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工抗爭不容忽視:總數較多、分布更廣(圖)

作者:王允 發表:2025-02-02 17: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勞工
2015年4月22日,廣東深圳一家工廠組裝零件車間。(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2日訊】蛇年第一天,人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發布的2024年中國罷工地圖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勞工抗爭的數量在內陸呈現增多,並且製造業的抗爭數量明顯增加。

蛇年新春,中國社媒上一片祥和,沒有驚悚的突發事件,也沒有集體熱議的群體事件。談論勞工問題的似乎也不太多,但這仍然難以掩飾在這歡樂的氛圍背後,勞工問題依然是困擾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

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中國一重產業工人代表的回信》中曾督促中國產業工人繼續為建設製造強國而奮鬥;隨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又發出《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提高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但剛剛發布的《中國勞工通訊罷工地圖數據分析》報告卻提醒人們,中國勞工問題不容忽視。

罷工到底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

報告顯示,「中國勞工通訊」在2024年統計到的中國勞工罷工事件為1509件,相比2023年統計的1794件下降了近20%,但相對於此前的2019年至2022年仍處於高位。

主持撰寫這份報告的本臺勞工通訊欄目主持人韓東方告訴記者,這裡統計的1509件還不能完整反映現實中中國勞工罷工事件的嚴重性。他們統計的方式主要是從網路社媒獲得罷工事件的線索,「有工人在網上發出來視頻,包括他們的行動和求助信息,這些每一件上網前都是核實過的。」

他指出,肯定還有一些罷工事件他們是無法統計到的,「並不是所有工人組織了集體行動,都會發在網上,」而且他表明,「中國勞工通訊」的人手有限,也很難進行全面的統計;而官方的數據也難以獲得。

對於「中國勞工通訊」的這個統計數據,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勞工組織「中國勞工觀察」負責人李強認為,中國勞工抗爭事件的數量應該是比往年更多,他分析說,「根據目前中國企業的破產情況,以及工人反映的情況,包括工資,找工難度等等,從這些情況分析,可以間接地看出來,中國的用工環境要比去年是更糟糕的。」

李強分析說,之所以數據無法反映這種趨勢,這可能跟中國政府對網路施行管控有關,「他(中國網路)現在這種演算法就會導致你(勞工維權信息)出來之後很快就消失了,就不再出現了,再也找不到了。他們(中國勞工通訊)用的這種方法只能在很短、很快的時間記錄到一些個案,但並不能全面記錄到勞工抗議有多少。」

內地抗爭增多

報告也顯示,勞工抗爭事件主要發生在沿海省份,勞工維權事件最多的三個省份都在東部沿海,分別是廣東(346起),山東(106起)和浙江(101起)。但報告指出,內陸省份也出現了許多勞工抗爭事件,例如河南(80起)、河北(69起)和陝西(59起)等。

對於這種地域分布的特點,韓東方分析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沿海地區開始的,所以那邊的工廠是很多的,」但是,隨著中國產業的發展,不少工廠從沿海向內陸遷徙,內陸工廠的數量也逐步增加,推高了勞工事件發生的機率。

韓東方指出,這些廠家在搬遷過程中,也容易發生勞工侵權事件,「那些移出的地方,工人待遇不能保障,老闆逃避補償,所以造成這種抗爭事件。」他解釋說,搬遷過程中,有一種勞資雙方、甚至政府都很清楚的「遊戲」,「工廠現在往往是一種常態策略,就是我讓你在這裡陰乾,讓你熬不住,主動提出辭職,那就不是我的事了,你要辭職,我沒有解雇你,那就沒有補償了。」

他解釋說,具體的做法就是,廠房搬遷完畢後,原在當地的廠房已經沒有訂單,「你願意來上班就繼續上,按法律規定的,每天八小時,每週五天,給你當地的最低工資,不犯法,但你熬不過,最低工資怎麼養家啊?」很多老闆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逃避補償。

長期從事中國勞工權益工作的華海峰注意到,這股從沿海向內陸搬遷工廠的趨勢早在2016年前後就已出現,「最近六到八年時間,有大量的沿海企業轉移到內地,」他認為,這可能是內地出現大量勞工抗爭事件的重要原因。

據澎湃新聞網報導,自2018年初以來,隨著工廠生產從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向外擴展,中國中西部15個省份的出口累計增加94%。而這一遷移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內地提供了優惠政策等。

華海峰在實際調研中還發現,與這種趨勢相應,沿海和內陸地區勞工抗爭的訴求還是有些區別,沿海地區的勞工抗爭更看重工資收入的高低,內陸地區的勞工在看重收入的同時,還強調其他要求,「他們會比沿海地區抗爭的勞工更多或更早地提到社會保障、住房公積金之類的隱性福利待遇問題,因為他們在自己家鄉工作,這很多福利是他們能享受的。」

首先犧牲的是工人

這份報告也區分了不同行業的勞工抗爭事件,其中提到建築業的抗爭活動依然最多(733起,佔48.6%),但製造業(452起,佔30%)的案件數量卻比2023年有所上升,其次是服務業、運輸和物流業等等。

華海峰之前一直在製造業領域從事勞工維權行動,他認為製造業領域的勞工維權事件數量上升不難理解,因為「在經濟環境變差的時候,侵權事件發生的概率就會變高很多,相應地,工人抗爭的數量就會大幅上升。」

他指出,在當前困難的經濟條件下,製造業企業為了生存,首先犧牲的都是工人,「企業要追求利潤的,在原材料成本、倉儲物流成本沒辦法壓縮的時候,他唯一能壓縮的就是工人人工成本。」

韓東方則指出,企業工人面對的不僅有工資收入的問題,還有福利待遇以及工時過長和安全等問題。他強調,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工人沒有自己的代表;工會名義上是工人的代表,但當勞工權益被損害的時候,工會往往幫不了工人,「絕大部分企業工會都是被老闆控制的,所以等於說企業老闆左手是企業,右手是工會,工人就被撒在外邊,一盤散沙,沒人理,」而這些矛盾延伸出去,就會造成非常規的維權、抗爭事件。

《中國勞工通訊罷工地圖數據分析》報告的結論部分提到,2024年,經濟環境、地緣政治以及產業競爭等問題,加劇了工人權利被忽視。在這種情況下,工會和企業都有責任保護工人權利的迫切需要,與此同時,跨國公司也必須對其供應鏈中的勞工權利侵犯行為負責。

自由亞洲電臺原文鏈接《中國勞工抗爭不容忽視:總數較多、分布更廣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