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奮篤行的白居易(圖)

---《談人生之悟》系列文章之九

作者:園丁 發表:2017-11-30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唐宣宗李忱(chen)有詩曰:「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平名居易,造化元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chuang)然」。這是當時皇帝悼念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字樂天。他是唐朝與杜甫,李白齊名的偉大詩人,祖籍山西太原,公元772年生於河南新鄭,公元846年卒於洛陽,曾在皇宮為官。晚年篤信佛教。去世後被追贈為尚書右僕射,謚號「文」。

白居易的幼年正值戰亂時期,其父在徐州做官時,把他的家眷接到宿州符離安居,他在童年時就聰穎過人,有資料記載他在五六歲時學作詩,九歲熟悉音韻,十五六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守志不移。由於刻苦讀書,致使口舌生瘡,手肘成胝(音zhi,即胼胝,俗稱膙子),年輕時頭髮就白了。

白居易和曾經在朝為相的元稹,同是唐朝新樂府運動的創始人,他們也是朋友。至今流傳於世的《白氏長慶集》(《白氏文集》),就是元禎給編輯出書的,當時此文集收入他的詩文共有3800篇,75卷,經過時代變遷,戰亂,流傳至今的是南宋時的刻本,71卷,共有3000篇詩文。

白居易的名著,還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他在唐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貞元十八年(802年)與元禎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二人從此交為摯友。在806年他24歲時及第做官,任熬厔(今西安周至縣)縣尉,曾朋友陳鴻,王質夫同游馬嵬驛,從仙遊寺歸途,三人為楊貴妃的故事所感動,王質夫鼓勵他寫長詩記載這一段傳奇,於是他創作了《長恨歌》,而陳鴻也寫了小說《長恨歌傳》。

《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詩的一開頭,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從重色說起,整個故事情節就是樂極生悲,安史之亂使這一對情人生死離別,最後以悲劇結局。白居易在這篇長詩中既寫了美又寫了惡。所以唐代士人評說「甚美必甚惡」。

順便提及唐玄宗為楊貴妃修建的離宮華清宮,就在今日西安臨潼驪山腳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去參觀時還有「貴妃池」「華清池」等遺蹟。近代史上的「西安事變」,張學良活捉蔣介石時,蔣介石當時就住在此地,他住在山上的「五間廳」至今仍在。

808年白居易在皇宮擔任左拾遺,這是個專為給皇帝當參謀的職務,古時也叫諫諍之官。他的文才得到憲宗皇帝賞識,於是他借職務之便針砭(bian)時弊,崇善抑惡,也就是說,用進諫揭露社會弊端,不良風氣,對時政有所補益的,他就用諫紙直言進諫皇帝,而難於明言的,他就用作諷喻詩歌的方式,給喜愛詩歌的皇帝看,因此他寫了大量的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他的上書,言事也多被皇帝採納。他曾有句名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說,他的文章是應時代需要而作,詩歌也是為了適應諷喻時弊之事,為進諫而作。

他的詩歌體裁廣泛,形式多樣,通俗易懂,音調和諧,描繪形象生動,也為世人喜愛。前面唐宣宗詩中說的「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說他的《長恨歌》連小孩都能吟唱,他的《琵琶行》連唐朝周邊的民族都能唱。「文章已滿行人耳」就證明了他的文章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

白居易曾說過:「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然撮其新安,石壕,潼關吏,蘆子關,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十三四。常痛詩道崩壞,忽忽奮發,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這番話,既說了他對杜甫詩成就的評價,也說出了他自己廢食忘寢奮發為振興詩壇的努力。白居易他還說自己作詩「但傷民而痛,不識時忌諱」,「所悲忠與義,悲甚則哭之」。由此可見他對百姓的疾苦多麼同情,為了向皇帝反映黎民百姓的疾苦,為了盡忠而不顧犯忌諱,他為表忠和義而動情,而傷心流淚。他寫的諷喻詩意激而言質,共有諷喻詩作150首。

他的諷刺詩也得罪了權貴,因此遭人誹謗,在815年被貶,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刺史。三年後他三弟白行簡到江州,兄弟二人逆江而上遊覽長江,在黃牛峽遇到元禎,那裡有三國時期的歷史遺蹟,於是三人同游,曾在江邊的一個岩洞休息。後人將此洞稱為「三游洞」。此洞在湖北宜昌附近,筆者曾在七十年代後期去過那裡,當初附近水邊還有張飛擂鼓處和廟宇等古蹟。但是在中共修建三門峽水庫以後,「三游洞」連同附近的歷史文化遺蹟,都被淹沒在水下了,現在連地名都改為三峽市了。

819年白居易調到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任刺史,轉年又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後又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gao),後又加官朝散大夫,官階為五品。822年他自己請求到京外任職,於是做了杭州刺史。825年轉任蘇州刺史,第二年因病去職,與劉禹錫同游揚州,楚州。829年他又被唐穆宗召回長安,任秘書監,這是個三品官。

前面說了他在晚年篤信佛教。洛陽的香山寺就是他常去禮拜的地方,所以他又號香山居士。

大家知道,佛家以善為本。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就為民造福。他在任內為除水患,曾主持修筑西湖堤壩,疏濬六口古井。他從杭州離任時還為後來接任的官員留下一筆錢,作為防災應急基金。他離任時民眾揮淚與他送行。他的《憶江南》詩就是在他杭州離任後寫的。831年末他的好友元禎去世了,轉年他為元禎撰寫墓誌銘,元家給了他一筆五六十萬錢的「潤筆費」(類似於現在的稿費),這筆錢他全數佈施給了洛陽香山寺。他還在73歲時,在任期內出資開挖龍門石灘,疏通航道,以利航運。這些都是他「達則濟天下」儒家思想的體現。白居易去世以後葬在洛陽龍門東山,即今龍門石窟附近,幕後是琵琶峰。他曾有詩曰:「門前常流水,牆上多秀樹,竹徑繞河池,縈迴百餘步」。他的墓園就是按照此詩設計建造。

有人說,白居易晚年的作品沒有年輕時的作品鋒芒畢露,由此說他是退而獨善其身了。我不贊成這種觀點。白居易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皈依佛門之前,他是以儒教為行為準則,儒教教人做學問可以概括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幾個部分以篤行最為重要,篤行就是實踐。博學是審問慎思的基礎,只有審問慎思,才能做到明辨。會明辨是非,而不篤行,也是枉然。他正是在儒教指導下發奮篤行成才的。白居易晚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洛陽生活,已經皈依了佛教,他仍愛好藏書讀書,他家建有藏書樓名曰「池北書庫」,他在此曾編寫《白氏六帖》,這是部詞語佳句書。佛家講究修身養性,修善心在詩文中流露的就是慈悲,是對人民對大自然的愛,這善和愛在他晚年的作品中都有體現,例如他的詩《感興二首》「凶吉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句,就是他自己修行的體驗,在詩中他勸世人要放淡名利。

白居易的詩作名篇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五言律詩也被廣為傳頌,詩句既美又有哲理性。不妨抄錄與下,作為本文的結尾,藉以表達後人對這位唐代偉大詩人的悼念: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為準備應試而作的。藉此詩之意境,我想再多說兩句。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已經被中共倡導的馬列主義摧殘破壞多年,幾近枯萎。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看到,海外華人,正在為恢復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出積極貢獻。比如美國紐約神韻藝術團成立多年來,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其高水平高質量的文藝節目,受到了各國政界和人民的高度評價。我還看到中國大陸,近幾年來,又有民間團體在為恢復傳統文化做努力,2000年前後,有些儒家經典書籍已經開禁,也有的政府官員贊同恢復傳統道德,因為儒,釋,道三教早已深深扎根於人民心中,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只要人的良心未泯滅,就可以喚起人們良知,在倡導傳統道德的同時,逐漸恢復中國傳統文化。此乃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之春風也。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