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加強 資本逃離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圖)

發表:2021-10-09 11: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經濟 監管 資本
中國經濟下半年增長面臨下行的壓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0月9日訊】中國經濟下半年增長面臨下行的壓力。分析人士認為,北京政府日漸加強的監管行動、電力短缺、以及疫情「零容忍」政策等對中國的第二、第三產業產生巨大衝擊。一些金融機構已經調低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全年預期。

據美國之音報導,10月7日,荷蘭國際集團(ING)兩個月來第二次下調對今年下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預測,預計中國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將分別同比放緩至4%和4.5%,全年增速從8.9%下調到8.7%。

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在解釋下調原因時,援引了電力供應緊張和監管持續收緊的影響,稱中國第二和第三產業都受到了巨大衝擊。

她在分析報告中寫道,電力短缺和工廠暫停運營影響了第二產業。由疫情導致的港口停運主要影響第三產業。「科技數據隱私、網路遊戲時間限制、以及補習中心的關閉也屬於第三產業……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人因為恆大事件而失去工作或減薪。」

政府監管加強 資本逃離中國

美國之音報導稱,近幾個月來,北京政府對國內的高科技、能源和房地產等行業加大了監管行動,中國市場蒸發超過1萬億美元,阿里巴巴等巨頭的股價近乎腰斬。

本週,全球主要的對沖基金公司英士曼集團(Man Group)、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和埃利奧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均發聲稱對中國的投資前景感到擔憂。

索羅斯公司的首席投資顧問費茲帕克里克(Dawn Fitzpatrick)在彭博投資舉辦的在線會議上表示:「我們現在沒有把錢投入到中國。」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的高級研究員羅伯茨(Dexter Tiff Roberts)表示,由於政府政策的巨大不確定性,西方投資者正在遠離中國。

他告訴美國之音:「外國投資者在尋求交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並且在發起交易前,將盡其所能,努力從北京政府的角度確定他們正在考慮的任何交易的敏感性。」

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9月從中國債市撤資81億美元,創6個月以來最大規模資金外流。

然而,這場監管引發的危機還沒有放緩的跡象,並迅速蔓延到房地產領域,這可能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造成更深遠的負面影響。

北京政府在今年早些時候稱,將在政策目標中優先考慮「共同富裕」,要求控制房價,遏制過渡借貸,並指責房價惡化了收入不平等,威脅到社會穩定。

這直接導致中國最大的房地房開發商之一的恆大集團陷入債務危機。揹負超過3000億美元總債務的恆大上月兩度未履行償付義務,至今也未宣布要如何償付投資人。

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壓力紛至沓來。房地產開發商花樣年控股未能償付2.06億美元在10月4日到期的債務,新力控股因面臨即將違約的風險,評級在10月5日遭到下調。

房地產開發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去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房地產活動下降20%,中國的GDP會下降約5∼10%。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沃爾夫(Martin Wolf)表示,實際的經濟影響可能更糟。他本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這將帶來巨大的挑戰,並給當局帶來一個大麻煩:什麼可以取代房地產投資來創造需求?」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預計,更多小型民營房地產企業將難以戰勝監管收緊和利潤下降的挑戰,尤其是槓桿較高的企業。

她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恆大的債務危機可能會像滾雪球一樣繼續下去,而經濟增長可能無法像過去一樣填補損失。」

在打擊私人開發商借貸的政策背景下,中國城市土地拍賣的需求正在下降。據路透社對財政部數據的計算,8月中國全國土地出讓價值同比驟降17.5%,這是2020年2月以來最大降幅。

中國地方政府約20%的收入依賴於土地銷售。土地需求進一步下降可能會迫使地方政府削減開支和投資,這將直接影響醫院和學校等社會公共產品的提供。

限電限產

北京當局還正在為遏制國內煤炭產量和進口的政策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仍主要依靠煤炭發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宣布,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啟動了國家和地方的計畫,要求減少煤炭生產。

廣泛的燃煤短缺給鋼鐵和鋁業等能源密集型產業的生產造成限制,還影響了製造業。本次電力供應削減恰好是出口生產季節,對出口商和製造商的經營非常不利。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進一步降至49.6,低於上月0.5個百分點,陷入萎縮區間,為年內最低。

本月初的暴雨對中國產煤大省山西造成地質災害,這對本就供應緊張的煤炭市場造成更大壓力。北京官媒報導稱,截至10月4日,山西省共停產煤炭27座,非煤礦山99座。

為了減輕企業的壓力,中共官員鼓勵發電公司從蒙古和印度尼西亞等地購買煤炭,但供應短缺已經推動全球煤價暴漲,而且即使擴大進口也很難填補澳大利亞煤炭的空缺。中澳關係每況愈下,2020年12月,北京政治禁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在禁令前,中國進口煤炭主要依靠澳大利亞的供應。

援引持續的能源短缺,投資銀行高盛上週將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從8.2%下調至7.8%。在高盛下調預期前,野村證券和惠譽國際也採取了類似措施。

高盛的經濟學家在報告中稱,疫情大流行後出口的恢復增加了製造商對電力的需求,「同時,減少燃煤相關排放和減少煤炭進口的努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供應水平,導致價格大幅上漲」。

「零容忍」政策威脅經濟增長

高盛還表示,對疫情採取的「零容忍」政策也在威脅中國的經濟增長。

北京當局採取了嚴格檢疫和關閉商業的措施,試圖確保7月下旬在國內出現的變種病毒的進一步擴散,政府讓居民不要離家,這重創了服務業和消費。

據中國交通部的數據,中國「黃金週」假期的出遊人數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下降了約30%。

凱投宏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10月8日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十一假期對旅遊部門的許多人來說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假期。只要中國的目標仍然是零COVID,就不可能有任何重大改善。

責任編輯:靜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