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早該被掃為國內二流高校了

作者:吳睿鶇 發表:2006-07-05 22: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今年北京市報考香港高校的人數大幅增加,其中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報名人數都達到1600人。據學校內地招生負 責人介紹,香港大學本次選擇了 700多名學生參加面試,他們都是學校依據高考成績和英文筆試成績綜合選定的。目前,全國有1萬多人報考香港大學,各地的面試人數約佔當地報名人數的3成 至5成。

內地學生對香港大學趨之若鶩,正在顛覆著國內考生的傳統觀念。據一項調查顯示,65.53%的考生和家長更傾向於到香港讀書,香港高校吸引力超過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受關注程度直逼國內知名學府。

之所以內地學生紛紛東南飛「遠嫁」香港大學,我想最為重要的是看好香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有絕大部分學生是看重 了這點,才義無反顧地走出了內地。5月25日,香港著名高校之一的香港大學發布的「2005年度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該校99%的畢業生就業或升 學,平均月薪1.4萬多港元,最高月薪達7.4萬多港元,該校2006年應屆畢業生已知的聘書多來自國際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公司及跨國企業。

而對國內兩所頂尖大學清華和北大來講,就業形勢儼然比不上香港大學。清華大學目前有70%的本科生還沒有實現就業簽約;在北大應屆畢業生中,有88人爭聘北京郊區的村長助理,其中還有多名博士生和20多名碩士生。

香港大學畢業生成為「搶手貨」和「熱銷產品」,這與它們以學生為核心教育培養機制有著很大的關聯。歸納起來,主要有 兩點:一是靈活的交換生制度。比如有一個學生在上完大一以後,要求休學一年去實習,實習完了以後他又申請了交換生的名額。作為交換生,可以帶學分回來也可 以不帶學分回來。比如有的學生本身是學醫的,但是他可以作為交換生到法國學習音樂。二是充滿人性化的自選課程。香港大學的三年課程可以自由選擇,醫學、法 律讀完以後是不需要再考證的,直接可以做醫生,做律師,得到國際認可。專業課程是固定,但是哪些課程是第一年讀,哪些課程是第二年讀,由學生自己決定。

再反觀國內目前的高等教育,培養機制與現實形勢嚴重錯位,主要表現有三點:一是滯後的專業設置。即高等教育體制缺乏 與就業市場緊密對接的機制,高校與大學生就業市場關聯度低。畢業生要走向市場求職,而專業設置卻是計畫經濟的思維;二是僵化的教育模式。最為明顯的是,本 科畢業生要與四六級英語考試掛鉤;研究生畢業要發表N篇論文,否則,就甭想拿畢業文憑。這些死板的硬性約束,儼然已演變成擁有「一票否決」的「生死符」; 三是重知輕行的跛腳教育。大學課程的設置,重知輕行,大學生畢業以後,缺乏最基本的動手能力,故此,高校生產了一批批書獃子。正是由於培養機制錯位,也讓 許多高校學生難以逃脫「畢業即失業」的厄運。

有專家認為,高等教育已經全球化了,滯後的教育制度很難關門自保。學生也好,教授也罷,會自然流向制度更優越的大 學。面對內地學生對香港大學趨之若鶩,清華北大等高校絕不可小覷。我想,現在最為迫切的是,反思我們高等教育培養機制,進而政府職能部門盡快制定出良策, 以應對拔尖生源頻頻流失的現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奧一網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