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日前發表一篇談話,題目具有十足的「眼球效應」:《企業家地位再高也不能超越當官的》。他說:「改革越深化,企業家的地位肯定是越來越高,但不能超過當官的地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安全距離。」
在中國的市場上,魯冠球無疑是一位「資深企業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時,他就因為經營萬向錢潮這個企業的成功而成為市場知名人士,並且獲得過一連串全國性的榮譽稱號和獎勵。魯冠球和他同時代的那一批企業家的崛起,對於改革開放的推進,特別是人們觀念的改變,產生了重要的作用。那個時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說的是為人父母者教訓他們的子女:「你如果不好好讀書,將來只能當官去!」可見那個時候的政府官員,在普通老百姓眼裡並沒有很高的地位,掙脫了思想束縛的中國人以經商做企業為第一追求,政府官員下海經商也不是新鮮事。
30多年過去了,時移勢易,當年那些開一代風氣之先的企業家如今大都已不見蹤影,只有魯冠球還活躍在市場的前沿,這樣「寶刀不老」的一位企業家,在「各領風騷三五年」的中國市場上,實屬難得。現在,這位元老級的企業家卻提出,企業家的地位再高都不能超過當官的地位,這一定是他幾十年來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之後積累的心得,由不得我們不認真聽取。
中國是一個講究座次的社會,家庭宴席上總是輩份最高者面南而坐,小輩猶如眾星拱月圍坐在他的四周。官場上當然更有講究,職務最高者必定居中而坐,其他各色人等依職務高低扇面輻射,這都是很有講究的,官員的座次排列已經成為一門官場中的學問。但是,當企業家要和官員坐在一起的時候,這兩個不同領域的人物交集在一起,他們的座次應該怎樣排,其間的學問卻是難以捉摸的。魯冠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指南,企業家的地位再高,不能超過官員的地位。他把這個要求稱為「安全距離」,實在是語重心長,回顧最近二三十年市場發展中那些翻船的企業家,雖然原因很多,但是因為趾高氣揚之下惹惱了地方上的父母官而罹禍的,確實也是大有人在。
如此說來,企業家與官員保持距離似乎很重要。但是,由於政府對市場仍然握有強大的權力,因此企業家又必須與政府官員打交道,也就是說,只有與政府官員處理好關係,才能讓企業生存、發展。自以為地位超過了官員,要爬到官員頭上自然不足取,但真的遠離官員,遠離政府,企業必定也是寸步難行。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最近幾年來,政府不遺餘力地救經濟,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扶持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些與官員關係好的企業家,能夠從政府得到的政策紅利,一定超過那些沒有機會接近官員的企業。
真正的企業家,它唯一要時刻操心的是搞好與市場的關係,視消費者為衣食父母。但政府對市場擁有強勁的干預權以後,企業家要操心的就只能是與政府的關係,視政府為自己的衣食父母,至於與消費者的關係反倒處於次要地位了。當政府可以凌駕於企業之上的時候,政府官員的地位自然居於企業家之上,成為企業家膜拜的對象。在這樣的一種市場格局之下,企業家主動向官場靠攏,消費者的利益也就無從保障了。
魯冠球以過來之人的身份提出的忠告,聽著似乎很不是滋味,但我們又不能說他講得不對,因為現實就是如此。當官員的地位高於企業家的時候,人們追求的就一定是做官而不是經商,看一看公務員應考的浩蕩隊伍,廣東當年那些在父母耳提面命之下成了企業家的人,如今會不會埋怨父母為他們選錯了道路?而當年那些沒有「好好讀書」的孩子如今真的「只能當官」,豈不是「因禍得福」?
来源:華商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