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圖片來源: 公有領域)
借空空道人之口說出了此書主旨:大旨談情
《紅樓夢》一書的一開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說出了此書的主旨:大旨談情。情之一字,最是迷亂人,有人讀罷全書也未必曉得,有人過完一生也未必明白。
就像一首是寫的那樣: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那情有何而來,為何而生?緣何了結。其實作者在書中都做了答覆。只是我們沒看懂而已。
因為我們在過於關注的是他們的愛情故事,沉湎於他們的悲悲喜喜之中,卻忘記了這一切的淵緣所在。
紅樓一書最為動人的,毫無疑問是愛情。這是一個最為永恆卻又平常的主題,曹公卻寫出了無盡的意味。寶黛的愛情無疑是最為撥人心弦的,其中有美好,也有煩惱;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生死不離的心,卻避不開生離死別的命。千般滋味,萬種糾結,恰如人生。一別之後,繁華落盡,了無痕跡,又恰如一夢。正是紅樓一夢中的情天恨海。
因為是一夢,所以須看破、放下,這或者才是紅樓的真正主題。就像寶玉最後的宿命一樣,放下塵世的一切出家。
寶玉黛玉的情感悲劇最讓人意難平
寶玉黛玉的情感悲劇,是紅樓夢裡,最讓人意難平的。而這恰好是他倆的因緣。
作者早在第一回就已經通過「甄士隱」道明瞭她本是天上的一棵絳珠仙草,以及欠寶玉灌溉之恩的因緣。為了報恩還債,她自願隨寶玉投胎人間,幻化成了寶玉的表妹林黛玉。這就是作者事先交代的。
由於書中這幾筆因緣關係的交代,比起龐大的故事,顯得太過簡略,彷佛無足輕重,又加上故事本身實在形象生動,催人淚下,人們真的很難相信,淚流而盡,會是黛玉來世的本願;而這個「還淚」的本願,竟然真的就是作者曹雪芹安排她一生的線索。
黛玉與寶玉還淚的因緣是書中眾多因緣中最核心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頭一回就清楚交代實質內容的因緣,並清楚的告知人們,書中的這臺大戲,就是因還淚這個因緣需要了結,才使得眾多其他的人物陪他們一同下世,將這場戲推演出來,因此寶黛的悲情人生,必然成為最重點的刻畫。
而這齣戲,越執著就越淒慘,就越能提醒世人在紅塵中為幻情所苦所累的可怕。希望人們最後像寶玉那樣,看透紅塵中虛幻的假象,返本歸真,跳出苦海。
這位妹妹好像在哪裡見過一般
黛玉來到賈府後,剛一見到寶玉就大吃一驚:此人為何如此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一般;而寶玉也一樣,開口就說自己曾見過這個妹妹。這些敘述,就是提醒讀者,絳珠仙草已經轉生成林家小姐林黛玉來到人間,她要跟寶玉轉世人間的願望正在實現。這根緣線已經接上了。而且接上之後就意味著開始以淚還灌溉之情。
因此緊接著,馬上發生寶玉摔玉哭鬧的場面。他問黛玉有無胎中帶來的隨身戴在身上的玉,得知她並無此類「通靈寶玉」,因此當場發作,要把身上的命根子,那塊常年戴在身上的「寶玉」摔碎砸爛。
那塊寶玉,就是第一回甄士隱夢中見過的神僧手中要投胎入世的那塊頑石幻象。於是林黛玉與寶玉從何而來,到底是誰,也就提醒的非常清楚了,而且緊扣黛玉還淚的因緣,剛碰上寶玉,就讓她為寶玉的胡鬧傷心的哭了一場,認為是自己說錯話造成寶玉要砸碎玉石的後果。真是時時都在表現背後不得而知的因緣。從見到的那一天開始,就要為寶玉流淚,直到最後一天自己自言,發現淚好像不多了,最終因寶釵和寶玉的婚事深受刺激,哭盡最後一滴淚,無淚吐血而終。
因此作者才說,誰能看懂看透這本看似荒唐的大戲,誰就會放棄對虛幻的功名與人情的執著,悟道回天。就像空空道人一樣,因抄錄這本《石頭記》傳世最終悟道。
而寶玉的終於醒悟,實際上是得益於黛玉的苦心「規勸」。黛玉用自己一生的長淚喚醒了寶玉的頑癡,讓寶玉想起自己的來處,不過是到這富貴溫柔之鄉,走一遭罷了,最後還是要回到自己的來處。
戲裡戲外紅樓一夢如今醒
快30年了,那是87版《紅樓夢》開拍的時候,一群女孩子,聚會在一起,用了3年的時間演繹了一場紅樓夢。30年過去,她們再次聚首,已是物是人非,人生的經歷讓她們淚流滿面,更為那早逝的黛玉(曉旭)而感傷。原來戲裡戲外一夢如今醒。
30年前,正是她們如花似玉的年齡,而今我想她們最大的感慨就是人生短暫,紅顏易老吧。而此刻最能夠道盡她們心緒的,我想還是那首《葬花吟》吧,何不來品味一番呢。
黛玉字字滴淚的葬花詞 勘破虛妄的人生
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很精彩的一個段落,不過其真正的精彩之處,一直以來卻被我們給忽略掉了。對於黛玉葬花精彩的描寫,人們往往只是去看其表面的意思了,就如黛玉唱到的:「儂今葬花人笑癡,」,的確,很多人對於黛玉葬花的舉動,只會癡笑她罷了。
果然只是黛玉的癡情而已嗎?其實非也。曹雪芹用一首葬花詞,詮釋了生命更深的內涵。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陷渠溝。」
是啊,人們一直以為,那詞不過是多愁善感的黛玉,在有病呻吟而已,哪知道那詞中,字字滴血含淚,所體會到的卻是生命更深的內涵。
黛玉由花落的短暫命運聯想到了人生的苦短,或許這已經是無法擺脫的宿命了,可是就算是人人要面對的結局,卻有幾個人能夠勘破: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在一個花柳繁華的溫柔之鄉,很多人過著及時行樂的生活,沒有人會想到紅樓繁華只會是非常短暫的夢幻而已:
收尾·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質本潔來還潔去 不教汙淖陷渠溝
這樣看來,在紅樓夢中,黛玉的角色恰好是眾人獨醉我獨醒的角色,她又像是一個預言家,早已經看透了人生如夢的結局。
而黛玉更加高潔和清醒的是,在污濁的人世間,在情天恨海之中,自己知道命運的不可改變,但是自己的初衷不改,我們只看到了黛玉的悲,卻沒有看到她的氣節:「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陷渠溝」。生命可以消失,但是生命卻不能夠同流合污。
這樣的氣節就是那些四大家族裡的七尺男兒也不及呢。
作者在葬花詞裡一詠三歎的描繪著對落花的憐惜之情,這卻是需要一個有極大愛心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心境,也是作者用著濃重的筆墨描畫的部分,讀者好像只看到了黛玉的「小心眼」,往往忽略了黛玉的善良的天性。
人生不過是夢幻一場 返本歸真才是真諦
細品黛玉《葬花吟》一詠三歎的人生感嘆,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心願: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細飄春榭,落絮輕黏撲繡窗。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手把花鋤出繡窗,忍踏落花來反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哪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已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其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最後寶玉的醒悟,被黛玉的眼淚喚醒。黛玉知道人來在世間,並非是來享受人世間的榮華富貴而來的,而是不忘記自己的初衷和本性,還完欠下的情債,好回到自己的來處去,而非是忘記了自己最初的誓言,落進那花柳繁華的溫柔鄉而不能自拔。
黛玉用自己的眼淚兌現了自己的誓言,也從而喚醒了寶玉本性的一面,人生不過是夢幻一場,不要忘記了自己不過是在演戲而已,所以一定不能夠入戲太深,忘記了自己來時目的,還債了願,然後回歸自己真正的家園,也就是自己生命的來處,那美好的天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