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國經濟三大軟肋禁不住貿易戰!(圖)

作者:葉檀 發表:2018-03-31 09: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8年3月31日訊】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攤牌時間到來。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宣布,將向中國出口美國的大約500到600億美元的高端產品(航空產品、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產品等)徵收25%的特別關稅。而中國當天公布首批反擊商品名單,主要針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豬肉等,徵收15%到25%不等的關稅,涉及商品大約30億美元。

中國制裁美國的農產品、食品,美國針對中國的重工業、產業鏈條、新興產業,美國其實更狠。

因為美國逆差比中國要大得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2758億美元,佔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5.3%;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佔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46.3%,高於排第二位至第九位的八個國家之和(44%)。2017年,美國對中國逆差創出新高。

早在3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重關稅,徵收的稅率分別為25%和10%,直截了當,劍指中國。

川普已經拿著槍,讓對手留下買路錢。曾經發推這樣說:對美國,貿易戰是好事。假設我們與一個國家貿易往來虧損了1000億美元,那就停止與他們進行貿易,我們就贏了,就這麼簡單!(這裡暗指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中國)

把中國的財富拿過去,中美資產負債表就均衡了,美國現在做的,就像上世紀80年代刺穿日本泡沫。只不過,當時的日本基本上沒怎麼反抗。

貿易戰一旦不能停,中國要有底線思維,有三大進口商品,涉及到中國的經濟命脈。

中國經濟三大軟肋,可是禁不住貿易戰的。
中國經濟三大軟肋,可是禁不住持久貿易戰的衝擊的(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首先是高科技產品,以晶元為主,中國絕大多數晶元靠進口,中國想買技術人家不賣。自己做?遠水不解近渴。

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連續數年進口額超過了2000億美元。根據海關數據,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3425.5億塊,同比增長9.1%,進口金額2270.7億美元,同比下降1.2%。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僅為6078億,中國在半導體晶元進口上的花費接近原油的兩倍。

2017年,集成電路進口金額達到2601億美金,增長了15.6%,出口668.8億美金,貿易逆差從2016年的1656.2億美金增長到2017年的1932.2億美金。

晶元是信息時代之魂,用於軍事通信,電視、電子設備、計算機、照相機等行業,如果晶元進口下降,中國就不是全球電子產品中轉站,不知道有多少在電子產業園的農民工朋友會失業。

當然,如果不從高通走貨,還可以從三星等公司轉口,但說到底,全球市場還是壟斷的。而且,歐日韓企業他們可不會是「活雷鋒」,趁勢提高售價,獲取壟斷收益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3月,三星電子召開股東大會,稱公司預計將在晶元領域維持對中國對手的領先優勢。三星設備方案推廣部門主管Kim Ki-nam表示,晶元行業的技術壁壘要比其他行業更高,克服這些困難需要的不止是大量的資金。去年,Kim Ki-nam所在部門的營收高達108萬億韓元(約合1000億美元),佔三星電子總營收的45%。該部門運營利潤為40.3萬億韓元,佔三星電子年運營利潤的75%。

其次,怎麼保證中國石油、天然氣安全?

石油、天然氣是經濟的血液。1月31號,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發布數據,中國2017年全年的日均原油進口量為840萬桶/日,首次超過美國的790萬桶/日,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早在2013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油和其他液體燃料進口國(進口減去出口後淨值)。

表面上,美國封鎖能源對中國影響不大。2017年,中國從中東OPEC進口的原油數量佔進口總量的56%;俄羅斯從2012年的9%增長至2017年的14%,巴西在華份額從2012年的2%增長至2017年的5%。

跟中東、俄羅斯、巴西搞好關係不就行了嗎?不行。2017年11月,美國原油產出達到1000.4萬桶/日,創自1970年德克薩斯石油繁榮以來新高。美國原油產出創1970年來新高,2019年或將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頁岩油企業復甦。

中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也在上升。最近三年,中國天然氣消費總量平均在1900億方左右,平均進口650億方左右,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35%左右。

國內天然氣產量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天然氣田從勘探、開發到運輸、加工和銷售,其週期一般需要5年-10年),去年土庫曼斯坦減少了供應,中亞天然氣管道日供應量比計畫低4000萬立方米左右。恰好國內推行煤改氣,增加了30%左右的使用量,就出現了大規模的氣荒。

不從美國進口,中國就要跟中東、俄羅斯、巴西等國搞好關係,不可能關起門來靠燒柴、撿煤核為生。

最後,是民以食為天的糧食,保持18億畝紅線是必要的。

國人老是說,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值得驕傲,但代價沈重。

據食品工程博士崔凱的文章,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的化肥施用量增長了三倍,但利用率僅32%,遠低於55%的世界平均水平,還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繼續污染下去,就不是要不要轉基因的問題了——沒有轉基因,就得餓死。

中國人均水資源為2050立方米,僅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5%。農業灌溉消耗了中國60%的可利用水資源,用水效率卻僅為30%—40%,遠低於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在北方一些區域,由於水資源短缺,不得不過度開採地下水資源用於農業灌溉,華北形成了大漏鬥。

中國三大主糧中,小麥、水稻和玉米的自給率約為95%,大豆和牛奶、白糖等農產品則需要從國外進口。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從1995年的30萬噸飆升到2017年的9500萬噸,佔全球大豆貿易的2/3。

中國糧食貌似挺安全,可仔細想想,中國從加拿大進口最大量50萬噸小麥,不過是人均1斤而已。進口糧食,如果遭遇海盜、如果馬六甲等主要港口攔住中國船怎麼辦?

最可怕的是,中國若出現糧荒,就要儘可能地從國際市場上進口,多頭就會瘋狂剿殺中國。就像有人所說的,到時候全球糧價漲幅,可就不是一兩次旱災後可以比擬的了……

所以,認為中國可以養活20幾億人,還認為中國不需要18億畝耕地紅線,是想害死中國人。

跟美國打貿易戰,想清楚這三大難題,反正貿易難免摩擦,做好最壞的準備。如果不戰,就要想好給美國多少買路錢,認賬買發展的時間,給的時候別罵罵咧咧就行。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