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建築 福建莆田南安陂

作者:周同 發表:2017-11-11 13: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安陂位於福建莆田最大僑鄉江口鎮石獅村泗壩,莆田第二大溪蘆溪下游,離江口街5公里,創建於後周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建成,至今已1023年了。明正統七年(1442年)陂壞,知縣劉璣率眾修復,將南灣上下洋陂重修為一,改名南安陂。有集雨面積709平方公里,從溪循山作圳入溝,灌江口九里洋7000畝。

陂為攔河滾水壩型,高1.5米(不包括上寬20米的基礎高度)、長342米,是莆田四大陂中壩最長、創建時間最早的古陂:比1083年建成的木蘭陂早106年,比木蘭陂壩長還長123米。計灌江口涵江29個村2萬餘畝,其中自流灌7600畝。

千年古建築南安陂有三大特點:

一、選址適當:蘆溪下游至院裡村,原向東偏南溪道,漸轉南而西,彎了正半圓形後,急彎東而南直奔興化灣,南安陂就建在急彎東而南處,原稱南灣上下陂。經勘察分析系屬侏儸系南園組地層組成,其成土母質為第四紀海相沉積物,河流沖積物,花崗閃長岩,火山凝灰岩等組成,地貌是低山山間谷地。大彎後,溪道明顯出現右岸侵蝕左岩堆積現象,陂址正選在彎道下段溪面最寬處,且斜對溪流,可防拒溪流直下的衝擊力。由於溪寬就流緩水薄,有效保護陂身安全,同時也在海水高潮位上面避開海潮。

二、設計合理:陂體基礎寬、大且深,就地採用既堅硬又有彈性的花崗閃長岩石料,上層基石長十多米,寬厚同為0.5─0.6米,下面各層成坦水式加寬1─2米,與溪沿平行橫扎,用高質性三合土粘結,上下層錯位排列,下長上漸短似塔形狀,基本全埋在溪底下面,故基礎牢固、重心低下,穩定性強,攔河滾水壩砌在基礎上面中心,使基礎對稱平衡,高1.5米,若溪洪水位超過,都溢陂而過,陂體則都在洪水下面,避免上游下來的漂浮物撞擊和洪水的衝壓力,故陂經久不毀。

三、結構完整,整體性強:砌筑的條石,各面都鑿磨平整,並用粘合材料膠結得平整密合,使整個建築物形成整體,還經常巡視檢查,發現滲漏,及時堵漏修補,保證工程完好無損。同時陂體右邊扎入山坡內,還砌一段石護陂與陂體連成一體,以防山體滲漏而被沖成缺口,左邊扎到岸邊,且陂體內外岸邊,都砌一段石護岸與岸高齊,也都與陂體連成一體。這樣兩邊都牢牢地夾住整個陂。所以南安陂能經受住千百年來無數次地震、溪洪等的衝擊而不摧。尤其1604年本地八級大地震的摧殘也不毀。

這是建造者遵循自然規律的作為,也給後人留下啟迪。同時這個千年的古建築還有一個留傳至今古人道德高的故事「打錯一隻,鋪九里」。

當時江口一帶十年九旱。艹秋蘆溪素稱「漏底溪」。一下雨,溪水橫溢,衝激兩岸田園;天一放晴,又鬧乾旱,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黃布政這年回鄉省親,見狀非常痛心。回到任上,他立刻奏請朝廷,請求在江口艹秋蘆溪下游筑陂,蓄水灌田,化害為益。朝廷准奏並著他回鄉主持建坡。黃布政在預算費用時,因算珠錯撥了一隻,結果除了筑好南安陂外,還多了九百兩銀子。

怎麼辦?這事要攤到別人身上,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黃布政牢牢記住小時候恩師教導的小客店店主一年後歸還失銀的故事,心想自己身為朝廷命官,更要正派,不可貪心。多出來的銀子正好用來修從江口到石庭的那條破爛不堪的小路。於是,把筑陂工匠們留下鋪路。這段路共九里,過往客人從此不再受那坎坷泥濘之苦。直到現在,在莆田江口一帶還留傳著這個故事的民諺:打錯一隻鋪九里。

責任編輯:姚馥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