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美國的教學模式成就了我

發表:2006-09-07 19: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從小就被認定是「神童」,但他卻認為,美國大學「小而精」的實驗室、「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成就了今天的他。

  據新華網報導,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曾在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學習。他1946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1957年與楊振寧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時費米教授每週至少會抽出半天時間和我面對面討論物理問題,我們從天體聊到粒子、核子、分子、原子……這種教學模式使我終身受益。」在京出席「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的李政道這樣感懷自己的恩師。

  「基礎科學研究需要優秀的人才,而培養人才要有好的老師。」李政道一一列舉了20世紀上半葉為物理學做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指出他們大都有相當好的老師,而且大部分接受一對一的教學指導。

  「教育分兩種。」他說,「一種是普及教育,這很需要,也很重要。另外一種是精英教育,老師帶的學生一定不能太多。」

  李政道說,芝加哥大學推行的「一對一」教學模式使該校日後湧現出大量頂尖人才。自1946年至1956年,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只有費米教授一人獲得諾貝爾獎。此後10年間,在該校工作或學習過的師生後來摘取諾貝爾物理獎的有20位。

  他指出,良好的研究機制對造就獲取頂尖的科學成果也很重要。在物理學領域,很多影響人類認知發展的重要成果都出自「小而精」的研究中心,科學家本人既做研究也做領導。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世界量子力學的理論就誕生在丹麥哥本哈根、德國格廷根和英國劍橋的三個「小而精」的實驗室裡。

  「費米教授的實驗室也是小而精,這就確保成員人盡其職,工作銜接有力。」李政道說。1942年,費米成功地在芝加哥大學的橄欖球場地下室內建立了地球上第一個核反應爐。

  諾貝爾獎大多會發給那些對基礎科學研究有突出貢獻的人。「哪個國家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哪個國家就有主動權,就能自主創新。」李政道說,「我注意到中國正在做出這種努力。」

  李政道雖然身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義大利科學院院士以及中國十幾所大學的名譽教授,但他還是非常關心中國的基礎科學發展。他創辦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等多個學術組織,建議設立博士後制度和完善自然科學基金制度,創辦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為促進中國科學和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面對台下眾多青年學者,李政道「如數家珍」地告訴他們:愛因斯坦25歲提出狹義相對論,玻爾27歲建立量子論,費米教授25歲提出量子統計學……

  「基礎科學研究特別要注重年輕人,應在他們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候進行重點培養。」他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