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頑強搏殺 成建制突出重圍的國軍(圖)

發表:2018-05-08 06: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京保衛戰頑強搏殺成建制突出重圍的國軍
粵軍抗戰中。(網路圖片)

1937年12月初,侵華日軍發動了對中國首都南京的瘋狂進攻。中國國民政府調動了十多萬部隊進行南京保衛戰,其中有德式裝備的中央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71軍、72軍、74軍、78軍;有湖北地方部隊第2軍團;有川軍部隊,守衛南京外圍廣德一線;還有廣東地方部隊(粵軍)兩個軍,第66軍、第83軍,守備淳化鎮至湯山、鳳牛山一線。

眾所周知,在南京大屠殺前夜的保衛戰中,由於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只有零星士兵得以僥倖逃脫。

然而,在這場戰役中,卻有這樣一支部隊,經過頑強廝殺,從日軍的重重包圍中實現正面突圍,成為成建制突圍的部隊。這就是來自粵軍部隊的第66軍和第83軍。

美國記者記錄湯山戰況

廣東地方部隊,當時通稱粵軍。粵軍不是蔣介石嫡系部隊,裝備遠遜於黃埔中央軍,但他們的戰鬥力和為國獻身精神卻絲毫不差。

南京保衛戰頑強搏殺成建制突出重圍的國軍
1932年,以廣西士兵為主的粵系蔡廷鍇第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日,使日軍四易指揮官。(網路圖片)

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蔡廷鍇粵軍第十九路軍曾在上海英勇抗擊日軍,打得日軍落花流水、四換主帥,從而贏得了全國人民的讚揚。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粵軍第66軍、第83軍迅速投入淞滬會戰,搏殺三個月,直到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後,奉命撤退至南京,參加南京保衛戰。粵軍來到南京後,兩支部隊奔赴南京外圍的最前線,守備淳化鎮至湯山、鳳牛山一線,並向句容附近派出有力之前進部隊。當時擔任第83軍軍長的是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將鄧龍光,第66軍軍長則是葉肇。

此前已經經歷了長達3個月的艱苦征戰,部隊因為無法休導致戰鬥力大減,但粵軍一趕到戰地便投入了戰鬥。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德丁於12月6日,自行駕車深入湯山最前線,近距離觀察了粵軍將士的戰鬥。他寫道:「記者於正午驅車前往句容,未曾想到剛駛出南京城僅16英里就到達了前線陣地……繞過一座山,我們來到一個可以將戰線一覽無餘的地方。在前方1英里遠的地方,中國和日本的機關鎗手正隔著一條狹窄的山谷進行激烈的槍戰。在左側,雙方的炮兵部隊隔著一道有三座山峰的山梁互相炮擊。在右側,我們可以聽見日軍大炮正在從遠處炮轟湯山附近陣地的中國軍隊……通過這次採訪,我們可以看出,南京東部一帶到處都在做著抵抗日軍的工作」。

粵軍將領提議主動出擊

粵軍不僅打得英勇,而且打得機智。第83軍參謀處處長劉紹武偵察到日軍部隊的配置、活動情況及其指揮部所在地,就建議,「以(該軍)第156師全面出擊,解決敵指揮部後,即將矛頭指向句容西進之敵截殲之,為南京守城部隊贏得準備的時間」。但南京衛戍司令部副司令長官劉興卻消極地否定了這一出擊的方案。

第83軍參謀長陳文復「以同鄉關係,用電話向唐生智作同樣的建議,也不得唐的重視」。

12月8日晚,日軍全線突破中國軍隊的外圍防線。外圍一線的中國守軍傷亡慘重,最後不得不放棄陣地,退向復廓一線陣地。第66軍、第83軍退進南京城內,協同各部防守。

1937年12月12日上午10時以後,在日航空兵與重炮兵強大火力的支持下,日軍各部突入南京城內。下午5時,唐生智在其百子亭住宅中召開守軍各軍、師長會議,下達全軍撤退的書面命令,制訂了各部隊的突圍方向與目標、方案。

在一場戰役中,軍隊的有序後撤與軍隊的有序進攻都同樣重要,它們都是指揮官組織、指揮戰爭能力的最重要的表現。如果說,唐生智在組織、指揮南京保衛戰中層層防守、被動挨打、能力低下、乏善可陳的話,那麼,他在組織、指揮中國守軍撤離南京時,則表現為驚慌失措、放棄指揮、不負責任,甚至喪失了起碼的軍事道德,搶先渡江逃走。

24人組敢死隊 多名將軍突圍犧牲

根據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的研究,在之後撤退到南京城內後,粵軍這兩支部隊被南京衛戍司令部指定為機動部隊,參與南京城防戰,「哪兒有圍殲就去哪兒」。12月10日,南京守衛部隊拒絕了日本的勸降,於是日軍再次派出敢死隊,意欲突入光華門,戰況十分焦灼,城門數陷敵手,「我們剛剛把城門的鐵門關起,日軍幾百人就已經衝到了城門東,大約有幾百人,他們非常瘋狂地衝擊光華門。

就在南京保衛戰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第83軍受命增援,從156師調出24名敢死隊員,在城牆火力壓制下,用纜繩吊下城,剿滅日軍敢死隊,「消滅日軍敢死隊員後,這些戰士卻不爬回去,他們每個人身綁手榴彈,衝向日軍,與日軍同歸於盡,就這樣把日軍先頭部隊與後面部隊的聯繫切斷了」。

12月12日下午5時半開始,中國守軍奉命放棄陣地,開始突圍與撤退。由於日軍的火力猛烈,更由於唐生智口授命令的致命錯誤與嚴重影響,致使約10萬中國守軍中,絕大部分部隊都向城北下關一帶江邊潰退,形成了「大部渡江,一部突圍」的被動局面。但當大部分守軍部隊潰退至城北挹江門一帶、企圖出城時,由於在此防守的第36師宋希濂部沒有及時得到新的命令,仍依唐生智以前關於不讓一人一槍出城的指示,阻止潰兵通過,不僅延誤了撤退時間,而且導致各部秩序大亂,互相踐踏,死傷無數。

只有第66軍、第83軍這兩支廣東的粵軍部隊,迅速集合,從太平門出城,從正面衝破日軍戰線,經紫金山麓,沿寧杭公路,向浙皖邊界突圍。他們在太平門、岔路口、馬群等地遭到日軍的瘋狂阻擊,與日軍展開了拚殺血戰。第66軍第159師因師長譚邃有病先期過江,由代師長羅策群少將指揮,奉命打前鋒,在紫金山北麓的岔路口遇敵火力封鎖,數次衝擊不果。

羅策群用粵語對部下高呼:「弟兄們,跟我來,幾大就幾大,勿好做衰仔呀!(意為‘死就死,不要做懦夫呀!’)」帶頭向敵衝鋒,不幸中彈殉國。羅策群祖籍廣東興寧,出生於1893年,保定學校第六期工科畢業。

在羅策群於岔路口犧牲前後,第83軍156師參謀長姚中英少將、第66軍160師參謀長司徒非少將、第83軍第156師468旅旅長李紹嘉少將、第66軍159師477旅副旅長黃紀福上校在太平門等地犧牲,第66軍160師956團團長蔡如柏上校在湯山犧牲……

無數粵軍官兵的鮮血染紅了突圍的道路。這兩支粵軍部隊的勇敢行動出乎狂妄的日軍的意料,給日軍很大的殺傷,在自身也付出很大的犧牲的情況下,終於殺開一條血路,衝出重圍,歷盡艱險,經紫金山麓進入浙皖邊界山區,最後回到皖南中國軍隊防區。

早期粵籍將領大多在慘烈南京保衛戰殉國,現在南京還有廣東山莊埋葬著犧牲的粵軍將士。

責任編輯:岳君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