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火灾 我们普通人怎么办?(图)

作者:一群 发表:2022-11-27 07: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乌鲁木齐火灾
乌鲁木齐火灾(图片来源:网络图片/网络)

【看中国2022年11月27日讯】今天,乌鲁木齐住宅起火,10人死亡、9人受伤的消息,刷遍了网络。

据央视报道,火灾发生于11月24日19时49分,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栋高层住宅楼。明火扑灭,是在当晚22时36分——起火3小时后。

这3小时中救援团队在哪里?微博转发区和相关超话中,有一些ip为新疆的网友补充了信息:3小时中,前1~2个小时消防车都没进入小区——因为新疆封控108天,私家车堵塞了消防通道,而许多车主还在方舱;同时,因为疫情防控,消防通道“全部用栏杆铁皮堵死了”,大火蔓延时,“消防队员还在拆铁皮栏杆”。

三年里,小区、楼栋封控导致的悲剧,我们已看到不止一起。作者张三丰在公众号“城市的地得”中写道,消防和急救,作为城市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封控下正遭遇极大挑战。

他呼吁普通人:下楼看一看,消防通道是否被人关了,做一些投诉的尝试——这在关键时刻可以救自己的命,“现在,只有自己去守住‘生命线’。”

防控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议,表达对铁皮封锁的拒绝,对周遭邻居的支持。

11月24日,昨天,“望京东湖湾妈妈群”的一份绿色倡议书刷屏朋友圈:这群妈妈在小区内倡导,如邻居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我支持他/她依法自愿选择隔离方式”。

乌鲁木齐火灾之中,也有这样的公民。下午,九位新疆人民的投稿,在微博上广泛传播。

其中一则投稿写道,“今天得知乌鲁木齐的火灾我很难过。在乌鲁木齐天山区大湾北路工商银行原子里,我有一套80平方米的简单装修的房子,我想把这套房子免费提供给受灾的那一家人住。”末尾附上了投稿者的联系方式。

其他投稿也提到,“昨晚的火灾让我一夜难眠”“需要任何东西随时可以跟我联系”“房子暖气很足,免费提供给受灾家庭过冬”……

过去一年,我们看见,底层的对立,在宣传机器的渲染中不断加固。人们互相检举、揭发。居民在小区举横幅要求“拉走阳性”。在公共卫生措施逐渐走形、观念对立愈发极端的当下,到处都呈现出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口中“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状态。

这两天,出现在重庆、北京、新疆的这几张书信,仿佛是长久的幽暗中,难得的积极信号——公民精神的曙光初现了。

1、公民精神的对立面

科学、尊重、互助、自主,这样的公民精神,是少见的,在过去三年中,我们更为熟知的,是它们的对立面。

昨日凌晨,一篇报道在网络上刷屏:广州体育馆方舱内,32岁的患者小雅,将微信余额的3万多元转给丈夫后,在卫生间自缢身亡。

据报道,小雅在得知丈夫也确诊新冠后情绪很低落,“她说过年老家也不想回了,留在广州,怕感染了这个病毒回老家被人说闲话。”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社会上对新冠患者的排斥便始终存在。

从称呼新冠患者为”毒王““小阳人”“羊”,到把送新冠患者进入方舱治疗/隔离比喻为“追羊”、“赶羊”。人们自以为俏皮的称呼背后,隐含的是对病毒及患者本身的污名化。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大多患者除了要面临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更多还是对复阴之后生活的焦虑。

今年3月的上海,“躲在虹桥火车站卫生间”的阿芬在经历漫长的治疗和隔离后,因“阳过”找不到工作。当时上海许多岗位招聘,都明文规定不聘用“阳过的”、“确诊过的”。

我身边的一名高校学生,在一次考试期间不幸被判定为“密接”,继而被学校取消了保研和评奖资格,一年以来申诉无果,“我的人生正在被系统地取消。”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曾表达一种观点:癌症患者必须要承受疾病以外的象征意义所带来的全部后果,并且,这更为致命——因为它“即使事实上不具有传染性,也会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传染性。”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病人作为弱势群体,理应在生理、心理上受到关怀和照顾。而疫情发展至今,像小雅一样有“病耻感”,担心患病后遭到歧视的人,仍然不在少数。

恐惧和排斥,是新冠的社会后遗症;是社会的无知和偏见,对确诊患者的连坐惩罚。

这种恐惧并不是没有来头的。

2、偏见的来源

在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定义中,“偏见”是人们依据有错误的、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态度。

在疾病带来的偏见上,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给予公众全面信息,瓦解其神秘性。

而这三年来,我们始终缺乏针对新冠病毒本身的系统科普。

自2020年起,中国官方媒体对新冠的科普始终呈现出一种“淡化“的态度。有媒体通过数据爬取发现,自2020年2月起,《人民日报》发布的科普类文章呈断崖式下降。

同时,通过对一些官媒公众号的梳理,我们发现大多数媒体对新冠的科普仅仅停留在2019-2020上半年的原种,对其变种尤其是当今流行的奥密克戎解释甚少。即使有极少量的相关信息,也大多在说它的高感染率,缺少有效治愈方式、存在中长期的不可预知危害。

主流媒体角色让位于政治展演,在信息科普层面缺位。对于不遵守防疫规定的人,常使用“刑拘”、“侦查”等具有惩戒性和警告性的词汇,将“不配合防疫”和“违法犯罪”直接对等。

在这样的宣传和控制之下,新冠对于群众不仅是一种危害未知、无特效药治愈的疾病,更是一张将个人驱逐社会的审判书。

怀疑、检举、对立…紧张的气息开始长期弥漫于人群间的空气中。

3、防疫时代,普通人能做什么

昨日,一份按着大红手印的请愿书被广泛传播:

重庆东湖北路社区的一个五口之家,一人确诊阳性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向居委会申请居家隔离,得到了小区24位业主的署名支持。

24个小区居民的大红手印之下,是他们自己的手写签名和门牌号。

有自媒体对此做出评价:“这是公民的诞生。”

也是昨日,张凯律师在公众号写下一篇文章,向北京市卫健委等部门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其给出封控措施所依据的政府行为、公开决策会议记录、专家组名单、风险评估报告、合法性审查报告。

防控时代,手无权力的普通人到底能做什么?

我们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

1、认知:阅读、传播关于新冠病毒的科学信息,对其形成客观认知,消除自身及周遭人对其的恐惧。全面科学的认知,是消除偏见的根源。

2、支持:支持周遭的阳性患者、密接人员,对邻里伸出援手,支持患者居家隔离;

3、拒绝:投诉对楼道和消防通道的封锁。依法明确表示拒绝,表达自主意识。要求信息公开。

4、记录:形成记录的习惯。封校、封城,隔离、防控,每个人都可以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你可以记录执行的恶与公民的善,可以保存图片、录音、视频源文件、录屏在硬盘,可以写日记。

我们不愿再目睹,有人因恐惧而不敢回乡,在方舱中结束生命;也不愿再耳闻,被堵住消防通道后,人民窒息的悲鸣。

我们需要知道,恐惧为何而来,皮影戏之后,是什么在牵引着敌对与互害。

我们要将审视的目光,从邻人身上挪开,重新注视那正凝望我们的深渊。

科学、尊重、互助、自主,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公民精神。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荡秋千的妇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