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浣的什么‘纱’?(图)

发表:2014-05-04 11: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西施名叫施夷光,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浙江诸暨)。因苎萝山下有施姓二村,夷光居西,故称西施。其父卖柴为业,其母浣纱度日。

西元前492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忍辱求和,暗地卧薪尝胆,决心复仇。大夫文种向勾践进献灭吴‘九计’,其四为美人计。范蠡奉命四处寻访美女,在苎萝山下遇见秀色出众、深明大义的西施。西施被送到吴国后,配合故国,使勾践完成了灭吴复越大业。西施为国献身的精神,200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

苎萝山距诸暨县城两华里,坐落浣江边,又名浣沙溪边。临江濒水处有一块大约二丈的方石,这就是有名的‘浣纱石’。相传西施在此浣纱,当年范蠡也在此巧遇西施。东晋忧国伤时的王羲之,一日暮游苎萝,只见红日西沉,晚霞散绮,江边空余浣纱石,夕阳不照浣纱人,不禁面对古迹,触景生情。深深有感于西施临危受命,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后却不知所终。面对浣纱石上方崖壁凝神运笔,题写了千古流传的‘浣纱’两个大字。

这方与西施有不解之缘的浣纱石,据说只要西施去浣纱,方石就会自动沉浮,水浅则沉,水深则浮,西施浣起纱来既省力又恰到好处,浣过的纱洁白、柔软、光亮、舒展、还有异香。那么西施浣的究竟是什么‘纱’?

一说浣的是棉纱,一说浣的是蚕纱,一说‘纱’应为‘沙’,最后一说,浣洗的是苎麻。

棉花是舶来品,最早也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经中亚才传入我国,春秋时期不可能浣棉纱;‘浣’是洗涤的意思,蚕丝本来就光亮、洁白,不用再浣;‘纱’与‘沙’意思相同,‘浣纱’即‘浣沙’,古代典籍上有解释;显然只有浣洗苎麻的这一说才最合情理。

诸暨的苎萝山属金华山系,当地产一种叫苎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浣纱的原材料。苎麻茎部柔软而有光泽,取其茎皮(纤维)可用来织布或结网。诸暨人种植苎麻,浣纱织布,代代相传,形成独特的工序:剥茎、沤烂、漂腐、晒燥、再漂再洗,直到让麻变成纱,并且洁白如丝。‘苎布唯诸暨最精,相传以为西施遗习’。当初吴国打败越国后,年年向越国索要贡品,苎布罗纱就是其中的主要贡品。

往事越千年,西施今安在?从苎萝纱不由联想到李白的诗句:‘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来源:重庆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