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收撥「當心話」:2019年世界十大財經新聞(下)(組圖)

作者:靖曄 發表:2019-12-31 2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19年世界十大財經新聞
2019年世界十大財經新聞(圖片來源:Engdao/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2月31日訊】(接前文

6、日出江花紅勝火:美股走出跨度逾十年的超級大牛市

最近,證券市場上談論最多的就是2019年繼續笑傲江湖,延續了長達近11年的美股超級牛市(這主要是指2019年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的第十一個年頭)。作為危機爆發的源頭,道瓊斯指數從2007年的最高點14198.10點一路狂跌,最低跌至2009年初的6469.95點,一年多時間跌掉一半。然而,從這個低點開始,美股卻開啟了長達十年以上的牛市,今年年末(12月27日)更是創下28701.66點的歷史新高,總共漲了22000多點,漲幅達到了三倍以上,也比2007年的高點高出整整一倍有餘。十年牛市是從2009年初道指6469.95最低點時間算起到現在,準確的說是十年十一個月時間。其中,川普(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的三年裡,道指漲幅達到了驚人的10000點,相當於上漲56%。

不可否認的是,近十一年時間上漲22000多點,確實存在一定泡沫風險。不過,有幾點本質的東西需要瞭解。美國股市完全反映宏觀經濟狀況,宏觀經濟形勢無任何阻礙暢通地傳遞給股市。通常也伴隨著經濟擴張、低利率的宏觀環境,同時,整個過程也是一個GDP增長節奏逐步向上或者穩定,失業率下降,即經濟基本面向上或者轉好的階段。所以,牛市的發生無法脫離經濟基本面,長期的、此起彼伏的牛市更是需要 「國運」向上。「國運」達到最糟糕地步,股市無論如何都好不了。美國二戰後的歷史已經反覆證明如此。

曲終收撥「當心話」:2019年世界十大財經新聞(下)
華爾街股市2019年繼續笑傲全球,強勢走出了長達近11年波瀾壯闊的超級牛市。
圖為華爾街上的銅牛雕像。(圖片來源:theaphotography/Adobe stock)

在美股這輪長達超過十年的牛市裡,道指上漲與經濟復甦、增長、擴張完全同步,使得從2015年12月開始的加息,竟然對美股未構成明顯利空,足以看出美股上漲動力之足之頑強,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美國經濟增長之強勁。不過,今年的上漲與上市公司回購自有股票有密切相關,所以從長期趨勢看,市場的上升動能將會有所減弱,未來在技術面上的回調也在所難免。因此,投資者在來年的具體操作上也更應該謹慎行事。

7、世事茫茫難自料:全球央行集體加入降息大潮

受累於貿易局勢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2019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球央行集體加入降息大潮。

從年初開始,美聯儲的寬鬆預期就推動理其他央行率先作出行動。2月7日,印度央行打響「降息第一槍」,當時印度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6.25%。而到7月份,市場越發篤信美聯儲將在當月底的會議上時隔十年啟動降息週期,使得全球央行淨降息次數驟增,降息幅度最大的央行包括土耳其(1000基點),烏克蘭(250基點),埃及(200基點),巴西和哈薩克斯坦(均為150基點),印度(135基點),並在8月份達到峰值。

不過,經歷了一輪如火如荼的寬鬆舉措,無論是主要央行,抑或是新興市場央行,都進入了觀望期。美聯儲已經在12月明確停止加息;同時,歐洲央行管理層的變化也意味著9月降息之後將會暫時按兵不動;日本央行甚至沒有加入到這輪降息大潮;在7月和10月兩度降息的韓國央行在11月底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不過卻調低了其經濟增長預期。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寬鬆步伐自8月份以來亦顯著放緩,儘管10月份是新興市場央行連續第九個月淨降息。暫停降息的背後,是全球央行考慮到歷史性的低利率正在扭曲市場,他們擔心廉價資金湧入市場,刺激風險偏好,從而引發投資風險。摩根·士丹利預測,2020年將有13家央行繼續放寬政策,降息將主要集中在新興國家,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在有必要的情況都可能會在2020年繼續下調利率。

8、屋漏偏逢連夜雨:歐洲製造業放緩 歐元區經濟衰退加劇

2019年,歐美貿易摩擦升級,歐洲市場一片腥風血雨。10月份密集公布的經濟數據加重了市場對於歐元區經濟衰退的擔憂,再加上歐美貿易摩擦升級,令歐洲市場出現大幅下跌。

歐元區下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製造業龍頭老大德、法兩國的9月份製造業PMI數據終值。其中,歐元區9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5.7,創2012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工業產出、新增訂單以及採購活動都在上個月的基礎上大幅下滑。更令人擔憂的是,歐元區經濟的領頭羊德國此次製造業PMI終值為41.7,創2009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也是歐元區中最差的表現,其次為奧地利和西班牙,創下83個月和77個月低位。法國9月份的製造業PMI數據則勉強維持在50枯榮線之上,報50.1,停滯不前。隨後公布的歐元區9月CPI年率初值錄得0.9%,低於前值和預期值的1%,這與多年來歐洲央行一直致力於將通脹維持在略低於2%的水平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

雪上加霜的是,受不斷惡化的經濟現狀影響,德國經濟機構將2019年德國GDP增速預期從0.8%下調至0.5%,將2020年德國GDP增速預期從1.8%下調至1.1%。英國則面臨著經濟下滑疊加硬脫歐的風險,給市場帶來巨大挑戰。有經濟學家直言,製造業放緩看不到盡頭,衰退風險真實存在。

隨著9月份歐元區前瞻性數據的進一步惡化,市場對於歐元區未來經濟的樂觀預期維持在7年低位,對歐洲央行再次降息的呼聲則越來越高。不乏機構預測,面對始終沒有起色的經濟現狀,歐洲央行是否會使用其他寬鬆政策手段。

對此,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近期明確表示,隨著經濟數據的進一步惡化,財政政策作為貨幣政策補充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歐洲央行在9月實施了新一輪刺激措施,但是,如果政府不採取更多財政措施,人們可能會越來越擔心,歐洲央行對提振經濟所能做的已經達到極限。」

9、你方唱罷我登場:日韓爆發貿易大戰

就在中美貿易戰激戰正酣之際,2019年7月起,日本與韓國之間也爆發貿易紛爭,且在短時間內迅速升級。這種關係不僅影響兩國經濟,也讓其鄰國中國與二者最重要的盟友美國十分關注。

日韓爆發貿易戰,成為美中貿易大戰之外的另一道風景
日韓爆發貿易戰,成為美中貿易大戰之外的另一道風景。(圖片來源:Akarat Phasura/Adobe Stock)

韓國與日本1965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建交文件涉及二戰期間日本徵用的韓國勞工賠償問題。根據協議,日本向韓國賠償價值3億美元資金,並延長了2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協議同時指出,所有索賠已經得到「最終徹底解決」。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及其政府將這筆資金用在了韓國的工業建設中,但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對這個協議滿意,不少二戰受害者一直堅稱協議無效。2018年底,韓國大法院裁定,幾家日本公司須向二戰期間被日本強制勞役的韓國人另外進行賠償。日方認為韓國此舉破壞了兩國建交文件協議。但韓國法院認為,勞工受害者可以以反人類罪提起訴訟,向「與殖民統治直接有關的日本企業」索賠,而兩國協議中沒有涉及此類訴訟權利的規定。

2019年7月1日,日本政府針對韓國支柱產業所需材料出臺出口限制。日本稱此舉是因為出口至韓國的相關敏感材料出現「管理不當」等問題,且與國家安全有關。日本媒體報導稱,發現敏感材料氟化氫出口至韓國後有部分再被轉運至朝鮮,而韓國政府則表示韓國一貫嚴格執行安理會涉朝決議,嚴格限制向第三國非法輸出戰略物資。

日本對韓國實施的限製材料共有三種,分別是氟化聚酰亞胺、光刻膠(光阻劑)和高純度氟化氫。氟化聚酰亞胺用於電視和手機屏幕的OLED顯示器;光刻膠是半導體細微圖形加工的關鍵材料;氟化氫是半導體雜質洗劑。前者是製造液晶屏幕中的必要材料,後兩者在半導體製造中不可或缺。日本是氟化氫、光刻膠(光阻劑)和氟聚酰亞胺的最大生產國,產量在全球佔支配地位。這三種材料對晶元與顯示屏生產至關重要,而這也是韓國的重要產業。IHS Markit數據顯示,韓國科技巨頭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SK Hynix)的產品佔2017年全球存儲器元件總量的60%。因此,日本的出口限制不僅會影響韓國經濟,也對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帶來直接衝擊,因為全球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與電視所需的半導體與顯示屏超過一半為韓國製造,出口限制可能會使這些產品價格上升。

而雙方的劍拔弩張不僅在企業界、政界引發地震,也在民間尤其是韓國方面激起眾怒。雙方走馬燈似地相互制裁致使兩國關係跌至冰點,直到最後美國和世貿組織WTO也不得不出面斡旋。

2019年9月11日,韓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向日本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和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提交磋商申請書,質疑日本對韓出口限制的做法。11月22日,日本宣布就出口管制與韓國進行對話,並就限制對韓出口的品目進行複審。韓國隨即宣布暫停終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以及在出口管制對話期間暫停向世貿組織申訴。雙方貿易戰的針鋒相對才終於出現轉機。

有分析指出,理性點看,日韓兩方都有緩解貿易戰的需要,若美國斡旋順利,雙方可能會找個台階下來。但從長遠來看,日韓的歷史情結將因此次貿易戰而變得更濃烈。就像是始終難以癒合的創傷,在未來的某些時刻,還會一次次崩裂。

10、城頭變幻大王旗:歐洲央行迎來首位女掌門 IMF換帥

2019年9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宣布,唯一提名人選、前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保加利亞經濟學家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10月1日出任IMF新任總裁,任期5年。

格奧爾基耶娃是1944年IMF成立以來首位來自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總裁,具有豐富的國際組織任職經驗。在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格奧爾基耶娃將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帶領IMF迎接多重挑戰。拉加德執掌IMF的8年間,處理過一系列棘手問題,如歐債危機救助計畫、推進IMF份額和治理改革等,並在歐美強國和新興大國之間艱難尋求平衡。分析人士認為,格奧爾基耶娃走馬上任後同樣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短中期將直面以下幾個挑戰:阿根廷政局動盪,或將導致IMF史上最大救助項目前景不明;全球經濟放緩,IMF需協調各國政策避免負面外溢效應;世界經濟格局變動,IMF需與時俱進反映新興經濟體訴求;全球經濟運行暗藏風險,IMF需準確識別並及時預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左)及現任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IMF前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左)及現任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圖片來源:Stephen Jaffe/IMF via Getty Images)

一個月之後的1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正式接棒馬里奧·德拉吉,出任第四任歐洲央行行長,任期八年。她也因此成為這一機構的首位女掌門。這位63歲的法國人曾是法國第一任女性經濟部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任女總裁,現在又成為歐洲央行第一位女性行長。

分析人士指出,拉加德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便是彌合歐洲央行內部各方有關貨幣刺激政策的分歧。拉加德出生於1956年,來自法國,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任女總裁,任職期間,因有力應對金融危機餘波而獲得好評。外界預計,雖然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短期內不會轉變,但拉加德的就任無疑會給歐洲央行乃至歐洲經濟帶來新的契機。

(全文完。2019年12月30日)

責任編輯:宇真 来源:看中國首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