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影星全智賢(圖片來源:Photo by Tristan Fewing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24日訊】在中國,所謂的「四個自信」——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已經成了官方標配的口號。後來有人又給自己加了一個「軍事自信」,硬是湊成了「五個自信」。口號喊得震天響,彷彿天下盡在掌握,但現實卻經常自我打臉。最近,全智賢主演的韓劇《暴風圈》上線,因為幾句台詞和幾個鏡頭被網友指責「辱華」,很快掀起一場抵制風波。輿論一夜之間將這部韓劇變成民族情緒的靶子,代言廣告被撤下,劇集評分跌到谷底。看似是文化自尊的捍衛,實則是「自信」口號下那副隨時碎裂的玻璃心。
劇裡有一句台詞問「為什麼中國會偏好戰爭」,還有大連被拍成香港棚戶區的樣子,以及一個帶有紅色五角星圖案的地毯鏡頭。這樣的細節本來完全可以理解為劇情需要或者藝術誇張,但在情緒被點燃的環境裡,一切都成了蓄意冒犯的證據。網友們群情激奮,彷彿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愛國戰爭。可問題是,這樣的憤怒並不能顯示文化自信,反倒凸顯了過度敏感。真正自信的國家不會因為一部電視劇的幾句台詞就全民炸鍋。美國的《紙牌屋》把美國政治諷刺得體無完膚,美國人照樣看得津津有味。相比之下,中國觀眾的這種反應,只能顯得跼促和脆弱。
這種抵制不光落在劇本身,還連帶波及到演員本人。全智賢的廣告代言遭到全面下架,品牌方生怕被殃及池魚。這種株連式的發泄,更像是把情緒找個出口,而不是文化自信的表現。真自信不怕被別人說三道四,怕的是說了一句不順耳的話就讓人群起而攻之。更諷刺的是,官方一邊鼓吹文化自信,一邊卻長期搞「限韓令」「限日令」,生怕外國流行文化影響青年。薩德事件後,中國幾乎全面封殺韓流,直到最近才稍稍鬆動,但也始終不敢承認自己在搞禁令。表面上是自信滿滿,骨子裡卻怕得要命,擔心一部劇、一首歌,就能「腐蝕」幾億年輕人。
民族神經的敏感當然與歷史創傷有關。百年屈辱的記憶讓「辱華」成了全民敏感點,動輒就被觸碰。但如今的中國,經濟體量全球第二,軍力、科技不斷擴張,口口聲聲「自信」,卻還要為一部韓劇小題大做,這就不是敏感,而是過敏。網路上甚至有人翻舊賬,把全智賢過去作品裡的細節也羅列出來,恨不得給她扣上「反華先鋒」的帽子。這種找茬式的抵制,看起來更像是一種集體焦慮的投射。
最終,全智賢事件不過是個小插曲,卻被渲染成了「文化戰爭」。這種反應,讓世界看到的不是一個胸懷寬廣的大國,而是一個容易被激怒、處處提防別人怎麼看自己的群體。喊了那麼多年「五個自信」,結果一部韓劇就能攪得滿城風雨,這種自信到底值不值得信?如果真有底氣,完全可以通過更好的作品、更強的文化輸出去回應,而不是靠封殺、抵制和網路圍剿。
所謂的「五個自信」,在這樣的荒誕劇裡,顯得空洞而可笑。自信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也不是靠封閉來維護的。真正的自信,是敢於敞開大門,允許別人的批評與不同聲音存在。否則,每一次的過度反應,都是在告訴世界:那種所謂的自信,只是一層隨時可能被戳破的薄膜。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