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本末】在夾縫中的香港(圖)

作者:利世民 發表:2022-10-17 14: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時評人利世民認為,過去一百多年香港一直在夾縫中生活。圖為維多利亞港。(攝影:龐大衛/看中國)
時評人利世民認為,過去一百多年香港一直在夾縫中生活。圖為維多利亞港。(攝影: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2年10月17日訊】假如要用一句說話概括香港的歷史,我會說:「在狹縫中存活。」

1841年琦善與義律私下擬定《穿鼻草約》割讓香港;這件事原論北京抑或倫敦,都是既沒有事先被知會,而事後亦極力反對。琦善在往後的歷史,背負了喪權辱國的污名。另一邊廂的義律,也被維多利亞女皇召回,因為他辦事不力,只爭取了一個「鳥不生蛋之地」。

琦善和義律,兩個奠定了香港命運的人,卻差點成為歷史罪人;在大國的角力之間,做對事的人,未必有好下場。

義律被召回倫敦後,砵甸乍接任為香港第一任總督。1842 年,大清由兩廣總督耆英代表,與英國談判簽訂《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之後耆英一直為大清與各國周旋,但在1858年,耆英還是被道光皇帝賜死。

另一邊廂,由倫敦派駐香港當總督的,最初幾位都視管治這個地方為苦差,直到1877年軒尼斯出任香港總督後,情況才漸漸好轉。其實當時大清也經歷太平天國後,經濟和社會相對穩定的日子,而當時大清和英國的關係,也是友善融合的。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佔了全球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一;大清既沒有條件亦沒有必要與英國敵對。在通俗文化如小說、電影等,將大清與英國的兩場戰役放大,卻沒有見到在其他的時間,兩個良好正面的關係。

大清覆亡後,新中國的矛盾不斷,到1978年才有重回正軌的機會。但當時的英國已經不是世界強國;亦有理由相信,當時美國為了換取中國支持以制衡蘇聯,不惜以香港作為代價。所以,與其說是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倒不如是整個自由民主世界,自1970年代,以香港作為賭注,換取中共統治下,中國大陸走向開放的一個機會。以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曾經講過,香港的意義就是要改變中國大陸。

曾幾何時,香港的確影響著整個中國大陸的文化、經濟和社會。還是要多得過去百多年來,有許多人不顧北京和倫敦,反而從當時他們眼前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結果讓這個地方出了許多人和事,最終反而成融和中國與國際關係的關鍵。

管治香港不容易,除了這個地方本身的利益,更難處理是北京與香港、北京與世界之間,也有各種千絲萬縷的矛盾。但歷史的教訓似乎告訴我們,這個地方的官員要做對的事,往往就要有勇氣和擔當去對宗主國對不。

當香港不由自主,這個城市的功用也漸漸消失。遠的不說,單看這防疫措施,我可以肯定說,香港每個人心底裡都相信復常是最合理不過的事,但偏偏當前的官員,卻沒有權也沒有道德擔當,從香港本位作出決策。我知道,要逆北京的意旨是不容易的,過去有不少人因此性命不保,但從歷史角度,這些人卻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為世界做了件好事。

在夾縫中的香港,要做正確的事,就要有智慧去反過來影響宗主國,最低限度也要有勇氣去堅持自主。否則,害了的不只是香港,也害了整個世界的融和。目前中國與世界的矛盾,也就是從香港失去自主自由開始。

利世民
追蹤作者:linktr.ee/leesimon.me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