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布什并不想跟中国太热乎

发表:2002-02-18 02: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布什将于 21 日到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时两天的工作访问。近日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等重要智库纷纷集会,论析美国对华政策,预测访问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一般认为,此行将使中美关系有所进展,但不至于有根本性突破,访问只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进程。由于布什上台以来出现了 911 事件、中国参加WTO、中国面临权力交替等新的情况,美国需要与北京改善关系,布什对华政策应当采取向前看的态度。

人们在密切注视中美关系新发展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布什此行是否意味着他的对华政策转弯子,如果是的话,这个弯子会转得多大?

回想去年布什入主白宫就急于调整对华政策,加强与亚洲盟国合作,在中美关系定位、两国高层往来与军事交流、美台关系与对台军售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强硬姿态。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共和党在野八年蹩足了气,对克林顿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 和对台“三不“政策极为不满,认为他把中国“惯坏了“,因此布什一上台,就非要跟克林顿对着干不可。布什班子的主要成员,都是当年对抗苏联的冷战老手,白宫和国务院主管亚洲事务的都是日本通,缺乏跟北京打交道的经验,不知道中美关系的深浅。他们的行事作风又是干了再说,先行后思。一旦发生撞机事件,中美两国关系更是箭拔弩张,面临对抗危机。

但不论喜欢不喜欢,中国毕竟是个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国,没法避开它,要变交往为遏制更不符合美国利益。何况日本陷于经济困境难以自拔,要使美国亚洲政策往重日轻华方向倾斜很难行得通。中国参加WTO为美国开辟梦寐以求的商机,共和党必须代表美国大企业的利益,而反恐战争不能没有北京的合作,即使这种合作有限也不能缺少。务实的政策是最有效的政策,究竟强硬顶撞还是正常合作,布什政府自然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明智选择。

但这种选择能说是布什对华政策大转弯吗?恐怕未必。即使经济贸易关系前景广阔,反恐战争需要合作,但中美之间原有的矛盾分歧并未消失。美国仍然坚持北京改善人权状况、放弃对台使用武力、遵守不武器扩散的承诺,尽管中国一直想以此作为交换美国减少对台军售的筹码。

北京无法消除美国导弹防御计划针对中国的重重疑虑,不会放弃武力攻台的军事准备,也无意屈从于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压力。也就是说,双方的摩擦点和潜在冲突点没有消失。即使反恐合作到目前为止还能保持,但如美国要扩大打击伊拉克或别的国家,分歧就难以避免。

所以说,即使北京给予布什实况转播演讲全文,江泽民在中南海设家宴款待贵宾的特殊礼遇,即使双方能够营造良好气氛,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相当进展,上述这些妨碍两国关系的基本矛盾及其脆弱性依然存在,中美关系不会因为布什到北京走了一趟就此一帆风顺。假如有人要做文章,应当作实事求是的评估,最好别再用什么“新阶段”“ 转折点” 之类的形容词。

事实上,布什这次只愿意进行“工作访问”而非国事访问,白宫要表明布什北京之行与当年尼克松“改变世界一周”的中国之行“只是一种巧合”是有原因的。因为布什不想对中美关系过份加温,人为地制造一种热乎劲,以免使人认为他在大转弯子;也不想让人觉得他是在奉行尼克松当年路线,继承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政策。

美国之音报道,北京向来是比较喜欢以高调和营造气氛来烘托大国关系的。而且以为,一旦握手拥抱,堂而皇之地用什么名义来敲定某种关系之后,这种关系就会按照假设的方向发展。但是克林顿访华与江泽民签订联合声明墨汁未干,“三不” 政策话音刚落,美国就出现COX报告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强烈反弹,使江克互访的成果几乎化为乌有。这说明气氛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气氛过后留下什么。

总的来看,美国朝野对布什这次访问相当重视,但不抱过高期望。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