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禪意」

作者:觀心 發表:2009-03-08 04: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詩是傳統文化載體之一。雖然是世俗文化,但是,意境的表現上卻往往能超出一般人的境界,達到更高層次,表現出過去出世修煉人才能達到的意境:「禪意」。 古詩名篇《江雪》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江雪》就是在這個期間寫下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雖然革新失敗,身受牽連,柳宗元並沒有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信念更加堅定不移,好像眾人都已離經叛道,眾叛親離,唯有自己能獨守道義。 有長期打坐實修經驗的人,從這首詩能也看到打坐入靜後的一種:有我無念,一塵不染,不為外景所動的狀態。

柳宗元其實是個修道人,李白也是修道的人,他的《獨坐敬亭山》 也表現出了與柳宗元《江雪》相似的「禪意」: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大意:有志向的人都各奔前程了,看淡名利的歸隱獨自享清福去了,唯有我能守貧安道啊。

這兩首詩不同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表達了一種不為外景所動的「無我」的修為,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還在強調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內境不純心有所牽掛,還沒達到柳宗元的「無我」狀態。

唐詩是古詩文化的巔峰時期,達到了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度。其實,不是詩文的所謂文化藝術難以逾越,而是修道人的清淨內景是一個普通人不通過修煉,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的。這也是唐詩之所以難以逾越的根本原因吧。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