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回歸(一):安大略省鮭魚洄游(組圖)

作者:辛迪 發表:2019-11-06 16: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生命的回歸(一):安大略省鮭魚洄游。
生命的回歸(一):安大略省鮭魚洄游。(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圖、文:辛迪

春去秋來,又到了全世界的鮭魚洄游的時候。鮭魚在中國東北被稱為大馬哈魚,北美被稱為三文魚(Salmon),個大肉紅營養豐富,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但有多少人親眼看到過,這些生於安靜的小溪、隨時代潮流下海、在廣闊的海疆中養肥的鮭魚,為了回到生命的來源之處,不但離開了舒適而充滿美食的大海,回到大河大湖,又是多麼頑強、勇敢、堅韌地在小溪中逆流而上?

多倫多東邊約109公里的小鎮希望港(Port Hope霍普港),是看三文魚洄游的一個好去處。這個湖濱袖珍小鎮,主街(Main Street)長度不到300米,卻是安省保存最為完整的19世紀街道。在這裡,一共有300多棟建築被指定為歷史文化遺產,所以這個小鎮的人均古跡保存率在加拿大最高。貫穿小鎮中心的一條注入安大略湖的小河上游是三文魚的孵化地,三文魚從大西洋經過聖羅倫斯河進入安大略湖,湖邊原有許多小河都是三文魚的孵化地,但是在幾十年前多倫多等大城市的快速發展中,很多小河被掩埋成了地下河。只有那些被保留下來的小河,三文魚還可以孵化。希望港的小河的生態環境被堅持傳統的當地居民很好的保留下來。這條小河就成了許多三文魚洄游的必經之路。

險灘河段的地圖。(圖片來源:辛蒂/看中國)
險灘河段的地圖。(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這條小河裡有幾處看三文魚的好地方。一個是在County 2 Road 南,Mill Street S 西邊的公園。剛到公園就看到滿天盤旋著數不清的老鷹。下游平靜而深邃的河段,看不到魚卻彌漫著重重的魚腥味。不知多少在前方險灘遇難的魚兒已經沉屍那裡。

艱苦的路程在前面。險灘河段的地圖。(圖片來源:辛蒂/看中國)
艱苦的路程在前面。險灘河段的地圖。(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層層險灘。(圖片來源:辛蒂/看中國)
層層險灘。(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石頭的險灘上有一一層天然石階,激起一條條的白色浪花。每層石階前都有一群群的黑色大魚。時不時有一條魚奮力的擺著身體,像快艇一樣沖向上一層險灘。有的成功了,有的沖到一半掉下來,有的怕是摔暈了,被沖下好幾層險灘。險灘河畔水中站著成群的釣魚者,又累又餓的魚兒們此時如果貪嘴,就會變成人們餐桌上的食物。我看到一條三文魚被漁人釣到,另一個漁人拿著網要來把它撈起。但是它奮力轉身向下游逃去。

石階前的魚群中一條魚衝上那麼高還是被衝下來。(圖片來源:辛蒂/看中國)
石階前的魚群中一條魚衝上那麼高還是被衝下來。(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一條三文魚被漁人釣到,另一個漁人拿著網要來把它撈起。(圖片來源:辛蒂/看中國)
一條三文魚被漁人釣到,另一個漁人拿著網要來把它撈起。(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生命的回歸(一):安大略省鮭魚洄游
水壩的地圖。(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我再驅車沿河去401高速路旁的水閘。水閘那麼寬,魚梯卻只有邊上很小的一個缺口。很多魚兒奮力地跳,身體卻只能無助地拍在高高的水閘的陡坡下部。即使找到了魚梯的入口,飛身一躍也經常會撞在邊上的牆上。即使跳進魚梯的通道,還要馬上有體力面對隧道裡的激流,許多魚立刻就被沖了下來。魚梯前的水域也彌漫著魚腥味,有些魚又被人造的障礙淘汰了。

撞在壩上。(看中國視頻擷圖)
撞在壩上。(辛迪/看中國 視頻擷圖)

撞在牆上。(看中國視頻擷圖)
撞在牆上。(辛迪/看中國 視頻擷圖)

一條魚終於跳進去。(看中國視頻擷圖)
一條魚終於跳進去。(辛迪/看中國 視頻擷圖)

在隧道的激流中掙紮的兩條魚。(看中國視頻擷圖)
在隧道的激流中掙紮的兩條魚。(辛迪/看中國 視頻擷圖)

而在水閘上面,卻仿佛是進入天堂一樣的寧靜世界。水平如鏡,兩隻類似漁鷹的黑色水鳥靜靜矗立。要想回到自己的家園,鮭魚們還有一段路要走。只有那些能夠逃過老鷹的追捕、不被漁人的誘餌誘惑、能在層層險灘上持之以恆、能在水閘前頭腦清醒、還要有巨大爆發力的魚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園。

水壩上游天堂般的寧靜。(圖片來源:辛蒂/看中國)
水壩上游天堂般的寧靜。(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水壩旁的牌子上用中文和英文寫著回歸的魚種和時間的說明。看來華人遊客非常多。春鱒秋鮭,看了三文魚的洄游,明年春天再相約來看虹鱒魚的洄游吧。

水壩旁中英文對照的說明牌。(圖片來源:辛蒂/看中國)
水壩旁中英文對照的說明牌。(圖片來源:辛迪/看中國)

一個生命要回到自己產生的地方,一定是生命的本性!不然這些已經下海養肥的鮭魚為什麼一定要不遠萬里,不畏激流險灘,在萬千河流中分辨出哪裡是自己的來源,回到屬於自己的那條小溪去延續生命呢?

看魚兒洄游是當地人教育孩子不畏艱苦、奮發上進、鯉魚跳龍門的勵志方式。那麼在職場上拼搏半生的成年人是不是能從這些魚兒身上感悟到名利場不是人生的歸宿,思考人生的意義,回到生命的本源才是歸宿?堅持傳統,是回歸生命本源的路。
 

(作者辛迪是來自北京的優秀建築師,在多倫多是資深城市設計師,是加拿大極少有的說國語的註冊專業規劃師。)

責任編輯:察方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