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乾旱時蓄水 水災時泄洪(圖)

作者:蔡慎坤 發表:2016-07-09 09: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峽已經是高懸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7月09日訊】連日來,長江流域又爆發特大洪水。陸媒報導:「根據安徽省民政廳今天(7月5日)的消息,截至今天9點統計:安徽省累計受災人口1053.4萬人,因災死亡29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20億元。」

而武漢市防汛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6月30日20時至7月6日10時,武漢強降雨累計降下560.5毫米。這場降雨突破武漢自有氣象記錄以來周持續性降水量最大值。超過1998年周持續性降水,1998年7月17日至23日,累計降雨量才538.5毫米。

截止7月6日12時,暴雨災害造成武漢市12個區75.7萬人受災。共轉移安置災民167897人次,目前80207名群眾處於轉移安置狀態。全市布設安置點68個。農作物受損97404公頃,其中絕收32160公頃。倒塌房屋2357戶5848間,嚴重損壞房屋370戶982間,一般性房屋損壞130戶393間。直接經濟損失22.65億元。因災死亡14人,失蹤1人。

我們不是花了幾千億修建了三峽大壩嗎?當初不是說好了三峽大壩可以抵擋萬年一遇的洪水嗎?2006年5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在出席三峽大壩全線到頂新聞發布會時多次強調,「三峽大壩最大的功效就是防洪」!鄭守仁指出,三峽大壩建成後,其防洪能力將提高到百年一遇,並且三峽大壩的設計防洪能力是按照100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設計,即使真的遇到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峽大壩依然可通過有關輔助措施予以抵禦。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不只是信口開河,早在2003年6月1日,新華社就發表過題為《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的文章,只是到了2007年5月8日,新華社才改口為《三峽大壩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而到了2008年10月21日,新華社再次發文稱《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等到2010年7月20日,央視網的報導卻變成:「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託在大壩上。」

正如賀衛方所言:「當年論證三峽大壩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下游水量。現在的情況正好反過來:下游乾旱時,大壩需要蓄水;下游鬧水災時,三峽卻需要泄洪!」三峽大壩為了發電等經濟利益,蓄意逆向調節長江中下游的水流量。

修建三峽大壩的錢主要來自於三峽工程建設基金,這個建設基金通過提高電價來收錢,李鵬當年說,全國每千瓦時電加價4厘錢。所以,修建三峽大壩的錢,等於是老百姓的份子錢和血汗錢。根據國家審計署2013年6月7日公告的《長江三峽工程竣工財務決算草案審計結果》,截至2011年12月底,三峽工程建設資金投入2078.73億元。其中:三峽工程建設基金1615.87億元,佔投資總額的78%。後續又追加了一千多億,等於每個中國人為三峽大壩捐了200多元!當初說等三峽大壩修好了,電費就便宜了,結果呢,電價不降反升。

三峽工程究竟是利國利民還是禍害子孫?越來越多的反常的現象令人不安,比如三峽上遊山體坍塌、比如長江沿岸崩陷、比如洞庭湖、鄱陽湖乾涸……三峽工程除了發電,對防洪的幫助看來極其有限,過去宣傳三峽的種種好處,現在不是壞處就是隱憂!

黃炎培之子黃萬里生前是極力反對興建三峽大壩的水利專家,為此,他多次撰寫長篇報告上書,並對三峽工程的災難性隱患做出了一系列驚人的預見。

黃萬里認為:三峽大壩蓄水之後,清水下泄,會造成大壩下游長江干堤發生嚴重崩岸;三峽水庫蓄水後,三峽大壩將阻礙長江航運的暢通;三峽庫區移民問題將導致各種矛盾產生;三峽大壩排渾蓄清措施工無法解決水庫淤積問題;三峽蓄水之後,水流變緩,河流的自淨能力大減,三峽水庫水質明顯變壞,特別是過去水質好的支流河段,水質惡化問題更加嚴重;三峽工程發電並沒有照亮半個中國,發電量不足全國發電量的百分之三;三峽水庫將造成血吸蟲病的蔓延,從高發病的湖南、湖北向原沒有血吸蟲病的重慶、四川發展。至於最後的出路,黃萬里明確提出:三峽大壩若修建,終將被迫炸掉。

三峽工程能抵禦多少年一遇的洪水並不重要了,事實不斷證明,三峽工程對生態的破壞對氣候環境的影響是不可挽回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華啟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