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氣球事件說明瞭什麼?(圖)

作者:程曉農 發表:2023-02-18 03: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間諜氣球
美國海軍發布第一批F22戰機擊落的中共間諜氣球打撈照片(圖片來源:美國海軍推特)

【看中國2023年2月18日訊】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發生以後,美中關係明顯惡化。在此期間,雙方經歷了一系列互動。美國政府先是與中國政府溝通,然後把氣球擊落,打撈之後,又宣布氣球上攜帶有情報攝取裝備;中共對此的態度,從承認氣球進入美國領土,變成抗議美國擊落氣球,再反誣美國也有氣球進入中國領空;美國的媒體關注點則逐漸從間諜氣球本身,轉移到中國對美國的惡意威脅問題。這短短的十幾天內,這個間諜氣球暴露出了中共處理對美關係的底牌,而其中深意值得分析。

一、間諜氣球是北京《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的一部分

關於間諜氣球的活動,目前美國的媒體主要是就事論事,但忽略了一個重要角度,即間諜氣球乃中共對美國的「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間諜氣球事件,就比較容易理解,北京為何不惜破壞中美關係,也絕不肯承認間諜氣球的使命。

目前對中國間諜氣球的操作,美國媒體至多是延伸到中國可能存在「氣球艦隊」這樣的層面。但是,為什麼中共會如此明目張膽地操作間諜氣球項目,那只是單純的蒐集情報需要嗎?實際上,如果把去年中共宣布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納入思考,就不難發現,中國正在部署實施針對美國和臺灣的「非戰爭軍事行動」。美國到目前為止,無論是美國國務院、國防部,還是國會,似乎都沒有對中共的如此部署,有比較系統的分析和認知。

2022年6月13日習近平簽署了一項命令,宣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從2022年6月15日開始生效。我在去年8月26日給本臺的評論文章中就此做過簡要分析。那時,我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此類行動對臺灣的威脅這個層面;但當時我沒想到,這個行動同樣也針對美國,是中共對美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年的這次間諜氣球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把視界打開,要從中共的全球戰略這一角度,重新來認識中共有計畫、有步驟的「非戰爭軍事行動」。

美蘇長達40年的冷戰,留下了教訓,也留下了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雙方必須避免熱戰;否則,一旦動用核武器,就萬劫不復了。美蘇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長期未把中國可能取代蘇聯、成為美國新的戰略對手這一前景納入考量;直到川普(特朗普)總統任內,才開始警惕中國的潛在威脅。但美國目前基本上依然沿用美蘇冷戰的威懾戰略,希望中國也能像前蘇聯那樣,有所克制;而拜登最近開始對中國實行晶元領域的技術封鎖,這也是美蘇冷戰時代用過的手法,希望籍此延緩中國軍事技術的升級速度。

二、中共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是新冷戰的擴大化

然而,美國的行政和立法機構好像並沒認識到,中共已經從美蘇冷戰的經驗教訓之外,構想出一套非熱戰的新對抗戰略,並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實施了;中共的「非戰爭軍事行動」,實際上是把冷戰的範圍和手法擴大化了。這種「非戰爭軍事行動」動用軍事力量,但不啟動熱戰,卻可能達到傳統冷戰所達不到的威脅效果。

在美蘇冷戰那種傳統的冷戰當中,蘇聯除了被動地跟隨美國,不斷升級戰略威脅的強度、從核武庫的強化到擴大外層空間的軍力競爭之外,也參與或發動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傳統型地面戰爭,但蘇聯並沒採取主動型的非戰爭常規軍事行動。因此,美國也沒有這方面的防備。然而,中共關於「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發明」,給美國提出了新的國際關係課題,那就是,處於敵對狀態的國家一旦針對美國及其盟國啟動「非戰爭軍事行動」,美國要如何回應,又要如何防範。

中共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共有6章59條,但中國媒體沒公布這份命令的具體內容。中共對這個《綱要》保密,當然是因為其中很多內容並非中共官媒宣稱的所謂「救災」、「維和」等使命,而是軍隊對外戰略的非戰爭實施手段。

美國國會研究所(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21年的一份關於中國軍力的報告提到,非戰爭行動指的是除全面衝突以外的軍事行動,可能包括定期活動,如巡邏、軍事外交和維和行動,以及危機應對行動。這是一種狹義的理解。

其實,中共軍隊的非戰爭軍事行動,完全可能包括對外實施挑釁型或威脅型的軍事行動,像這次的間諜氣球活動就是如此。中共的所謂「非戰爭軍事行動」,會涉及到海上和空中的准軍事行動,其目標既可能指向中國的鄰國,如臺灣、日本,也可能指向美國本土以及美國的海外領地,如關島、中途島等重要的軍事基地。

在臺灣和日本方面,「非戰爭軍事行動」可能包括以演習和巡邏為名的領空、領海入侵,諸如對鄰國的近海連續發射導彈;也可能動用軍隊參與的渡輪和武裝民兵船的行動,先測試鄰國的海岸防衛能力,然後對鄰國的港口實施騷擾型封鎖。

在南海,中共以「民用」為偽裝,陸續在一系列水下暗礁上造人工島,然後建成海空軍基地,造成了霸佔南海國際水域的事實。這正是「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一種典型方式。

而在美國方面,中共則以空中偵察(包括間諜氣球)、水面艦隊逼近等方式,對美國施加壓力,展示中共無懼美國的姿態。

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戰術和戰略目的

從本質上講,中共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是一種戰爭邊緣政策和「蠶食」模式。它通過一步一步地擠壓對方的安全空間,造成對方的困憂,為進一步的威脅創造空間和機會。

在戰術上,「非戰爭軍事行動」試圖達到軍事上的戰爭手段不一定能達成的目標,例如,逼迫對方不戰而降,或者為了防止軍事衝突而步步退守,為中共的軍隊創造越來越大的威脅空間。

從戰略上看,「非戰爭軍事行動」可以讓中共的情報蒐集和逼近演習常態化,讓對方疏於防範或疲於防衛,進而達到不戰而據上風的態勢,為以後升級軍事壓力製造機會。

在臺灣方面,中共的「非戰爭軍事行動」很可能從戰術動作開始,企圖達到和平佔領臺灣的目的。其戰術動作是,用軍事力量來實行港口封鎖和國際航路封鎖,實施經濟絞殺戰;同時試圖藉此動搖臺灣的民心,設法誘導臺灣的選民選出對中共投降的政黨來執政。如此中共就可以實現其「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讓解放軍不費一槍一彈便在臺灣登島,進而實現對臺灣的統治。

在美國方面,2020年初中共海軍的水面艦隊到中途島附件海域演習,以及最近中共的航母編隊到關島附近海域演習,就是針對美軍基地採取的「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一部分。而中共「間諜氣球」部隊對美國領空入侵,也是在測試美國的領空防衛能力,進而為今後利用氣球投放有害物質或小型武器積累經驗。

事實上,中共軍隊對日本和美國的威脅,與它對臺灣的威脅是密切相關的。北京希望削弱美軍對臺灣的支援能力,從而讓美軍在臺灣海峽和臺灣東部中共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中能夠為所欲為。中共的海上和空中威脅或騷擾,表面上不算是戰爭行動,所以中共有時會用「民用」目的或軍隊訓練來包裝;但是,此類軍方採取的行動無不具有軍事目的,都屬於准軍事行動。中共希望美軍對中方所謂的「民用」行動充分寬容,接受中共製造這種「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現實,理由是,中共在「化解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地區穩定」。然而,在國際社會看來,這無非是新霸權主義的託詞而已。

四、中共對美敵意的三重來源

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對中國有兩大幻想。其一是,加入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會走上民主化道路;其二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會對國際社會承擔必要的義務,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前一個幻想,即中國民主化的幻想,早已破局。直到習近平連任獨裁之後,美國的中國研究圈才終於不得不承認,他們做了一個完全錯誤的判斷。經濟全球化不是為民主化鋪平了道路,而是為中共推行國際霸權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幻想,所謂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雖然還在美國的外交語言中存在,但已被中共的各種行動破局。這次的間諜氣球事件,就是中共故意扮演「不負責任的大國」這一角色的典型表現。

從克林頓到小布希的歷任總統為中共打開WTO大門的時候,中共策略性地保持著低姿態(即鄧小平所說的「韜光養晦」),因此給不少美國政治人物和中國問題專家一種印象,似乎中共擁抱了資本主義之後,早晚會走上民主自由的道路。然而,這種幼稚看法完全忽視了中共對美國的三重敵意。

首先,中共對美國的敵意出於「民主恐懼症」。為了確保紅色政權,中共對民主國家的價值觀和民主制度充滿了恐懼,害怕國民嚮往世界上最大、又最繁榮的美國。因此,不管美中兩國的經濟、文化交往如何密切,中共從未停止過政治上的反美洗腦教育。如果中共的仇美、反美態度僅僅停留在「民主恐懼症」上,或許還不那麼具有進攻性。但中共現在也害怕「造反、紅色革命」等原始馬克思主義教條的散播,因此它的意識形態宣傳轉向了「愛國主義」,其核心觀念是「經濟趕超論」,即超越政治上的勁敵、經濟上的「老師」美國。

其次,中共的「經濟趕超論」也是中共對美第二重敵意的來源。中共需要用經濟快速發展,來支撐中共的「紅色制度優越論」。然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僅靠自然的經濟發展顯然不夠;於是中共就不擇手段地地在經濟上削弱美國,盜竊美國的技術機密來仿製產品、佔領美國市場。雖然拜登政府提出,美中兩國是戰略競爭關係,但中共一如既往地採用它的「損你強我」國家戰略。這種戰略並非單純的民間企業的個別行動,而是由政府規劃、組織、資助的大規模計畫和操作;更關鍵的是,它不是單純的自由競爭,而是具有敵意的國家行動。

中共對美國的第三重敵意,來自其「美國假想敵」軍事戰略。中共的這一軍事戰略不僅是它全球野心的工具,也是它「愛國主義」意識形態宣傳教育的重要支柱。長期以來,它不僅千方百計地設法竊取美國的軍事技術和機密,用於發展軍事科技,同時也以美國為假想敵來擴張軍事實力。這樣的軍事戰略不會悄悄實施,而是不斷向美國展示增強的軍事實力(即「亮肌肉」)。中共雖然不見得真要與美國直接軍事對抗,卻要通過軍事力量的強化,不斷向國民展示其「強大」,從而讓認同「軍事愛國主義」的民眾增強對中共的向心力。

這三重敵意表明,不管美中兩國在經貿層面有多密切的聯繫,也不管雙方在外交場合會談多少次,中共對美國的敵意都不會稍減。

五、中共對間諜氣球事件為何先恭後倨?

白宮在間諜氣球事件中一直試圖與北京溝通。而中共的態度卻先恭後倨,起初承認是中國的飛行物,但拒絕承認是間諜工具;而間諜氣球被擊落之後,北京甚至毫無道理地倒打一耙,反咬一口,假稱也發現了美國的氣球云云。《美國之音》在2月15日的相關報導中引用CNN的分析指出,在氣球爭議問題上,北京當局反咬美國一口,標誌著爭議升級,與其最初為氣球事件所作的傷害控制努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觀照北京的態度變化,如果把視角侷限在間諜氣球本身,會把這個事件的關聯狹窄化。北京惱羞成怒,主要是因為間諜氣球被擊落後,中共的間諜手段被美國掌握嗎?這個超級龐大的間諜氣球之橫截面足有一個足球場大,其下方的懸掛吊籃則相當於兩、三輛校車的體積(12-18英尺寬)。然而,這個吊籃中的間諜設備被打撈出來以後,其中的情報價值未必關係到中共間諜活動的核心機密;也就是說,從情報技術的層面去評估,中共的損失並不見得很大。

那為什麼中共間諜活動的尾巴被抓住以後,會如此惱羞成怒?筆者認為,北京的先恭後倨,不只是出於上述三重敵意而作出的常規反應,還與中共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計畫遭到阻礙有關。

北京一開始希望美國放行這個間諜氣球,所以態度比較低調,但絕不承認氣球的功能是軍事間諜活動。因為,這個間諜氣球其實就是實施對美「非戰爭軍事行動」計畫的一個組成部分。北京的算盤可能是,這個氣球被發現,是早晚的事,如果美國放行,北京就為它今後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計畫畫出了一條底線,即凡屬針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非戰爭軍事行動」,美國軍方不應做出反應。

等到間諜氣球被美國擊落以後,中共惱火的不只是設備吊籃被打撈;更關鍵的是,這個擊落行動意味著,美國會對中共策劃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採取不容忍政策。只要美國堅持這樣的立場,中共謀劃中的「非戰爭軍事行動」就可能破局。換言之,北京好不容易琢磨出一套針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計畫,對這種「蠶食」模式可能很快削弱美國極其盟友的防衛,抱有很大的期望,這次卻在一個間諜氣球事件中遭到破解。

這才是中國外交部不合常理地抗議不休的真正原因,也是美國軍方試圖與中國軍方高層通電話遭拒的背景。美中關係不太可能再回到以往了,其中最大的原因不在美國這一方,而是中共已經把它龐大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計畫列為了對美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間諜氣球事件,會不會成為美國決策層深入審視中共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計畫之契機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