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故事】個人稅後月薪一萬的上海生活(圖)

發表:2018-10-07 07: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在上海生活狀態寫出來,和大家共勉。按照作者的要求,隱去了名字。
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在上海生活狀態寫出來,和大家共勉。(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7日訊】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在上海生活狀態寫出來,和大家共勉。按照作者的要求,隱去了名字。

01女,普通大學本科畢業,工作兩年

在一個民營文化公司,五險一金按最低的交,稅後基本工資8000,加上項目獎勵、各種補貼、年終,均下來月薪10K+,還算符合回答這個問題標準。

感受:錢不算多但夠花,社會地位低,沒有身份認同感,但比起學生時代,有自己花錢自己賺的快感吧。

我屬於比較節省的類型,每個月的基本支出在4000左右(去年月均支出6000左右,今年因為開始學習理財,特意控制,想在老家買房)。

日常支出:

吃:工作日公司包中餐,晚上加班的話也吃公司,所以日常在吃上月支出基本1000塊撐死,偶爾和朋友出去搓一頓,大概500,一個月在吃上的支出1500左右(封頂1500,通常有結余)。

住:年初的時候換了個破破爛爛的兩室一廳,距離陸家嘴自行車10分鐘,價格非常低,月租金3400,中介費加自己搗鼓裝修美化的錢,均下來一個月4000,我和男朋友住一個房間,隔壁房間租出去,都是一個房間2000,月均1000,加上水電煤網,一個月在住上的支出大概在1200左右。

行:家裡離公司非常近,走路上班,沒有這塊的支出。每年會安排一次長途旅行和短途旅行,和男朋友一起去,大概會花掉6000-7000的樣子。

其他:化妝品衣服鞋子生活用品啥的,不用大牌,我大概每個月要花800塊左右(護膚彩妝很少買,基本都是男朋友送的)然後剩下的500塊就有時候娛樂呀,還有各種亂七八糟,我喜歡看電影和按摩,基本上是花在這上面。另外年初報了一個吉他班1000塊,前段時間又報了一個韓語班2000塊。

剩下的錢呢,每個月給爸媽寄2000,多出來的就自己存著,餘額寶、餘利寶放一半,股市放一半,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攢著錢,沒什麼經驗地學習著理財吧。

先說負面的感受吧,我家裡條件一般,小時候窮養,長大後有點消費自卑,比如去商場,從來不敢去那種高大上的女裝店看衣服,偶爾陪朋友去逛專櫃,會偷偷看標價牌,然後又偷偷放下。有時候會討厭這樣的自己,覺得自己怎麼這麼low,一直給自己做心裏建設,現在在慢慢變好。

普通上班族(排除掉上海本地人)月薪10000在上海真的就是最最基本的溫飽水平,最致命的是,你可能每天穿的光鮮靚麗出入高大上的寫字樓上班,週末發發和同事去外灘酒吧去世貿喝咖啡的照片,朋友圈裡無限精彩,但回家看看自己又小又亂的出租房,面對家人長輩以及上海本地人的對你「不過就是打工」的評論,你就發現,其實你活的真的不過如此,在上海永遠是個異鄉人,沒有過高的社會地位,而且缺少對身份的認同感,每天為了工作的瑣事操心,朝九晚五勤勤勉勉拿著死工資,望不到未來。

但是也因為這裡是上海,它確實給你了相對公平的機會,至少我認為我現在的工資水平是符合我對自己的預期和付出的(我剛畢業的時候在上海找了一家國企,年薪5.6萬,干了兩個月真的是覺得沒意思而且養不活自己,就跳槽到現在的單位)。我現在每次花錢買東西(特別是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我真的覺得特別幸福,就是對自己養活自己,自己花自己錢的那種自豪感,發自內心的。

越來越堅定地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在上海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寸之地。

02男,211高校本科畢業,工作四年

華北某四線城市,城鄉結合部長大,非常普通但和睦的家庭,1991年出生,學生生涯比較平順。

2002年世界盃時第一次來上海,震驚這裡的人居然坐公交或乘地鐵上班(那時候我們家鄉騎自行車上班)

2013年秋,時隔十一年,第二次來上海,是乘火車來面試的,拿到了offer。女朋友在廣州還沒畢業,準備異地戀但是對愛情異常堅定。

第三次來上海就是2014年年初實習入職了,也開始了異地戀。

當時從沒想過來上海意味著什麼,這座城市又會給我帶來什麼。

行業算是傳統類,公司不大但平臺尚可,合資企業,培養和晉升體系挺健全。入職offer稅前1w,到手7k+。當時覺得這個收入非常多,是家鄉的同輩甚至長輩工作N久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第一個月拿到工資很興奮,買了台聯想筆記本電腦送給爸媽,爸媽心疼錢,批評我。我心酸地偷偷哭了,在2號線上。

工作一年多工資基本沒變,稅後工資7k+。2k+的房租,一個人住,是隔斷房,我那屋朝北,冬天很冷,還沒有手機信號,只能靠WiFi生存。然後2k吃飯,2k聚餐交通或者其他消費,這樣就所剩無幾。

那時沒有對未來的擔憂,也不知道什麼叫買房買車的壓力,有著簡單的幸福。

2015年過年前夕,手機WiFi壞了,但是屋裡手機信號卻基本死角。於是換了部國產手機,沒成想買了手機後,由於公司之前的差旅報銷下得太晚,導致我彈盡糧絕,回家的車票都買不起了。女朋友知道了,偷偷給我打了500塊還沒告訴我。我當時以為是公司的報銷到賬了。工作第一年結束,存款為0。

工作第二年調動了崗位,工作壓力大了一些,工資漲了一點,到手1w(1萬)。我換了住處,一個終於有了手機信號的住處。那段時間經常出差,看遍了大江南北,住處基本只有週末在住。哦對了,第二年終於把戶口落好了,積分。

這一年很充實,成長很快。在外很偶然認識了幾位對我接下來個人發展而言非常重要的朋友。工作第二年,存了5w。

工作進入第三年,女朋友從廣州來了上海,我工資到手1.2w。房租4k,兩個人衣食住行5k,基本也沒有存下錢,但日子平淡而幸福。

第四年我跳槽了,大概稅後有1.6w。陰差陽錯真的開始了跟那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做了些比較小兒科的創業嘗試。我們把這作為副業,共同的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花費精力不多,一般週末湊在一起商量和推進。業務屬於相對原始的生意模式,但是我們心很齊,再結合一些創新和運氣,第一個項目兩個月完成。每人賺了11w,我激動得一夜沒睡。那年我的存款到了20w。

2016年我跟女朋友領證了,租房。傳統的安家立業思想,開始讓我思考買房。到2017年年初,上海房價達到高點。雙方家裡砸鍋賣鐵,再加上我跟老婆那點存款,終於湊足了最低限度的首付,買了套上海的小房子。我們終於有了家!但卻背上了巨額房貸,我的工資基本都交給了銀行。

再後來,沒成想,副業的小事情居然越做越順,越做越多。但是,我們也清楚的看到了行業的迅速變化。作為副業,我們都看不到它的未來,更沒有能力資金和資源繼續下去,再加上骨子裡我們都是比較保守的人,最終我們選擇了轉手,這個決定是我們一致的看法。轉手後,每人分了一部分收入,不算多,剛好夠房貸的。我就這些投進房貸的提前還款。

那一刻,存款再次歸零,就像當年沒法買回家的車票一樣。

再然後,到了現在,到了今晚。老婆在身邊安睡,略勞累的工作,平凡的生活,溫馨的家。

一路走來,2014-2018。我感謝上海,給了我太多的美好和鍛練。感謝我的老婆,默默支持我。也感謝命運,給了我難得的運氣。

我的例子也許不太具有代表性,許多的偶然和運氣讓我這四年前進得比較快。不過我始終也一直在告誡自己,在此拿來與志同道合者共勉:既然來了上海這樣的高壓城市,不是過來「陪太子讀書」的,也不是來拍黃浦江拍新天地然後發朋友圈的,更不是來為這座城市貢獻青春然後被淘汰的。

分清虛和實,是我這幾年比較深刻的認知。身邊有些朋友和同學走進了「活在朋友圈裡」的怪圈。其實我覺得,朋友圈之攝影大賽甚至逼格為虛,增長本領多賺錢或者再簡單點——讓自己過得開心,此方為實。畢竟,父母唯其疾之憂。逼格背後若無實力相稱,必是辛酸的。

有時候,尋常路看著安逸不出錯,卻不一定好走,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城市。碰到些不尋常的路,值得來這座城市的年輕人試一試。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03男,集卡司機,來上海二十年

51歲屬猴,自己買的集卡車自己接的活來干,現在專門跑短途運輸一般十公里以內最遠跑到浦西寶山邊上。平均下來一天能拖十個集裝箱(不堵車的話我能一天不睡覺拖二十來個),浦東的150一個,浦西的200一個,沒有週末,天天跑車,閑下來不幹活就渾身不舒服。

除去油費和車耗一個月大概能到手三萬出頭,我也不知道我們交不交稅,反正每個月結賬到手就這麼多。

我住在外環高速邊上的小集鎮上,回遷房小區一個單間一個月1500,水電天然氣最近空調開的多,一個月250,自己家裡做飯,老婆沒有工作就天天做飯給我吃,老兩口一個月伙食費要2000。

我就一個小孩,兒子很給我爭氣,高中考上了蘇州大學,大學又考上了南京大學的研究生,開學就研二了我每個月給他3000塊的生活費。

生活呢總之還好,2010年經高人指點在蘇州園區買了個大三室,家裡人都反對,現在證明我當初是對的。

幹活時老是熬夜很辛苦,過了五十歲之後熬夜經常開始吃不消了,我準備等兒子工作了,就開始少接點活混混開了玩,玩到60歲駕駛證降級就回蘇北老家養老。

我內心裏很感謝上海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給了很多我這樣的沒文化,沒出身的人機會,讓我們能通過自己的勞動過上好日子。

初中畢業水平有限,寫的亂七八糟的,大家見笑了。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微信公眾號 真叫盧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