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擴展在中國高管培訓課程

作者:岳群 發表:2010-11-15 10: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週,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高管培訓中心高級副主任約菲(David Yoffie)說,哈佛商學院正在中國擴展高管培訓課程,以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管理培訓需求。今年早些時候,哈佛商學院正式在上海新設立了教學中心,配備有與哈佛商學院波士頓校園類似的教室,但新任院長諾裡亞(Nitin Nohria)排除了在中國開設分校的可能性。

【看中國記者岳群綜合報導】2011年中國MBA入學報名正火熱進行,有約50%的高校MBA學生,都想在畢業後從事金融、投資等類別的職業,而不少人在進入高校學習之前所學的專業和所從事的行業並非此類。自1991年中國開辦MBA以來,至2011年國內MBA招生院校將達到236所。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一年新增了32所EMBA的培訓學校,新增了55所MBA的院校。「由於金融危機失業以及其他的壓力,就讀MBA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國際商學院聯合會 (AACSB International)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約翰·費爾南德斯透露。由於金融危機造成失業率上升,大量職場人士被動地回流到商學院,以求充電後重新出發,這直接導致了對商學院教育的需求增加。

但與此同樣火熱的是,高校紛紛透露學校的MBA學費2011年準備大幅提價,與國內名校MBA項目普漲相同的是,今年EMBA學費的漲幅也明顯超過往年,有的院校漲幅甚至相當於以往的2倍之多。不過與一些國際大牌商學院的價格相比,似乎還是小巫見大巫,一些知名商學院的EMBA課程早已突破10萬美元。來自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的亞太區財務總監周建良就是這樣一個在金融危機中急速充電的典型範例,他今年報名香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商學院聯合推出的EMBA Global Asia課程費用約為12萬美元。

哈佛商學院上海中心成立

另一方面,面對中國MBA教育市場的巨大潛力,北美、歐洲、東南亞等世界多所優秀商學院也紛紛登陸中國,開始進行一場激烈的生源爭奪戰,哈佛商學院就是一個典型。約菲表示,哈佛商學院國際擴張的戰略是以關鍵的核心市場中國、印度和歐洲為重點,在這些市場深入發展。3月份,哈佛商學院上海中心成立,上海中心位於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支持視頻會議和同聲傳譯,他們也申請了電信專線,電腦可以隨時調用哈佛商學院在美國的所有信息資源。

目前上海中心開設的課程仍然只針對高層管理者,為期4至6天的課程項目價格在6750美元到8000美元之間。課程包括全球CEO課程以及高級經理人課程等。所有的課程都是短期培訓性質的非學位項目,中國學生如果想要得到那張來自哈佛商學院的MBA文憑,仍然得遠赴波士頓。儘管價格不菲,高管們還是可以從這兒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人脈、加上一些儘管蜻蜓點水但可能頗有助益的管理學知識。關於教學具體細節,約菲說:「如果你在中國上課就會看到中國公司的案例分析,中國的CEO沒有接受過很多在美國司空見慣的正式培訓。教授以同聲傳譯的形式給中國學生講課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英語水平有限。

商業的「全球世紀」正在到來

哈佛商學院出生於印度的新任院長諾裡亞在7月1日接掌哈佛商學院,成為該院第一位不是在美國、加拿大出生的院長。作為上任之初的公開活動之一,他開展了一場環球之旅,期間在孟買、香港和上海都有停留。他曾支持一個觀點,認為隨著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受到挑戰,特別是受到亞洲的挑戰,一個商業的「全球世紀」 (Global Century)正在到來。

有人認為,諾裡亞的上任和他的環球之旅暗示,作為美國頂級商學院之一的哈佛商學院即將開辦一所功能齊全的海外分校。但諾裡亞予以否認。他說,我覺得這沒有必要,我們也沒有那種野心,我們做的是追求知識,而不是追隨需求。諾裡亞說,哈佛更希望採取的策略是通過研究中心和經理人教育項目,在亞洲保持一種「小規模的身體足跡(physical footprint)」,這會為哈佛商學院提供一種「非常大的智力足跡(intellectual footprint)」。

諾裡亞從1988年起一直在哈佛執教。他說,哈佛在順應全球經濟形勢方面,近幾年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20年前,商學院很少有案例研究採用了亞洲的樣本,但目前已有了100多個中國案例和70多個印度案例。諾裡亞說,我們將永遠以某些方式深深扎根於美國,美國是我們的傳統所系,是我們所在的地方。

諾裡亞還說,現在哈佛商學院全部學生當中大約有40%來自美國以外,學院沒有打算故意增加這個比例。他說,這個比例應該是50%還是60%?我們應該一如既往地從根本上採取擇優錄取的做法,這一直是美國教育機構當中一個很大的優勢,我就是明證。如果學生構成變得更加國際化,那是因為世界最優秀學生群體就是這樣一種面貌,而不像是我們有既定目標。

近些年,亞洲對商學教育的需求超過了其他所有地區的總和。全球多數商學院採用的標準入學考試都由美國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管理。美國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09年,中國和印度公民參加GMAT考試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多。哈佛大學校長大眾特在上海表示,哈佛大學近十年中國學生的數量已經翻了一番,每年,申請並被哈佛錄取的中國學生人數不斷增長,而以現場研究、實習等計畫來到中國學習的哈佛學生也不斷增多,畢業後選擇在中國就業的學生同樣呈增長之勢。

MBA教育回歸本源

據瞭解,不少學員報考MBA是想走捷徑,他們關心的是,學成之後的身價是否也和學費一樣看漲、是否能夠找到高薪職位。然而,MBA教育真的會對今後的工作有實質性的幫助嗎?在現代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職業人士開始反思,MBA究竟能讓他們學到什麼,而他們真正需要的商業教育到底是什麼?

不久前,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傑弗里·普費弗和他的學生發表了一篇對MBA教育進行全面評估的論文。這篇論文的內容頗具參考意義:在商學院所學的,跟實際工作關係不大;如果不進入著名的商學院,有MBA學位也找不到好工作;各商學院的MBA課程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沒什麼大變化,跟工商業現實的實際距離很大;總之,MBA學位並不能保證一個人能找到很好的職業,也不能保證一個人能得到高薪。

華爾街的次貸和金融危機除了給全球帶來經濟大挑戰,也給全球的商學院教育帶來了警示。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楊賢教授坦陳,造成此次金融危機的原因,表面似乎是金融衍生品的無限制發展、政府對金融創新缺乏系統監督。但犯錯誤機構的負責人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全球知名商學院的高材生,所以金融危機實質上也反映出教育中商業知識的不紮實,對人性的貪婪和商業行為不自律的教育缺失。

楊賢認為,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教訓以後,現在是時候「重新回歸教育本源」。首先,應該讓學生紮實基本功,有能力從容地應對商業危機和財務危機。其次,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回歸良心的發現。還要建立宏觀的視角,不能只從個人經濟出發,而要從全球局勢、未來發展等宏觀角度看問題。「過分地強調通過MBA、EMBA學習帶來的經濟利益和改變社交圈層的是一種教育低俗化的表現。」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