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药性细菌有多流行?(图)

作者:张上淳 发表:2009-08-15 09: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这几年来,「抗药性」,已经从医学术语,转变为人人熟知的新闻名词,也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照片提供/科学人)

抗生素的使用会衍生出抗药性的细菌,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在人类与细菌对抗的历史中,人类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抗生素,并广泛用在各种感染疾病的治疗、甚至预 防。一开始确实是大幅提高了人类感染疾病的治愈率,然而基于天择,细菌也会衍生出各种尝试存活的方式,再逐步演化出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并在有抗生素存在的 环境下,持续大量繁殖。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机制基本上是由基因控制,这些基因统称为抗药性基因。这些抗药性基因中,有些是某些细菌天生就具有的,也可能是经 由质体(plasmid)或跳跃子(transposon)传递而从其它细菌得到的。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中,自然会将药物可杀死的细菌个体淘汰掉,而只剩下 带有抗药性基因的细菌,因此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下,就会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抗药性细菌。这就是为何抗生素使用越多的地区,抗药性细菌的比例越高的主要原因。

滥用抗生素造成抗药性泛滥

台湾在最近二、三十年经济发展快速,生活水平提升,抗生素随着各种药物快速引进台湾。然而当时台湾的医药体系并没有很健全的管理系统,药 局、药房可能没有合格的药师,到处都可轻易购得抗生素,药局的老板会主动推荐顾客购买抗生素服用,甚至早年的药房会在没有医师处方的情况下,为顾客注射强 效的抗生素;而一般医院或诊所的医师,不论病人是否受到细菌感染,动辄开立红霉素(erythromycin)、安比西林(ampicillin)等处方 抗生素给病人服用。

在这段期间,畜牧与水产养殖业也蓬勃发展,在狭小的养殖空间中饲养大量动物,为了促进生长、避免瘟疫,因此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在动物身上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有些则是用来预防感染。

伴随滥用而来的后果,就是台湾的细菌有极高比例的抗药性。笔者在台大医院的研究团队从1980年代起,就针对抗生素使用与致病菌的抗药性以 及院内感染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因此很早就注意抗药性的严重程度。从1990年代初期,陆续也有报告指出人体常见的致病菌中有抗药性,例如金黄色葡萄球 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对主要的治疗药物二甲氧苯青霉素(methicillin)类抗生素的抗药性比例持续快速成长,这种细菌就是著名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台湾医院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高达60~80%为MRSA,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这些细菌可能造成人体任何部位、任何器官感染,简 单者如皮下脓疡、蜂窝性组织炎,严重者如骨髓炎、心内膜炎、菌血症、败血症等。

另一个例子是最常引起肺炎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原本主要以青霉素或红霉素类的药物治疗,自从在1991年台湾首度发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具有抗药性以来,目前该菌抗青霉素的比 例高达70%以上,对于红霉素的抗药性比例更高达90%以上。

诸如此类对于第一线药物有极高比例抗药性的细菌,在台湾比比皆是。为此,我们曾经调查台湾抗生素使用的情形,结果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抗生 素确实都有过度使用的状况,包括一般门诊病人中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也称为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无须使用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即使用了也没 效,但早年感冒病人超过一半以上都使用了抗生素。

此外,外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也遭到过度使用,几乎所有开刀的病人从手术前就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直到出院,甚至出院的时候还要开一些抗生素带回家吃。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的手术而言,预防性抗生素只需在手术前用一剂,最多使用一天即可,后续几天的抗生素都是不必要的。

为此,台湾藉由改变健保局的规定,限制多种第一线抗生素的给付,加上许多医疗相关单位的努力改善,使得门诊中上呼吸道感染及外科手术预防性 抗生素的使用,在2001年起减少一半以上。经由这些努力,使得一些细菌对第一线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情形略有改善,例如在1998年,61%的A型溶血性 链球菌对红霉素有抗药性,到了2003年下降为7%;2000年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对安比西林具有抗药性的比例大于77%,到了2004年则降到70%。可见减少使用抗生素之后,抗药性细菌的比例也随之降低。

超级抗药性细菌现身

管制第一线抗生素的使用,虽然使抗药性的问题稍微减缓,然而病菌对于二、三线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却日益严重。近年来在医院里发生的感染 中,有些细菌对于后线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比例越来越高,且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甚至对最后一线的抗生素都有抗药性,这种细菌称为泛抗药性细菌(pan- drug resistant bacteria),台湾已经有了能抗万古霉素(vancomycin)的MRSA(即VRSA)。另外院内感染中很常见的鲍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俗称AB菌)的情况更严重,它对最后一线抗生素「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产生抗药性的比例,在2002年不到3%,到 了2006年提升至32%,短短五年内就增加了10倍。

大约10年前,我们在少数病人身上发现泛抗药性鲍氏不动杆菌(PDRAB)。得到这种细菌的感染,如同回到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没有任何有效 的抗生素可治疗;病人是否会康复,完全仰赖自身的抵抗力,若演变成菌血症,死亡率会高达60%。这种PDRAB现今在全台湾各医院都广泛流行,有些医院的 加护病房中甚至超过40~50%的鲍氏不动杆菌是PDRAB。

医院是最常发生这些抗药性细菌感染的地方,但是也有一部份抗药性细菌的感染发生在小区里。在台湾,有些小区感染的细菌有很高的比例对第一线 抗生素有抗药性,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小区感染中,有将近40%是MRSA。有些病人一旦发生感染,情况就很严重而不易治疗。但一般而言,更严重的情 形是在医院。医院里原本就汇集各种病人,有些病人身上带着抗药性细菌,若没有适当的隔离,这些细菌会传播给其它人,造成其它住院病人发生感染。住院的病人 中,年长、抵抗力不佳者又非常多,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险群,若再加上这些病人使用了一些抗生素,他们身上的环境就更适合抗药性细菌进驻,甚至再发生感 染,或是演化出新的抗药性病菌。

来源:科学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