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面臨「全局崩潰」

發表:2003-11-14 01: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上的最大的問題不是企業,也不是生產,而是『金融』。

●四大國有銀行降低「不良資產率」的奧妙

中國新政府上臺之後,溫家寶總理在今年三月十八日講: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率是25%,國有銀行去年的不良資產下降了3%,不良資產降低到了目前的一萬八千億元,整整降低了四百六十多億元。

從表面上看似乎成績非常巨大,而國內媒體也整天以這個數據來說明中國金融改革的巨大成績。並推斷說,按照這個速度,大約在三年內,也就是按照WTO規定,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之前,中國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完全可以降低到15%以內,中國的國有銀行完全有能力抵擋海外銀行的衝擊。

但是,當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看中國數據的時候,我卻又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根據中國四大銀行自己公布的經濟數據看:工商銀行使用了381億元的利潤填補不良資產,建設銀行使用了301億元,農業銀行使用了84億元,目前飽受抨擊的中國銀行則動用了381億元,佔銀行全年利潤的92%。四大國有銀行在2002年為消除不良資產而投入了高達1,127億元人民幣,全國百姓人均94元人民幣。

各位看到這個數據先不要生氣,最重要的問題還在下面。
這就是既然四大國有銀行拿出了1127億元來消除壞帳,但溫家寶總理怎麼會說只消除了460億元人民幣的壞帳呢?難道是溫總理說謊了嗎?其實,溫總理並沒有說謊。真正的原因是,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在消除460億人民幣壞帳的同時,一年內又增加了700多億元人民幣的新壞帳,新增加的壞帳竟然接近於消除的壞帳的兩倍。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可怕嗎?

但更可怕的是,2002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一年。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環境都是中國改革開發的二十年來最好的一年,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是最好的一年。在這樣好的環境下,中國的企業和銀行竟然還出現如此大的不良資產,你說這不可怕嗎?


●中國銀行「經營體制」存在致命缺陷

按照WTO協議,中國還有三年就要開放金融。
在國際金融界平均的存貸差(也就是銀行的毛利潤)只有1.5%∼2%,而中國大陸的銀行是3.5%∼5.5%,是國際通行標準的兩三倍。三年後,根據WTO協議,中國金融開放之後,中國銀行面臨著強烈的競爭,如果大陸銀行全部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進行存貸業務,那麼企業和個人有誰會放著低息貸款不要而要大陸國有銀行的高息貸款?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進行存貸業務,中國大陸國有銀行還能盈利嗎?還如何從利潤中拿出1,000億元人民幣來沖洗壞帳?

海外金融界進入中國,只要利用高薪和福利制度將中國金融界的這少部分精英挖過來,中國金融界就會馬上出現雪崩現象。大量的客戶就會隨著這批精英轉向海外金融機構,更何況海外的金融界有著更多,更好的經驗和實力。

而人民幣業務對海外金融界的開放,更是對中國國有銀行的一大衝擊。諸如,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在全球擁有無數的分行,而大陸四大國有銀行卻不具備這個優勢。國內客戶只要將自己的儲蓄存進開辦人民幣業務的海外金融機構,這些個人就可以使用這些海外銀行的儲蓄卡和信用卡在全球提款和消費。中國的外匯管制也就會名存實亡。

中國大陸目前的儲蓄額高達80,000億,但海外金融機構只要將60,000億儲蓄吸引走,中國的國有銀行就會全面虧損。難道中國老百姓就真的傻到只認中國銀行有信用,而不認為海外銀行有信用嗎?


●中國銀行業200X年崩潰?!

2005中國金融開放,按照過去的經驗,海外金融機構在一個國家金融開放之後的三年才能真正進入這個國家的金融行業。我們無論從南美的巴西,阿根庭還是亞洲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都可以看到這點。

在這三年中,有實力的海外金融機構基本都可以站住腳根,沒有實力的也會知難而退。這些有實力的金融機構之所以能站住,就是因為他們在三年的時間裏已經爭取到了大量的優質客戶。保守地估計,到了2008年,海外金融機構將爭奪到兩萬億美元的儲蓄存款。而這個推測的根據是由海外獨資及合資企業在中國經濟中所佔比例而來。一旦海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這些優質客戶就會「重返家園」,回到海外金融機構的懷抱,中國國有銀行的壟斷就會被打破。

而中國國有銀行因為優質客戶的流失,國內居民的高額儲蓄就會成為嚴重的負擔,虧損日益嚴重。金融機構失去了流通性就會逐步走向滅亡。這個時候,危機就會累積到了 極點。國有銀行因為失去了優質客戶就要降低息差來爭取客戶,降低息差就意味著利潤降低甚至是消失。

而到了2008年,中國召開奧運會,各項開支巨大,低效率的奧運投資無法盡快收回,銀行壞帳巨幅增加。這樣的結果就會對中國的國有銀行產生真正的危機,人民的信任就會喪失。

縱觀世界各國的經濟危機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在短短的一週之內摧毀整個國家經濟。而目前中國賴以生存的「國家信用」也會蕩然無存。

事實上, 發生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無論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領導人都在使用「國家信用」來挽救本國經濟,但最終的結果是「國家信用」全面破產,無一不是遭到了失敗。畢竟,在百姓心中,百姓個人的利益要遠高於國家利益。各位能指望中國百姓像韓國百姓那樣的民族在遭受經濟風暴之後出現個人捐獻金銀財產挽救國家經濟的現象出現嗎?相反,我更相信中國百姓會漏夜排隊去銀行擠兌,提出人民幣去兌換美元或黃金,誰願意讓自己辛苦多年的儲蓄成為廢紙?

而這種雪崩現象的出現絕對不是幻想,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實。這種經濟現像一旦發生,中國社會必然就會出現一種更大的混亂,而未來的中國能否得到拯救這又是一個難以預料的問題。


●中國債券,無法兌現的「大畫餅」?!

曾有人問道:你說的中國國有銀行的隱藏的壞帳很多,你數據的來源於哪裡?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可以看看一筆帳就知道大陸銀行隱藏的壞帳有多麼巨大。

按照常規,一個企業發行債券是需要有實際資產來支持的。你有一百元的財產才可以發行一百元的債券。但在大陸就有個奇怪的現象,一個企業只有十元錢,但他卻可以發行一百元的債券,而且是政府保證的債券。

各位讀者可能記得我曾在以往的文章中提到過中國設立了四家國有資產公司。當時朱?基總理高興地宣布:「國有銀行的壞帳14,000億元人民幣將全部轉到四家國有資產公司中,國有銀行將輕裝前進。」

朱?基總理只講了一個方面,隱藏的另一面沒有講,這就是:在中國政府財政部的主持和支持下,四大國有資產公司馬上發行了14,000億元人民幣債券,然後將這些債券又賣給了四大國有銀行,從帳面上看,四大國有銀行減少了不良資產,而且又增加了有利潤可以回收的債券,整個經濟層面轉變很多。

但實際情況是如何呢?四大資產公司沒有一分錢,接受的14,000億元不良資產連百分之十都沒有收回來。
先不說中國政府自己違反法律濫發債券,僅中國國有銀行接受的,根本就無法兌現的14,000億元人民幣債券,根本就是100%的壞帳。但這筆壞帳竟然冠冕堂皇的以「正常資產」出現在各個國有銀行帳面之中。而作為這些債券的支付人──中國財政部更是大言不慚。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中國去年的財政收入是創造歷史記錄的,其收入不過是17,000億元人民幣。各位算一下就會知道,這14,000億元人民幣佔了中國一年財政收入中的多大比例。這就是中國金融界隱藏的壞帳之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