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父母和孩子大多數不快樂?(組圖)

發表:2018-07-06 10: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哭泣的小孩
哭泣的小孩(圖片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

【看中國2018年7月6日訊】近日,《世界華人週刊》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為Shasha,曾就職於英國《金融時報》、摩根大通,以下是她對於「為什麼中國父母和孩子大多數不快樂?」這個議題的看法:

這幾年回國常聽朋友們說:孩子唸書太焦慮了。

跟我們小時候相比,現在的教育路徑真是不一樣了。競爭加劇、市場高度發展,大人小孩都在不確定的道路上努力探索。然而在英國時,我體會到的快樂常常是大於焦慮。

至今仍記得大考臨近時,全班同學自發組成了學習小組,以極高的效率,無償分享了論文和課堂筆記,每週一次咖啡館討論;連續通宵備考,在結束後,大家聚在一起狂歡Party,連教授學者一起玩High,冰淇淋和巧克力各種創意,簡直太開心了!

另外,還有每次考試前免費心理診所的溫馨提醒,鼓勵大家去醫生那邊緩解壓力。自由競爭的確製造了焦慮,但是也創造了很多應對焦慮的方法。比如心理援助、群體的啟髮式學習、有效社交等等,而這正是當下中國家庭特別需要的。

面對壓力越來越大,自殺漸漸低齡化的時代,如何讓孩子獲得快樂?競爭和快樂有矛盾嗎?今天圍繞家庭的情緒援助和管理,想討論三個問題。

一、中國家庭面臨什麼挑戰?

其實全世界父母都焦慮孩子成長,但是中國家庭有特殊性,因為:

1.代際差異拉大

孩子的祖父母,大部分沒受過完整學校教育;而娃爸媽成長於市場經濟轉型初期,接受公立的教育長大。可以說,全家幾代人對於如今的教育環境,都缺少經驗。人沒錢或沒經驗時,最容易焦慮。既沒錢又沒經驗,那更是雙重焦慮。

但教育的現實是,如果家人情緒積極穩定,孩子才有信心應對沒經歷過的種種挑戰。不管選擇什麼學校,行動力和自信心都是頭等重要的。

2.在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

在英美,情緒管理是很多幼兒園跟小學開設的一門課。通過遊戲的方式教孩子與人溝通、同伴相處、表達情緒、釋放壓力等等。孩子父母的情緒管理知識就來自於她們從小接受的教育。

但是這門課在我們的學習中,基本上是空白的。當工作壓力加大,現實問題增多,使很多人只能忍著,沒人可說,也沒時間說。回家面對孩子,能做到不發脾氣就已經很佩服自己了。如何做到不憋壞自己,還同時引導孩子呢?

3.相對於溝通,社會成就更受關注

中國家庭比較含蓄,對於孩子的愛,往往是透過照顧孩子吃飯穿衣體現的。我周圍很多朋友幾乎不跟父母交流真實的情感想法,感覺得不到理解,或擔心父母心理承受不了。如我有兩個很優秀、超高薪的朋友,都得到中度抑鬱症,好幾年一個人看病吃藥,但父母至今一無所知。

西方家庭的父母不太包辦孩子衣食,但他們很注重情感援助和語言溝通。父母再忙,會盡量利用早飯和晚飯時間傾聽孩子,一家人一起聊天,往往較容易及時發現情緒問題

另外,華人父母常希望孩子按照大人認為正確的方式發展,給了孩子期待和動力,但是否帶來了額外的壓力?「覺得對不起父母」、「害怕父母失望」,很多自殺的孩子是這樣寫的。

近幾年國內外很多學者在研究為什麼中國成為高自殺率國家。而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自殺已成為中國15-35歲人群的首要死因。在發達國家,同樣年齡的人主要死於意外事故。

跟高自殺率相對應的是中國心理門診很低的就診率。在美國也一樣,華人的自殺率(尤其女孩)遠高於白人和黑人,但是華人看心理門診的人卻很少。有問題不解決是最可怕的!

我們通常以為,情緒感冒不需要治療,堅強一點,忍一忍就過去了。只有得了精神病的人,才會看心理醫生,這是不科學的認知。當一個人面臨重大轉折,如轉學換環境、升學考試、親人離世等情況,西方教育者認為,首先應該做好情緒疏導(其次才是爭取成績跟他人認可),必要時需要心理醫生的建議。


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圖片來源 : 視頻截圖)

然而在中國,從家庭到學校都是比較迴避孩子的不良情緒。教育者關注的,幾乎是那些聰明陽光的小孩。有些孩子為了被接納,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看起來陽光」、「乖巧懂事」,不給大人和自己找麻煩。

從生命健康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心情壓抑,卻強顏歡笑,或者孤獨自棄,這是比考砸了更糟糕的情況!情緒積鬱著沒得到緩解,長期可能引發慢性病、癌症、抑鬱症等問題。研究表明,不良情緒就是人類身體跟精神健康的慢性殺手。

若有這些情況,請一定要看心理醫生。不要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親人應及時的發現和陪伴。一位醫生曾說:抑鬱症的人就像溺水一樣,失去了自救能力。

二、高強度的學習會帶來情緒問題嗎?

不對,這是一個誤區。常聽朋友說:升學競爭太殘酷了,還不如讓孩子們順其自然,快樂第一。這等於把競爭跟快樂對立起來了。人當然希望壓力小,能不費力就活很好,但這個世界,競爭才是現實。

真正活好的人,需要用積極的情緒、有效的技巧應對競爭。最好的教育,應該幫助孩子獲得生命所需要的各項技巧:自食其力、管理情緒、確保安全、科學學習等。

很多人以為英美學校的壓力小,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英美也分層教育,中產孩子同樣面臨競爭壓力,好學校的高中生也熬夜備考,讀大量的書。但有一點,英美教育主張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的樂趣。學習雖然辛苦,但並不痛苦。

西方的「快樂教育」是「用快樂的方式應對壓力」。作為曾經留過學的人,我很負責任的說,有留學計畫的孩子,更應該提前學習情緒的調節。否則到了陌生環境,再加上學習壓力,心理更容易出現問題。

三、如何帶給孩子美好的情緒?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在報告中曾指出:培養孩子應對壓力、管理情緒、獲得快樂,就跟教她認字和算數一樣,也是需要方法引導的。哈佛跟其它幾所學校的研究報告中,有幾點我很認同,跟大家分享:

1.人為了美好的目標而努力,往往會建立積極的情緒。

2.面對孩子的壞脾氣,保持冷靜!

3.轉移注意力,將情緒問題抽象出來。

4.承認孩子的情緒,並與他(她)共情。

5.群體活動和體育運動。

情緒是一門課,情緒調節和有效援助是生命中特別重要的技能。願每一個家長與孩子,都能在壓力面前快樂的生活,身心健康!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