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俱樂部 控制千億資本平均身家過億

發表:2010-02-11 23: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Natalie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連鎖酒店。


陳豪是「接力中國」的創始人之一

1月底,廣東省工商聯發布全省首份「富二代」調查報告,報告稱,未來5至10年將是非公有制企業主交接班的關鍵時期,30.5%的非公企業計畫由子女接班。省工商聯建議政府依托黨校、行政學院和高等院校,對「富二代」分期分批進行輪訓。

從「70碼事件」到「校園選妻」,與「富二代」這個群體相關的新聞,總是瀰漫著金錢的色彩並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然而,富二代中有一群人正意欲為自己正名。在外人眼裡,他們含著金鑰匙長大,擁有將夢想直接轉化為現實的資源:他們開跑車、穿名牌、買豪宅,輕輕鬆松。但他們說,他們有著人們無法理解和未曾體會的壓力,很孤獨!

宏觀層面上,廣東民營經濟約佔全省經濟總量的42%,而企業主的個人素質是民營企業成敗的關鍵。走進並瞭解「富二代」這一群體,無疑可在某種意義上瞭解未來5年至10年,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走向。

上海蘇州河邊,一幢外表並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接力中國」的四字招牌低調地掛在樓梯口。

富二代」俱樂部

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1月底的那個週末,小樓鐵門緊鎖,步入其中卻別有洞天。裝修未必算得上豪華卻很週全細緻。大廳裡擺放著精緻的撞球桌和超大屏的液晶電視。一個「X—BOX」遊戲機像個標籤,證明這裡是年輕人的領地。

大廳一角,專門開闢了閱讀空間—從叔本華的哲學名著到《貨幣戰爭》,幾百本書籍的主題涵蓋人文和商業。

到過此樓的人都說:平時,總能見到身穿正裝手夾皮包的中年人正襟危坐,冷靜中略帶不安。很多人都是揣著項目書來的,拜訪這裡的「孩子們」,從中爭取可能的合作者。

「接力中國」,全稱「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一個聚集了100多位中國「富二代」的非盈利性組織。

這裡聚集了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等地三、四十名處於接班前後的企業二代掌門人。有的父輩是各省首富、業界大王,擁的多家上市公司。保守估算,他們平均身家超過1億元,而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校園創業的「千萬富翁」

「我們並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我們看著父母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


1月30日,旁聽完市裡的兩會,陳豪就趕到了蘇州河邊的「接力中國」總部。他是「接力中國」理事長,也是發起人之一,他本人的身份:是浙江嘉興「富二代」。他的父親是當地的超級富豪,涉足製造業、房地產等多個商業領域。

這個1982年出生的年輕人,在朋友的眼裡屬於「少年老成」。

「我們並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實際上我們見證了父母的成長,從小見證了他們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陳豪說:作為家裡的獨子,傳承的壓力從他讀書懂事起便已覺察到。「接班,還有企業將來的轉型,我們都需要比第一代更高的素質。」

陳豪選擇了自己創業。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讀書時,陳豪拿家裡給他的學費作為啟動資金。他在學校租了兩個店面,鞋子、化妝品、文曲星、手機、電話卡……學校裡能賣的他都賣。

大三、大四時,他有幸參與了一把無線增值業務,銷售額高達1000萬元:「交稅就交了100多萬元」。畢業後,陳豪沒有去父親的公司,而是轉行做了投資人。「一開始用的是父輩朋友的資金,這兩年已經逐漸市場化。」

雖然選擇創業,陳豪仍然將他的個人選擇納入到整個家族的發展戰略中。「我在做的實際上也是鋪路的工作,為家族將來的轉型做準備。父輩也在嘗試投資礦產。」

「家族傳統製造業的利潤率只有5%。我希望我的投資每年的回報率能達到20%~30%。」

為實現心中的夢想

從海歸千金到商界女強人,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


Natalie(註:應本人要求,採用其英文名)坐在屬於她的酒店裡,溫婉地笑著。她一邊接受採訪,一邊招呼著到訪的客戶,還抽空問候了生病的員工。

她是「接力中國」的成員之一,2006年回國後,Natalie選擇自己創業,說服投資者開了這家設計酒店。Natalie親自設計、裝修這家酒店,還親自管理準備打造「鴻·酒店」這個品牌。

「酒店就像我的一個Baby。」Natalie還記得設計施工時,開著迷你「cooper」,為酒店馬桶殺價時的尷尬。從留學歸國的千金小姐到酒店行業的女企業家,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她還拜了如家和漢庭的創始人季琦為師,希望把自己的「鴻」打造成為設計類的連鎖酒店。

Natalie喜歡一切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東西,平時很喜歡看書、考察酒店。加入「接力中國」後,她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齡人:「就像找到了組織」,「以前工作沒有歸屬感,現在大家在一起就像上學時的班級。」

入會程序嚴格

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後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後全體理事表決。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的Lily(註:應本人要求,採用其英文名)曾比喻自己「身上的責任就好像十字架,永遠沒辦法卸下!」。

「這個群體的問題是旁人不明白的。有這樣一個平臺,大家都好像找到了組織。」陳豪說。

2008年,在陳豪和幾個朋友的張羅下,「接力中國」成立。從此,陳豪和朋友間的交流方式從吃飯、喝茶、K歌變成了主題活動,每次都請專家來座談。

「剛認識時,大家沒這麼忙,兩年下來,大家都越來越忙,見面的次數少了。因為你看到別人都在努力,都在前進,不抓緊時間不行。」這段時間,他們中間流行的書籍是《五項管理》。在「接力中國」,每個月的讀書會都由一名會員推薦一本書,然後負責購買送給大家。

陳豪說:外界想像的過著安逸生活、責任心沒那麼強的「富二代」不是沒有,「就是在我們的第一批成員中也有」。「實際上,加入接力中國後,團體鞭策著個體。」

進入「接力中國」的條件是非常嚴格的。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後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後全體理事表決。

100多名會員,主要是出生於1975年至1985年間的年輕人,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4歲;男女比例為7:3;家族產業主要是製造業。值得關注的是,70%~80%的會員有留學背景。

「接力中國」的成立得到了會員父母們的支持,只要有需要,他們還會幫忙宣傳。也有人托關係,讓子女加入。實際上,這裡已經成為兩代富人交際圈的交會點。

在採訪過程中,很多人都對記者說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以前那種「個體面對社會的孤獨感」正日益減弱。

接班還是創業?

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範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

「我希望,我們這個組織5到10年內能走出馬雲、郭廣昌這樣標誌性的人物。」陳豪滿懷憧憬。

從小,「富二代」身上就被寄予厚望,而金錢在他們眼裡從來不是問題。從小,他們頂著家族的榮耀光環,在旁人「異樣」的眼光中成長;從小,是輕鬆地當「敗家子」還是延續父輩創下的奇蹟,他們一直在這兩個選擇中徘徊。

「我其實從小就特別怕被人叫敗家子。因為我特別崇拜我的父母,他們讓我一出生就與眾不同,但他們肯定沒有我這樣的成長機會,所以我特別崇拜他們能夠創立一番事業。我最大的噩夢就是因為我自己的不負責任,毀掉了父母這十幾年創立的一切。」北京伊利諾伊集團葉志文曾說。

「富二代」中的很多人,都曾經迷茫過。有一天,他們終於長大了,終於要做出抉擇了。

Lily想過留學回國後去外企工作兩三年鍛練,但考慮再三,還是聽從父母的勸告直接進入家族企業。

「70%的人是要接班的。」在此前「接力中國」做的「富二代」調查中,已經進入家族企業的「富二代」中,61%進入了決策層;另有29%的人已擔任經理以上級別的管理者;有6%的受訪者在單位中擔任部門主管類職位;僅有4%的受訪者擔任普通員工。

而整個「富二代」群體中,有54%的人選擇了自己創業。

和普通人不同,「富二代」很容易跨越創業門檻。創業資金額在50萬至100萬元之間的,佔53%;在100萬至200萬元之間的,佔22%;50萬以下的,佔25%。

創業,就有賺有賠。

「其實我們還算坦然,去年有一些項目是停掉了。但是都沒有到一下子崩盤的地步,也不會傷筋動骨。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範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對於去年傳出的「富二代」賣掉家族工廠的事,陳豪不以為然:「我們沒有這樣的事,第二代還沒有賣廠的決策權呢。」

當然在父輩心中,讓二代創業只是讓他們「摔打」一下,最終是要進入家族企業的。一位會員的創業夢就以「自己企業被家族企業收購」而終結的,母親給了他一份收購文件並且告訴他:「總公司兩個部門,你直接去管理。」

進入商業王國

「富二代」逐漸接班的過程中,兩代人的經營理念時常發生衝突

父輩打拼下的商業王國龐大而複雜,即使頂著「接班人」的光環,也仍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

初進公司,有時會像無頭蒼蠅不知從哪裡著手。即使開會時很想發表意見,但剛畢業的他們對很多問題都可能是外行,這讓他們覺得沮喪,留學背景和高學歷似乎沒有用武之地。而從基層做起,卻因為有著接班人的光環,而與旁人的溝通總難免帶有隔膜。

Lily的父親告訴她,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想想周圍的人,多聽、多看、少說、多做。摸索了半年多,她和父母達成了協議。現在,公司每天進出賬目她都會看,工作已經漸入佳境。

2009年,溫州江南礦業的鄭堅,從家族企業的基層開始幹起:穿員工制服、學做包裝、拿錘子釘板。身邊的員工,有的順從,有的也會故意刁難他。

裝箱的時候要寫裝箱單,看似簡單,但貨的種類有幾百種每種的數量又不一樣,每次要寫上五六百張。「我就知道這是對我的考驗。我們這代人打字多,但這個工作就是要用筆寫,一天下來連捏筷子都沒力氣了!」

「富二代」逐漸接班的過程中,兩代人在經營理念上的衝突,時常會發生衝突。上一輩的經驗和穩健,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富二代亟須的財富。另一方面,有著海外留學背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則不斷地帶來新的想法和創新的生意模式,也更多地涉足傳統製造業以外的金融、房地產等行業。

一位在鞋業打拼天下的「富一代」,希望兒子早一天承擔起家族企業的責任,自己到時就可以退休了。不過,對於「80後」企業家接班人群體他覺得:「大部分還不夠敬業,也沒有把工作放到第一位!相對我們這代,他們從小一帆風順挫折很少,經驗都不足,在為人處事上也單純。」

自身的不成熟反映在企業管理中,資歷、經驗和智慧都不足以服人。因此,在如何用人、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如何貫徹執行力、如何凝聚人心等方面都有欠缺。

在陳豪眼裡,富二代接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人」。「父輩打拼多年,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團隊,他們也會有意將社會關係引薦給我們。但可能兩代人之間還是有代溝,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構建自己的團隊。

富二代太負面

有炫富的,也有積極向上的

「富二代」最受爭議的,莫過於其奢華、張揚的生活方式。

「現在,富二代這個提法太負面了!其實,有炫富的那一種,也有積極向上的那一種。大部分是積極向上的。其實,大家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你要給他時間和空間需要有這樣一個機制。再過幾年,他們也會有變化的。」

陳豪和朋友們正在計畫宣傳以「新一代企業家」的新提法,代替「富二代」這一負面稱謂。

去年,浙江、江蘇等地都先後對「富二代」進行培訓,而廣東也有相應建議。「其實這兩年各種培訓都有,也有各種機構來找我們合作。這樣的培訓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引導我們朝向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大家都在摸索,最後還是要從我們自身真正的需要出發。」

珠三角富二代相對低調

是不是獨生子女,直接影響企業的接班形式、和「富二代」的成長教育環境


「長三角、珠三角富二代的不同,主要還是體現在文化上,珠三角的相對低調。我們去廣東做調研,大家聊起金融危機,能感覺到他們面對危機時更加沉著。而且,珠三角的企業更加市場化,也更國際化!」

陳豪說,長三角的富二代中獨生子女少,而珠三角相對較多。是不是獨生子女看似無關,實際上卻是這個圈子關心的大事,因為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接班形式,和「富二代」的成長教育環境。

「如果小孩多的話,父母會對孩子們有所分工然後定向培養,比如有的孩子做財務,有的做市場策劃。如果是獨生子女就要求孩子是個全才,而在企業交接班時,傾向於引進外部資源進行管理,實現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珠三角的,已經參與企業具體管理了,整體訴求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

這場金融危機,去年一直是他們的焦點話題。「危機對我們的影響最大,但是我們沒有太悲觀,只是更深刻地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性。」

而在轉型方向上,珠三角、長三角的富二代也表現出了不同的興趣點。

陳豪總結,「珠三角是資本輸入型,傾向於引進資本,在原有行業上做強做大;長三角則是資本輸出型,不僅投資金融,投資房地產,也投資實業。」

說到這裡,陳豪想起了之前會員組織去湖南三一重工(600031),和遠大空調實地調研的情形。「三一提出的口號是‘振興民族工業’,遠大提的是‘保護生命’,人家的境界更高一層。」

100多位富二代聚在一起,彼此之間做生意是很普遍的。「以前大家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行業,聚在一起後眼界打開了。而且,這裡產業上下游基本都齊了,即使不是實質性操作,只在信息層面溝通也有很大幫助。都是朋友,原本敏感的行業價格問題就顯得不那麼敏感了。」

富二代」的心聲

Ben(註:應本人要求,用其英文名)

廣東名冠集團董事、副總裁

家族背景:廣東名冠集團

主張:改變永遠都是伴隨著機遇和改變。

季偉特

上海上上不鏽鋼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家族背景:上海上上不鏽鋼集團有限公司

主張:企業家就是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學會各種各樣應對危機的能力。

Natalie

上海鴻酒店總經理

家族背景:家族產業位於福建,涉足建築、旅遊、礦業等

主張:任何事情只要有夢想,努力去追求就可以追到。

梁在中

三一重工集團副總經理

家族背景:三一重工

主張:生活是個壓抑、成長的過程。當你自己知道你肩負著一種使命的時候,你會對自己提出要求。

80後富二代生存狀況調查

學歷

研究生以上的佔17%,本科佔78%。他們所學的專業中,經濟管理和商科所佔的比重為59%,以下依次為理科(17%)、文科(14%)、工科(10%)。

接受深度訪談的「富二代」們在解釋選擇專業的原因時,提到無論是父母要求還是個人選擇,都考慮了未來接掌企業的因素,所以大部分人選擇了經濟管理和商科類的專業。受訪對象中,52%的人有海外留學經驗,其中歐洲留學的佔到43%,22%的受訪者在美國留學。

經營理念

有49%的受訪者不讚同父輩的經營理念,但能和他們有效溝通;還有44%的受訪者基本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持「非常贊同」和「非常不讚同」觀念的各佔4%和3%。

消費

接受調查的「富二代」收入普遍都很高,但也有25%的人月收入低於8000元。同樣,根據對他們的消費情況進行的專門統計,月消費水平在5000元至10000元的佔多數為53%;10000元至20000元佔17%,20000元以上的佔6%。

通過進一步分析,這些受訪者每個月的消費中比例最大的是工作應酬,佔38%;其次是休閑娛樂,佔29%;排在第三位的是進修費用,佔16%。

業餘生活

業餘生活中排在前三位的活動分別是聚會泡吧(33%)、戶外活動(28%)、閱讀(19%)。

来源:廣州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