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 一人之力定兩漢四百年江山(圖)

作者:劉曉 發表:2019-12-02 10: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將軍韓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
大將軍韓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秦末漢初叱吒風雲、並開兩漢之基的大將軍韓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漢書補注》引唐朝大將李靖的話說:「張良所學,《六韜》、《三略》是也;韓信所學,《穰苴》、《孫武》是也。」《穰苴》和《孫武》都是古代著名的兵書,《穰苴》的作者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田穰苴,《孫武兵法》又稱《孫子兵法》,是同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所著,該書計十三篇,被譽為「兵學聖典」。

而韓信熟讀兵法卻不為兵法所拘泥。韓信所著兵法三篇雖未能傳世,但他所創造的一個個經典戰例,卻留名千古,一直為後世兵家所稱道。他的一些戰例成為軍事教學的經典案例。後世評價:「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

形人而我無形之陳倉之戰

《孫子兵法》開篇的《計篇》說道:「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虛實篇》說:「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意思是使敵軍處於暴露狀態而我軍處於隱蔽狀態,這樣我軍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軍兵力就不得不分散。

韓信在剛剛被劉邦拜為大將後,第一場小試牛刀的戰役就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公元前206年六月,韓信趁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地區)之機出兵東征。出征前,韓信先派樊噲等人率兵假裝修復已被劉邦進漢中時燒毀的棧道,吸引秦軍的注意力,而其親率大軍則從陳倉小道進入秦川,渡渭河,攻下了陳倉城,並進襲雍城,還擊敗了趕來馳援的原秦將後投降項羽的章邯軍隊。隨後漢軍主力揮師東進,佔領了三秦,秦朝宣告滅亡。這次戰役首次彰顯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華。由此次戰役出現的新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亦成為後世兵家的謀略。

而在後來面對與楚軍夾擊漢軍的魏王豹時,韓信同樣使用了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戰術,主力偷襲魏王豹,並最終將其生擒。出其不意的安邑之戰的勝利不僅為漢軍補充了兵力,加強了對楚軍的正面防禦,而且為後來韓信滅代、破趙、降燕、克齊奠定了基礎。

背水一戰之大勝趙國

《九地篇》中談到了各種軍事地理情況,並稱:「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意思是「處於散地就不宜作戰,處於輕地就不宜停留,遇上爭地就不要勉強強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斷絕聯絡,進入衢地就應該結交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糧草,碰到圮地就必須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設謀脫險,處於死地就要力戰求生。」

韓信在攻取了關中,東渡黃河用三個月時間滅亡了魏國、代國後,越過太行山,逼近了趙國。若要攻打趙國,韓信的部隊必須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命令大將陳餘率三十萬大軍集結在井陘口,阻擋韓信人馬。陳餘的謀士李左車獻計道:「此地地勢險要,道路曲折,樹木眾多。只要我們深挖溝,高築壘,再閉守營寨不出,不出十天便可活捉韓信。」

然而自負的陳餘卻認為:「兵書上說,有十倍於敵方的兵力就可以包圍他,韓信不過二三萬人馬,我們怕他做什麼!」一口回絕了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聽說陳餘沒有採納李左車的建議,心裡暗暗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對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到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見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很快殺死了陳餘,活捉了趙王。

勝利後,將領們詢問背水一戰可以取勝的原因是什麼,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此戰役使後世又多了「背水一戰」這個成語,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上兵伐謀之智取燕國

《謀攻篇》中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軍隊攻敵取勝,最下策才是攻城。而韓信就是用此計,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了燕國。

在取得井陘戰役勝利後,韓信重金懸賞捉拿李左車,幾天後,李左車被抓。就在眾將領以為韓信必殺他之時,韓信卻親自為李左車鬆綁。李左車道:「敗軍之將不敢言勇,亡國之大夫不敢圖存,我是將軍的俘虜,將軍何以這樣對待一個俘虜呢?」韓信回道:「從前百里奚曾在殷生活過,秦國重用了他,後來才強大起來。今天您好比是百里奚,我是誠心向您請教,請您不要推辭。」

李左車見韓信確實敬重自己,便說道:「將軍連克魏代,勢不可擋,但如果再要去攻打燕國,恐怕會感到力不從心。」韓信便問其有何高見。李左車告訴他只要修書一封,曉以利害,便可使燕國不戰而降。

韓信深以為然,馬上修書,信中闡明了漢軍得天獨厚的優勢、燕國所處的劣勢,並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燕國。同時按照李左車的指示將軍隊拉到燕國邊境線上,排出一副要進攻的架勢。燕國國君早就聽說趙國滅亡的消息,在看到邊境線上威風凜凜的漢軍後,就投降了。

以利動敵之濰水會戰

《兵勢篇》中說:「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意思是善於調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動。一方面用這些辦法調動敵軍,一方面要嚴陣以待。楚漢時期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濰水之戰就是如此。

公元前203年的漢軍與楚齊聯軍在濰水會戰。楚齊聯軍除了齊國的軍隊外,還有項羽派來增援的二十萬大軍,大將龍且領兵。有謀士勸龍且說:「漢軍遠離本土,拚死戰鬥,它的鋒芒銳不可當。而齊、楚兩軍在自己的家門口作戰,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築深溝高壘固守,讓齊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招撫已經丟失的城邑。已喪漢軍之手的城邑聽說自己的君王還健在,楚軍前來救援時,必定都會反叛漢軍。雙軍容居在遠離本土二千里的齊地,如果齊國的城邑全起來反叛它,漢軍勢必無處取得糧草,這樣即可以不戰就使他們投降了。」但龍且瞧不上韓信,決意與其正面交鋒。

面對著勢大的敵軍,韓信連夜令人製作了上萬個盛滿黃沙的皮囊,堵在河流上,自己則率一半將士渡河襲擊敵軍,隨即假裝戰敗,往回奔逃。龍且信以為真,率兵追擊韓信。在敵軍追趕渡河之際,漢軍刺破皮囊,黃沙流失,河水復流,將敵軍截為兩段,對方主力倉促之間不能渡河,龍且被漢軍殺死,敵兵潰敗。漢軍隨即滅了齊國。

此戰,韓信、曹參等不但消滅了齊楚僅餘的一支有生力量,斬斷西楚之右臂,而且還佔領了三齊之地。此戰扭轉了楚漢之間的根本局勢,使楚漢之爭逐漸明朗化,項羽再無能力滅漢。

攻心為上的垓下之圍

《軍爭篇》中有這樣的說法:「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韓信征戰史上廣為人熟知的是迫使項羽自殺的垓下之戰,就是典型的心理戰。

公元前202年,楚漢在垓下決戰。當時漢軍兵力約有七八十萬人,項羽有約十萬人。韓信自率三十萬大軍為前陣,正面迎擊楚軍。經過數次交鋒,漢軍終於大敗楚軍,但漢軍傷亡也十分慘重。僵持中,為了瓦解楚軍的鬥志,韓信下令漢軍唱起楚地的歌。當項羽和其士兵聽到「四面楚歌」時,大驚失色,以為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而無心戀戰。

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有寳馬烏騅,而今⋯⋯於是項羽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在項羽率八百多人突圍後,虞姬自殺,楚軍因此全面崩潰。

而突圍的項羽在漢軍的追殺下,依然勇猛無比,一人殺死漢軍百餘人。在烏江邊上,損失慘重的項羽,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選擇了自刎而死。

垓下之戰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開啟了漢王朝四百年的輝煌歷史,而「漢室天下韓信打」之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精熟兵法且能妙用韜略的韓信憑藉著其非凡的軍事才華,在中華歷史上熠熠閃光。時人推許他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世亦嘉許其為「戰神」和「兵仙」,而對於他被劉邦殺害的結局,後人大多十分嘆息。宋代預言家邵雍在《謁韓信廟》詩作中就寫道:「當初若聽蒯通話,高祖功名未可知。」這足以表明韓信在歷史上有著怎樣重要的地位。

責任編輯:美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