭遠常喜歡讀兵書,自比為當代「諸葛亮」,他誇口說:「我此行豈止是克敵啊,還要帶領士兵們攻取中原呢!」宋軍主帥王全斌,雖然沒讀過那麼多兵書,卻絕對是刀口舔血,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將領,他很快教會了王昭遠「理論要聯繫實際」這個道理,宋軍三戰三捷令王昭遠潰不成軍,蜀軍只好退守劍門天險。王全斌召集諸將商議道:「劍門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前,諸君請陳進取之策。」待衛軍首領向韜道:「降卒牟進言,益光江東,越大山數重,有小路名來蘇,蜀人於江西置寨,對岸有渡,自此出劍關南二十里,至清強店,與大路合。可於此進兵。」大將康延澤又建議:「來蘇道路細小,不必主帥親往。……若諸帥協力進攻,命一偏將趨來蘇,抵達清強後從北擊劍門關與大軍夾攻,必能破敵。」王全斌採納了部下們的意見,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王昭遠聽說宋兵突襲來蘇抵達清強,大驚失色,只好引主力後退至漢源坡列陣,留下偏將守劍門。王全斌乘機率精銳猛攻擊破了劍門的防禦,宋軍進至漢源坡,又擊敗後蜀主力,王昭遠這位「諸葛亮」棄甲而逃,躲到農戶家中,終日痛哭,把眼睛也哭腫了,嘴裡還絮絮叨叨念著唐朝羅隱有關諸葛亮的詩句「運去英雄不自由」,不久也被宋軍輕騎所獲。

另一路宋軍也在劉光義指揮下入峽路,破夔州入白帝城,後蜀的萬、施、開、忠、遂等州皆迎降。乾德三年(公元 965年)正月,宋軍攻入成都,後蜀政權滅亡。征服後蜀宋軍沒費多大力氣,但是宋軍王全斌、崔彥進領兵一路上燒殺搶掠,王全斌又下令殺戮降卒,引起了後蜀民眾的反抗,最後宋朝花費了很大力氣才徹底平定叛亂。宋太祖對王全斌、崔彥進的舉動感到極為痛心,然而另一路劉光義指揮的宋軍卻秋毫無犯,原來這得益於其監軍曹彬嚴令禁止燒殺,趙匡胤高興地說道:「我終於得到我要找的人啊!」

征討後蜀的教訓使得趙匡胤覺得有必要再提拔一些新的將領,補充新鮮血液,改變軍中五代時驕兵悍將遺留的不良習氣。他首先看中的是在伐蜀之戰中秋毫無犯的曹彬,其次就是潘美。潘美此人少有大志,為人倜儻,素來和趙匡胤關係密切,早先單槍匹馬入陝帥袁彥的軍營曉以利害,兵不血刃令袁彥臣服,後又跟隨石守信平定了李重進的叛亂,潘美的才華得到了太祖的充分肯定。

火燒連營

趙匡胤伐蜀之後又企圖拿下北漢太原政權,北漢雖然屢敗卻堅守太原城池極為頑強。宋軍雖說擊潰了契丹援軍,包圍太原反覆圍攻甚至還用水灌城,但最終還是未能攻取,於是宋朝再次把重心轉移到南方。開寶三年(公元970年)九月宋太祖以潘美為賀州(另說桂州)道行營都部署率領數萬雄師南下。九月中旬宋軍兵鋒直指賀州,南漢國主劉昏庸無能派宦官龔澄樞前去犒軍,賀州守軍以為多少能有點賞錢之類,可沒想到龔澄樞竟然兩手空空,給得全是「精神鼓勵」,這一下子賀州守軍意志崩潰了,宋軍連克馮乘、芳林等地,順利地包圍了賀州城池。劉見勢不妙,連忙派遣大將伍彥柔前去援救。潘美聞知南漢兵來,故意將部隊適當後撤,設下埋伏。伍彥柔帶領水軍登岸,剛剛在胡床上坐定,宋軍伏兵就鋪天蓋地殺了過來,南漢軍大敗,伍彥柔喪命於軍中,賀州也落入了宋軍之手。緊接著潘美又攻克了桂州、富州等地,十二月宋師長驅至韶州。南漢大將李承渥又領兵十餘萬,佈陣於蓮華峰山下,還動用了戰像,每頭大象運載十幾名士兵,一時間陣容頗盛。潘美機智地調集強弩射擊戰像,大象中箭後反向奔逃,踐踏了南漢的軍陣,宋軍又取得大勝。

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正月潘美的宋軍抵達馬徑,距離南漢首都廣州不過百裡左右了,此時南漢軍進行了最後一搏,他們以六萬大軍擺開陣勢迎戰宋軍。南漢大將植廷曉對主帥郭崇岳說:「北軍席捲而來,銳不可當,我軍雖多,但多是敗兵拼湊,士氣不振,不如主動進攻。」於是植廷曉自為先鋒,郭崇岳殿後向宋軍殺來,潘美渡河猛攻,陣斬南漢大將植廷曉,南漢軍只得敗回營寨。潘美對部下說:「敵軍編竹木為柵,如用火焚之,必然大亂,再實施夾擊必能全勝。」於是派遣丁夫手持火炬夜間從小路前去放火,恰好天颳大風,風助火勢頓成火燒連營之勢,南漢最後的王牌也被粉碎了,開寶四年二月南漢納入了大宋帝國的版圖。

飛渡長江

後蜀、南漢、江陵均已被宋軍佔據,攻取江南大計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開寶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趙匡胤派遣曹彬諸將趕赴荊南做最後的準備,臨行前他對曹彬道:「此次南征全委託給卿家了,切勿燒殺擄掠,務必施以威信使其歸順,不必急著攻戰」,然後把自己的寶劍賜予曹彬又道:「潘美以下將領,不用命者可以先斬後奏。」十月三十日宋軍以曹彬為升州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潘美為都監、曹翰為先鋒都指揮使,率領大軍從荊南出發直取池州,池州守將棄城而逃,宋軍高歌猛進戰銅陵、拔蕪湖、下當塗,攻無不克。

閏十月底十一月初,宋軍抵達戰略要地採石磯,擊潰了前來抵擋的江南軍二萬餘人,活捉敵將楊收。採石磯,這個當年隋朝韓擒虎橫渡長江滅陳的地方,宋朝大軍也將要在此渡過長江直抵江南。滾滾長江東流水,流不盡英雄淚,自古多少豪傑面對天險扼腕嘆息,那麼宋軍又是如何飛渡長江呢?當時有個江南人叫樊若冰,屢試不第,上書南唐朝廷進獻策略也未被理會,於是心懷怨恨投奔了宋朝。樊若冰每天在江面上假裝釣魚,實際在測量江面寬度,經過幾十次的往返終於得到了比較確切的數據,然後就向趙匡胤提出可以修建浮橋通過。趙匡胤大膽採納了這個前無古人的創新舉動,為了以防萬一,宋軍先在石牌口試作,結果可行,於是宋軍把浮橋移到採石。三天後浮橋架設完畢,天險變通途,十萬大軍如履平地飛渡長江。長江防線一突破,宋軍進展就更快了,開寶八年(公元975年)正月,宋軍開始發動對南唐首都金陵城的攻擊,南唐水陸十萬大軍背靠城池列陣迎戰。曹彬令李漢瓊率所部在船上裝載葭葦,順風縱火,攻取了南唐水寨,斬首數千級。當時宋軍船少,眾將對是否要和南唐決戰尚有疑慮,潘美豪氣萬丈地說:「我提勇士數萬人,戰必勝,攻必取,難道就被這條河阻擋嗎?」隨即帶領部下強行涉水渡河,大部隊也跟著衝了過去,迅速擊潰了南唐軍,然後包圍了金陵。艱苦的圍城開始了,由於疫病,趙匡胤一度產生了下令曹彬退屯廣陵休整的念頭,但最終在大臣們的力主下還是下定決心繼續圍攻。

開寶八年十月,被圍困將近一年的金陵派出了使者徐鉉來到開封當說客,徐鉉自詡口才很好,他對趙匡胤說:「南唐國主李煜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從來沒有過失,為何還要討伐?」趙匡胤哈哈大笑回答:「兒子老子何必分兩家呢!」徐鉉還要再爭,趙匡胤毅然答道:「無須多言,江南沒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李煜見求和已經毫無希望,決定打出最後的王牌,令湖口的大將朱令贇領兵十五萬來援,這也是南唐帝國最後的一根稻草。朱令贇頗有實力,戰艦高大可裝載千人,屯兵獨樹口的宋將王明見南唐來勢洶洶,連忙快馬向宋太祖匯報,要求迅速增造三百艘戰艦以對抗。宋太祖回覆,增造戰艦肯定來不及,不如在江中多立幾根長木頭作疑兵之計。宋軍這個辦法果然奏效,朱令贇的水軍抵達後,遠遠一看,那幾根長木頭看上去就像是船的桅桿,誤認為宋朝艦隊非常強大,所以便停留不進。這一停留,正好趕上一個枯水期,南唐艦隊的大船反而行動不便,宋朝大將劉遇見機急令部下圍攻。朱令贇自作聰明地採取火攻反擊,但沒想到天公不作美,突然風向大變,結果玩火自焚,南唐軍一敗塗地,朱令贇被活捉。這時南唐政權已經徹底窮途末路了,曹彬下達了最後通牒,將於十一月二十七日破城,無奈之下李煜被迫下令舉國投降。宋軍平定江南,雖然有少數將領濫殺無辜比如曹翰屠城江州,但總體上而言還算紀律嚴明,頗得人心,為宋朝在南方迅速建立統治打下了基矗南唐平定後,宋朝一統天下的局勢就基本成定局了。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來到了出生地洛陽,他開始為宋朝的百年大計考慮,認為開封不利於防守,想遷都於此。不過此舉遭到了軍方的反對,大將李懷忠提出開封利於漕運反對遷都,趙匡胤只好作罷。當年八月,趙匡胤分兵五道進攻最後一個割據大國北漢,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一統天下之時,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夜裡,這位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君主在睡夢中突然病逝,終年五十歲。

宋太祖死後,其弟趙光義繼位,這就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繼承趙匡胤遺志的宋太宗兵發太原,將太原團團圍住,遼軍派遣大軍來援,宋將郭進領兵會戰於石嶺關,乘遼國半渡而擊,重創了遼軍。北漢政權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被迫在該年五月宣布投降,華夏經歷了五代十國的百年分裂和動亂後終於再次統一,一個強盛的宋帝國屹立在了東方。然而對於宋帝國來說,仍然有一個心頭之患沒能解決,那就是北方的燕雲十六州還被契丹人掌握。唐朝末年為了鎮壓黃巢農民起義,唐政府將山後雲中等地許給了沙陀王李克用,李克用借鎮壓黃巢入關後,沙陀族便橫行華北攻取了燕雲之地,最後建立了後唐政權。後唐沙陀族大將石敬瑭反叛,為了對抗中央政府,便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契丹人出兵,結果在遼國的干預下後唐滅亡建立了後晉,燕雲之地如約被石敬瑭獻給了契丹。燕雲十六州有不同說法,一般指山前(太行山東)幽州及涿、易、檀、順、景、薊七州以及山後雲中和武、應、朔、蔚、新、武、儒、媯九州。自古以來中原的農耕民族要對付塞外的遊牧民族一般總是以燕雲為屏障,以燕山、太行山為地利,據長城而守,此外燕雲地區出產戰馬,士民勇悍,土地豐饒可以提供良好的馬匹、兵源和物資。如果沒有燕雲,那麼戰略上中原王朝就將處於下風,因此宋遼兩國必然要對這一決定國運的地區進行殊死爭奪。

在攻取北漢後,宋太宗兵發燕雲,一場中國歷史上長達二十餘年的宋遼精彩對局開始了……宋朝軍事制度簡介宋朝的軍事領導體系是一個中央集權下的樞密院──三衙—都部署體系,共掌兵權向皇帝負責。樞密院掌管軍事宏觀調動,軍事戰略策劃,掌管軍用地圖、陣圖、士兵招募等工作,地位很高,和掌管政務的中書並稱為「二府」,比如邊境發生戰爭調哪一路人馬前去,軍事行動預案的制定,都是樞密院的工作,可以說樞密院已經有了現代參謀本部的雛形。三衙就是殿前司,侍衛司(分步軍和馬軍)三個部門的簡稱,主要實施軍隊內部的管理職能,殿前司控制的部隊主要集結在京師和其附近,侍衛司的部隊主要駐紮在京師周圍和邊境。所以簡單地說樞密院負責調軍,三衙負責掌軍,但是在具體作戰時,軍隊就要交給都部署也稱都總管,都總管權力很大,相當於方面軍司令或軍區司令,具體負責行營和戰區的部隊微觀調動和管理,宋初在戰時還可以兼任轉運使(一般戰後卸任)和知州,可以說是軍政經一把抓。

宋朝採取募兵制度,軍隊主要分為禁軍和廂軍,此外還有蕃兵、弓箭手、勇敢效用之類。禁軍和廂軍都是職業軍人,前者相當於今天的野戰軍部隊,是國防主力,後者主要是工程勞役兵,也擔任一些地方的軍事任務。

廂軍作為工程勞役兵在宋代已經非常專業化,比如番號「壯城」那就是專門負責修筑城池的;「弓箭手」類似於半職業軍人,且耕且戰,邊境較多,也有相當的戰鬥力;勇敢效用是一種特殊的志願軍,數量較少,待遇稍高,不用刺字,岳飛最早加入的就是這個軍種。

在禁軍中捧日、天武、龍衛、神衛被稱為上四軍,是屬於最精銳部隊據說平均身高要一米八左右。皇帝的近衛軍被稱為「班直」,班直人數說法不一,大約在數千人到萬人左右,當然這些人就更為精銳了,往往是千里挑一的勇士。比如《水滸傳》中有一個梁山好漢叫做徐寧,是「金槍班」教師,這個金槍班就屬於班直系統,這個徐寧做的是這支部隊的教師,武功之強可見一斑。班直很少直接參與戰鬥,更多的是在皇帝身邊得到皇帝信任後,被外派擔任軍官,比如任福、狄青、魏能,就是這樣走上了一條將軍之路。

宋軍的基本戰術單位是「指揮」,每個指揮在三百人到五百人左右,以「指揮」為單位進行調撥。後期宋朝實施了將兵法,設立了「將」這個作戰單位,每個將數千人左右不等,但將依然是以指揮為基礎構建。

宋朝的武將職官體系同文官一樣分差遣和官階。差遣是實際的崗位比如都部署、部署、都監之類均為差遣,就好比野戰軍司令員、縱隊司令員、突擊隊隊長,都是差遣。官階體系是用來區分級別高低,就好比現代軍隊中的將軍、上校、上尉、士官,列兵,同樣宋朝軍隊中也有類似的級別,比如節度使、防禦使、團練使、刺史、洛苑使、侍禁等很多等級。其中刺史、團練使、防禦使、觀察使、節度觀察留後,到最高級別的節度使,這六個級別被稱為正任六官,又叫「貴官」,類比相當於今天的「將級軍官」,待遇相當優厚,很多武將出生入死混了一輩子也做不到這些級別。楊家將中的楊業,作為一個降將被封為雲州觀察使和三交行營駐泊都部署,無論差遣還是官階都是極為顯赫的,所以引起不少同僚嫉妒也就不可避免了。到了北宋中後期,官階體系作了改革,名稱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如「太尉」為武階之首,其他的還有諸如武功大夫、翊衛郎、修武郎等林林總總很多級別。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