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驚嘆的草原靈魂之聲(圖)

蒙古族呼麥

發表:2012-05-24 13: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蒙古族呼麥 (圖片來源: 網路)

「呼麥」是圖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譯,又名「浩林·潮爾」,原義指「喉嚨」,即為「喉音」,一種借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雙聲」(biphonic)指一個人在演唱時能同時發出兩個高低不同的聲音。另外,呼麥又稱「蒙古喉音」。呼麥作為一種歌詠方法,目前主要流傳於中國內蒙古,南西伯利亞的圖瓦、蒙古、阿爾泰和卡開斯(Khakass)等地區。西藏密宗格魯派的噶陀(Gyuto)、噶美(Gyume)兩寺,也有使用低沉的喉音來唱誦經咒的傳承。「呼麥」,又名「浩林·潮爾」,是蒙古族復音唱法潮爾(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呼麥是一種古老的歌唱方式,聲音從喉底裡發出來,悠悠遠遠地往一個很深很深的隧道裡面鑽,那個隧道是時間的記憶。據說,呼麥已經有千年歷史,而今已是蒙古國寶級的藝術,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呼麥」藝術目前不僅轟動國際樂壇,同時也引起世界各國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文化藝術學等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和普遍關注,更為民族音樂學家、聲樂界專家學者高度重視。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音樂理論界泰斗呂驥先生指出:「蒙古族就有一種一個人同時唱兩個聲部的歌曲,外人是想像不出來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研究。」內蒙古音協名譽主席莫爾吉胡最近撰文云:「浩林潮爾音樂是人類最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價值的音樂遺產,是活的音樂化石,是至今發掘發現的一切人種、民族的音樂遺產中最具有科學探索與認識價值的音樂遺產。」在繼承和發展「呼麥」(浩林潮爾)這一蒙古族精美絕倫的文化遺產方面,內蒙古草原遠遠落後於阿爾泰山麓等其他蒙古族地區,如蒙古國已早把「呼麥」藝術列為「國寶」;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則視「呼麥」為「民族魂」;兩國均已把「呼麥」藝術發掘、研究列入國家藝術重點學科,並引入蒙古族聲樂教學體系之中。我國中央音樂學院也把「呼麥」藝術列為國家藝術學科重點課題--《世界民族民間音樂》中的重要部分,並由原院黨委書記、世界民族音樂學專家陳自明教授親自牽頭主持研究。

「呼麥」在內蒙古草原已絕跡了100多年,在新疆阿爾泰地區蒙古民族中,也瀕臨失傳。所以,挽救和發掘併發展這一原本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當務之急,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區,傳承和弘場這一古老神奇而技藝高超蒙古民族聲樂藝術,應是責無旁貸之事。

所幸,九十年代以來,內蒙古藝術界有志之士,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各種途徑學習「呼麥」藝術,並提高較快。其中,斯琴比力格、張昭翔、吉日木圖、寶力道、寶力達是佼佼者。他們從九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國內外音樂舞台上(先後出訪日本、澳大利亞),其中斯琴比力格曾被聘請到中央音樂講學並做示範表演,他們的錄音錄像,多次在國內外各種形式的學術研討會上播放。而早在80年代,我區有識學者莫爾吉胡、達·布賀朝魯就開始了關於「呼麥」的考察研究和介紹;內蒙古歌舞團、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蒙古族青年合唱團先後以不同聲樂形式(如民間藝術演唱無伴奏合唱)引向舞臺;2000年東方電影電視學院建立才真正把「呼麥」藝術引入民族藝術教學之中心。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團是一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專業文藝團體,曾經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大獎,在國際舞台上享有較高聲譽,被公認為目前中國唯一擅長演唱無伴奏合唱的團體。近年來,他們挖掘整理了已經失傳多年的蒙古族所特有的呼麥唱法,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好評。

與此同時,呼麥還被收錄到內蒙古音樂網,使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和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的網友上網欣賞到了這一獨具特色的蒙古族唱法。

隨著呼麥演唱藝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文化部對搶救發掘和保護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給予了高度重視,並將其列入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錄。

蒙古國呼麥協會主席策登伊希認為,呼麥的演唱方法有10餘種,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的呼麥藝術家只能使用其中幾種方法進行演唱,呼麥的傳承與發展任重道遠。

2009年10月1日,中國蒙古族呼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来源:網路孔子學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