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 這就是臺灣的仁醫(組圖)

發表:2018-09-05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8年9月4日訊】有仁醫之稱的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最近他在臉書上分享對一個早產嬰、孕婦及其先生感到內疚又感動,他覺得「我是多麼的幸運,碰到能理解的家屬」,引起民眾關心與關注。其實臺灣存在著很多仁醫,一直在民眾中口耳相傳,直到《商業週刊》推出「百大良醫」專刊,才讓一些好醫生更廣為人知。

一、台大仁醫施景中

施曾參與了產婦從懷孕到生產的各階段,例如2018年5月,他遇到一個家境窘迫的孕婦,情況凶險,卻無法支付昂貴的手術費用。但他為救她母子,仍決定動刀,而且至少五個科室的醫師毅然相助。後來他將這次經歷記錄在臉書分享,幾十萬網友按讚。(詳報導:名醫賠錢救產婦 網友感謝又感動)

施也迎接過無數新生命的誕生,包括早產兒,當然有時也不得不送走一些不健康的孩子。2018年8月27日,施在臉書上以「諒解」為題發文,他表示在農曆年前從陽明山衝下山接生的一個胎兒狀況不佳,導致他對這位孕婦、小孩及其家人非常愧疚,好一段時間心情低沉,不願意面對這樣的事實。

可是,不久後施在醫院的走廊上遇到該孕婦的先生,對方告訴他寶寶的狀況,並說他們決定放手讓小孩走。施說:「我幾乎不敢面對他」在結束簡短的對話後,孕婦的先生鞠了一個深深的躬,感謝醫療團隊的努力。

施說:「他低頭的那一剎那,我好像看到了小孩,也正在向我鞠躬致謝」施補充說,小孩安詳走了之後孕婦傳了很長的訊息給他,內容沒有責怪而是滿滿的感謝,感謝加護病房的教授們站在她們的立場著想。施直呼,「我是多麼的幸運,碰到能理解的家屬,還有這個小朋友。」

許多網友看到施的故事都紅了眼眶,紛紛留言鼓勵,「你盡力了,千萬不要自責,因為還有很多的人在等你救治」、「已經努力過了,剩下的就交給老天」。也有曾經是由施接生的網友留言,「謝謝您讓我和寶寶都平安,您的笑容和醫術令人感覺溫暖,印象深刻」、「感恩你們辛苦無私的付出,這世界會因為這樣更美好。」

二、《商業週刊》「百大良醫

商周集團執行長王文靜之前在父親發出病危通知後,近乎歇斯底里。她無力判斷是否該將他由區域醫院轉至大醫院?當時她頂著總編輯頭銜,在白色巨塔外卻是一名侏儒。事後她反覆思考:知識份子況且如此,一般人又當如何?醫界高牆聳入雲端,高牆內是否可被適度照亮?百大良醫的調查在她的心頭醞釀……

該媒體表示,以口耳相傳方式,或單憑著記憶中螢光幕前顯現過的名醫印像在求診,不但讓人不放心,也很難分辨名醫與好醫師的差別在哪裡?在所調查的十一個科別裡,全臺灣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等級以上醫師,就超過四千七百位。最後在2008的5月1日出刊了「百大良醫」(第1067期)。

其中有如愛迪生,利用創新技術來救活更多生命的張承能醫師;也有如史懷哲,走遍臺灣一百二十四個偏遠鄉鎮,只為了推廣子宮頸抹片檢驗的何師竹醫師;更有那南丁格爾般視病如親,傾聽、對談、同時也關心病人家庭的林瑞祥醫師和王正旭醫師。

在2009年的國人常見疾病相關科別好醫師推薦(第1123期),則納入了全臺灣的相關科別醫師與護士的參與,且擴及小型醫院與診所。不需要道聽途說,讓由醫師們推薦出來的好醫師被看見,也減除民眾對於白色巨塔高牆的恐懼,是該媒體連續兩年製作「百大良醫」專題不變的初衷。

此外,自2014年「良醫健康網」上線以來,良醫排行榜就一直是相當受歡迎的服務,因為是全臺唯一一個由網友看診經驗累積出來的排名。至2018年初,已經產生超過四萬筆網友的回饋及評論。其中不少對醫生的感謝已經是經歷生命挑戰之後的情感。

三、臺灣一些仁醫事跡的介紹

臺灣的仁醫有很多位,無法一一列舉,底下僅舉一些例子:

1.林媽利:翻轉「血牛」亂象,建立臺灣捐血制度

林媽利

林在醫界有「臺灣血液之母」之稱,因為她最先倡導無償用血,也是第一位建立血庫制度的醫師。現在「捐血一袋、救人一命」朗朗上口,並認為無償捐血理所當然,且能夠接受安全無虞的血液,她多年的努力功不可沒。

其實大四那年她罹患了再生不良性貧血,肝臟功能受損,且血液無法凝固,需靠醫學院老師、同學、朋友接力輸血,再加上身為外科醫師的父親幫她清除膝蓋血水,後來逐步好轉。所以這段經驗在她心中埋下血液研究的種子。

2.楊思標:以愛奉獻的醫者之路,診治臺灣結核病

楊思標

據《中央社》報導,楊是位胸腔內科醫師,人生如臺灣百年醫學史,更是仁醫的典範。他可說是臺灣胸腔內科的祖師爺,且在胸腔X光判讀領域也可說是第一把交椅,在國際上赫赫有名。他表示,在醫療事業上要有醫德。

曾任台大醫院及醫學院院長的他,有太多在臺灣醫療史上的「第一」,如1952年追蹤出肺塵病、1957年檢查出肺癌病患、1979年完成亞洲第一例的「三肢坐骨連體嬰-忠仁忠義分割手術」等。如今高齡百歲的他,仍每週搭火車至花蓮慈濟醫院指導、教學;另外,他還決定捐贈畢生積蓄6,000萬給醫院。

3.侯武忠(已故):長年服務離島與偏鄉,鄉親們念茲在茲

侯武忠

據海外中文媒體報導,侯是前澎湖慢性病防治所長,長期為澎湖離島與偏鄉的居民服務,素有「澎湖仁醫」之稱。他為了在偏遠小離島定期看診,考上小船駕照,還自費建造「愛之船」、「昭滿號」兩艘船。他不到40歲即獲得第12屆臺灣醫界最高榮譽「醫療奉獻獎」。

4.王金河(已故):治療烏腳病現象,連家都當診所

王金河
(以上圖片來源皆視頻截圖)

據「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網站所述,王為烏腳病貢獻一生,獲得「臺灣烏腳病之父」之稱。因為他行醫五十年來,撫摸過不下幾千名烏腳病患的「屋干蛇」;還把自己的住家充當臨時診所,溫柔地為病患挑去蛆蟲;替親人不敢出面的病患安葬,哀傷如自己的親人……

當時當地(今臺南市北門區)蔓延著飲用深水井所致的過量砷中毒的末梢血管病變,於是他在年輕時就立下為家鄉人服務的壯志,花畢生積蓄蓋了專門治療烏腳病的診所。隨著當地逐漸建設自來水管路,用自來水取代井水,砷中毒才逐漸根除。

臺灣還有好多好多為民眾默默付出的仁醫,他們的付出點點滴滴都保留在民眾的記憶中。希望他們的精神都能夠在臺灣這個寶島上發光發熱,也讓臺灣在醫療領域與醫病關係上充滿正向的能量。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