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教授 成名三大「絕招」(圖)

原標題:武大教授孟勤國:如何迅速成為著名教授?

作者:孟勤國 發表:2019-12-20 08: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陸教授成名三大「絕招」
武大教授孟勤國:如何迅速成為著名教授?(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12月20日訊】經常和學生笑談碩士、博士的前程,我的態度毫不含糊。

第一選擇當然是從政。當了官就有話語權,可以坐學術會議的主席臺,談幾點謙稱為個人意見的指示,台下昔日的老師和同窗隆重地仰望著你,為你是專家型官員而自豪。

學問跟著級別長,只要官長到廳級以上,你就有學問,而且你的手下通常會感覺你的學問蓋過了當年的各學科前輩。

第二選掙錢。當大富豪或大商人,銀子多到懶得數,拿點出來設個研究基金或課題,你昔日的老師和同窗會按時拿出你要求的成果,在成果扉頁上鳴謝你這位大商人。

學術跟著銀子走,只要捐出一個億,你想要哪個學院姓你的姓,隨你挑。

沒能耐從政和掙錢,只能選擇第三去大學教書。混20年,當個名義上與副廳平起平坐、實際上常挨教務處小科長修理的教授不成問題。但這有點窩囊,不如費點勁,爭取當個看起來真有點副廳以上模樣,活得滋潤、活得牛氣的著名教授。

人人都有成佛的慧根,當著名教授一靠努力,二靠方法。在確定了努力的方向以後,方法就是決定的因素,如果你定下著名教授的遠大志向,應該熟識以下三招:

第一招:搏命著書,絕不立說。

講師、副教授、教授,一路晉升,全靠科研。

「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的哲學觀點在中國已經發展為「數量就是質量」,因而什麼事都以總量論英雄。沒有一大堆的書和文章,一般評不上教授;沒有一麻袋以上的書和文章,絕對不可能是著名教授。

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出儘可能多的書和文章,就能盡快當上教授;當上了教授,就可以招腦瓜子靈活的研究生,抓他們來編更多的書和文章,形成良性循環。

快出、多出成果,除了需要一臺編輯功能強大的電腦以外,還得知道兩個秘訣。

一是在沒出名時捨得支付版面費、書號費。付了費沒人管你句子寫得通不通,文章就能變成鉛字,職稱文件規定:沒變成鉛字一律不算成果。一篇文章一千,十篇也就是一萬(現在好像漲價了,不過也沒關係,成功總要付出代價,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如果職稱上一個檔次,也就是花費一年不到的新增的工資和津貼。第二年開始就淨賺,這個賬一定要會算。

二是堅持人云亦云原則,不想標新立異的事兒。

古人著書是為了立言,今人著書是為了謀生,時代不同了,著書不一樣了。

學術圈內聰明人不少,但沒有什麼天才,天才都選有諾貝爾獎的專業。既然不是天才,就難以文思泉湧,弄出一麻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見解。在已經被翻掘了無數遍的學術田野上,刨出獨特的學術見解本就不容易,再要自圓其說,很耗費光陰。

學古人將著書和立說連在一起,你若信了,這輩子也就是一個資深講師。再說,你說的與主流不同,著名的同行會很生氣,會說你錯、不懂、沒水平,在評審時給一個不合格,後果很嚴重。

人云亦云,同時在你的書和文章中多引用寫在世同行最好是著名同行的書和文章,容易形成良好的學術人脈。著名的同行一高興,說不準給你的成果賜一篇悼詞般的序,你拿著去申報什麼國家千人計畫、萬人工程或什麼江河湖海學者就很有底氣。

你實在忍不住想說點兒不同,也一定要註明是淺見或拋磚引玉。

現在的年代,沒人在乎你說了什麼,只在乎你說了沒有,只要書店到處是你主編的什麼新論、什麼論叢、什麼大全,你不想著名都不行。

第二招:糊塗上課,煽情演講。

鄭板橋有一至理名言:「難得糊塗。」這四個字體現了東方哲學的最高的境界。給本科生上課,將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講得那麼清楚,學生給打70分就算對得起你,簡單意味著沒有神秘感,沒有神秘感哪有崇拜可言?

在課堂上,不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到學生找不到北,不足以顯示學問的博大精深。你試著講講主觀說、客觀說、折中說,背誦幾段教科書裡很難找的文獻或幾段拉丁美洲一般人都看不到的論述,再穿插幾段其它著名學者的花絮或八卦,看哪個學生的眼神不迷茫、不流露出崇敬?

學生聽得雲裡霧裡,就會到處顯擺聽過有學問的課,慢慢地你就聲名遠播。

將本科生當成研究生上課、將研究生當場本科生上課,這樣一換位,本科生崇拜你學富五車,研究生崇拜你記憶過人——他們已經忘光了的基礎知識你居然一清二楚。

如果有哪個論壇或沙龍請你當嘉賓,一定要去,不講條件——成了著名教授後才可以與邀請方討論出場費問題。嘉賓通常要做或長或短的演講。每一次演講都是積累知名度的機會,絕不能浪費在平淡無奇之中。

小小罵一下中國的現行體制或某一當局以顯示你的獨立和勇氣,大大翻一下「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之類的典故或傳說以顯示你的博學和信仰,狠狠批一下對著名的同行大不敬的持不同「學」見者以顯示你的忠誠和能力,這些能使你的演講跌宕起伏,煽起一片讚嘆之聲。

能聲情並茂更好,沒這個能力,要敢於牽強附會、指鹿為馬、斷章取義。

哪怕是無中生有,只要你以一種斷然的口氣說「孟勤國主張農民有種地的義務」之類的,聽眾自然深信不疑。人氣是著名教授的魂魄,一定不能散了,要想法設法以不能流芳百世就爭遺臭萬年的心態積聚和保持人氣。

第三招:出國鍍金,進京揚名。

在著名的同行心目中,中國學術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中國社會生活跟不上先進的西方理論的需要,因而中國學術的主要任務是以西方理論改造落後的社會生活。

出國留學了,你就不再是落後的社會生活的一分子,就有權代表先進的西方理論,即便你贊同學術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也不算是著名同行所斥責的受前蘇聯意識形態毒害的國情論,而屬於著名同行追捧的本土資源論。

當然,出國留學不能像胡適或以前的教授那樣在外國的大學一待七八年,想「著名」的教授很多,在國外耽誤時間非常影響競爭力。出國留學的最佳時間是一年左右,前半年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後半年收拾行李準備回家。

出國留學這個詞的重音在「留」而不在「學」,「留」就是溜躂的意思。

學習西方理論是為了勸說中國的學術圈照搬外國的理論,知其然足矣,讀點外國理論什麼後現代啊什麼公地悲劇的中譯本綽綽有餘,沒有必要在外國傻啃外文書。外文書讀多了,萬一發現外國理論有個什麼短處,有損外國理論的高大形象和普適性。

記住:留學回來,不要再回原來的單位,一定要進北京城。

首選北大、清華,這兩個學校王氣衝天,誰沾上了至少是半個王。進不了,進北京其他學校也行,哪怕這個學校只招三本。北京是首都,也是著名教授的唯一原產地。

在北京,能經常出入國家立法機關、上央視頻道、拿到國家級的重大攻關課題,隨便說個什麼就上中央媒體弄得地球人都知道。好像有學者說過,外地放十炮不如北京放一槍,此言極為傳神。京城以外很少有「著名」的機會,就算偶爾「著名」了,也不能算是正宗,除非攀上京城某一著名同行的小圈子。

京城內外,學識標準有別,評價當然也不一樣。進了北京城,你可以信口開河,對著全國的電視觀眾發表象孔慶東之類的驚世駭言,這屬於新銳觀點,而同樣的事落在你進北京城之前,就屬於違背常識,要挨板磚打的。

進了北京城,你有更多的機會謀一個中國什麼研究會的副會長,這也算是你這行的國家領導人了,如果謀上了可不得了,走到哪裡都有人勾兌你,求你在評審什麼時高抬貴手。

肚子裡的學問只有自己知道,身上的光環誰都能見到,光環越多、越耀眼,就越容易折服芸芸眾生。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相信上述三招,有大膽的學生質疑我怎麼就不用這三招。我不能故作高尚說我不用這三招是因為不屑於「著名」或不屑於這樣「著名」,實在是我想「著名」的時候沒有人給我指點如何「著名」——已經「著名」的絕對不會將自己「著名」的經驗告訴別人,等到我琢磨出「著名」之道時我已經白髮蒼蒼——身處人生下半場再想著「著名」實屬老不正經。

其實,成功者的經驗大多是靠不住的,什麼上大學時拉小提琴的時間多於學習的時間之類,不過是炫耀聰明或掩飾陰暗,相信而且模仿這等成功經驗等於是找電線桿上小廣告上的游醫治病。真正有用的常常是未成功者的人生體驗,因為內含的是長期的生活觀察和經驗教訓。

當然,謂有用,完全是在功利層面上的,如果加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因素,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經濟學家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