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話知音──中秋節的鄉愁(圖)

作者:蕭勁 發表:2018-09-23 09: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伯牙子期圖局部。
伯牙子期圖局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話說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年中秋八月十五,在晉國做官的楚國人伯牙被晉王派遣出訪楚國,乘船來到漢陽江口,正好遇到風浪,停泊在江邊的山腳下。夜幕降臨,風息浪止,雲開月出。望著掛在半空中的一輪明月,頓生琴意。

伯牙拿出隨身攜帶的琴,開始彈奏一曲又一曲。琴聲瀰漫著靜悄悄的江面,此刻彷彿萬物都在傾聽。這時伯牙感覺到有人在聽他彈奏,他猛然一驚,琴弦斷了一根。他抬頭舉目向岸邊望去,見岸邊站立著一個人,正要詢問是何許人也。那人似乎明白他的心意,遠遠的對他說:「先生不要驚慌,我乃一名砍柴的樵夫,路過這裡聽到這美妙的樂曲,不由自主停下聽起來。」

伯牙一聽,更為驚訝,一個樵夫如何能夠聽懂他所彈奏樂曲。伯牙開口問道:「你知道我剛剛彈奏的是什麼嗎?」樵夫回答:「此乃孔夫子讚揚弟子顏回的曲譜,可惜彈到一半就斷了。」

伯牙大喜,馬上請樵夫上船來敘。樵夫上船坐定,手指著伯牙手中的琴說:「此乃瑤琴,相傳是伏羲氏所做。」伯牙心中暗暗佩服,又開始彈奏曲子。伯牙表達的是攀登高山之意。正當他的琴聲雄壯高亢時,樵夫說:「善哉,巍巍兮若泰山!」伯牙接著彈奏流水之意時,樵夫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有人懂,而眼前的這位樵夫竟然能夠全懂。伯牙此時知道遇到了尋覓已久的知音,於是邀樵夫共飲美酒,相見恨晚,結拜兄弟,暢談通宵。伯牙這時得知樵夫名叫鍾子期,相約明年八月中秋再來此地相會。

知音石雕。
知音石雕。(網絡圖片)

第二年八月中秋,伯牙如約來到漢陽江口,久久不見鍾子期來臨。一打聽才知道子期已經病故。伯牙來到子期的墳前,悲慼的彈奏起《高山・流水》的曲子。曲終時已經淚流滿面,長嘆一聲道:「知音已不在世,這琴彈給誰聽!」說罷就把琴摔碎在青石上。有詩為證: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據記載,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這首詩: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位於武漢市漢陽區的古琴臺。
位於武漢市漢陽區的古琴臺。(網絡圖片)

現在位於武漢市漢陽區的古琴臺,就是根據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所建。文獻記載伯牙是湖北荊州人,自幼聰明,去東海蓬萊山才學到琴的絕技,後來去晉國做官。但沒有人知道鍾子期這位樵夫是如何能夠聽懂伯牙的琴聲的,只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在漢陽一帶的樵夫,也許是隱居在山裡的一位神仙吧。鍾子期的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外表普通的凡人,可能身懷絕技,人不可貌相。我就在想,中國一直就沒有世襲的貴族制度,布衣出生的人可以考狀元,當宰相。被世人推崇的美國憲法,人人生來平等,在中國的古老文化裡,早就具備了。

《高山・流水》成為千古名曲,在中國十大名曲中,排行第一。高山流水遇知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高山流水這個典故具備了那種史詩般的洪大氣勢,卻又非常細膩。有曲,有詩,有感動歷代人的故事。希望有一天可以把高山流水搬上舞臺,搬上銀幕,把楚文化傳播到世界。

僅以此文,解思鄉之愁。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