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達拉宮」的百年未解之謎(組圖)

發表:2020-05-14 0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巍峨壯觀的布達拉宮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
巍峨壯觀的布達拉宮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西藏布達拉宮(Potala Palace)是一個令世界矚目的高原聖殿,千百年來,它吸引了無數人的到來。然而,這座聖殿卻隱藏著許多不解的秘密,令人好奇和嚮往。

布達拉宮座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最初由吐蕃王朝贊普松讚干布於公元7世紀興建,後經雷火燒毀。於17世紀重建後,它便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布達拉宮具有鮮明的藏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宮中收藏了無數的珍寶,為一座藝術殿堂。1961年,它被納入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布達拉宮何以數百年而不倒?

巍峨壯觀的布達拉宮主樓有13層,高117.2米,東西長360米,南北寬140米,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如此龐大的建築,重建至今歷經幾百年的時間,布達拉宮究竟是如何做到穩如泰山的?

首先,堅實的地基確保了它的安全,方塊石頭壘起厚厚的地壟牆。堅固的宮牆更是托住了其巨大的體量,深入岩層的牆基最厚達5米以上。宮牆往上逐漸收縮,到宮頂時牆厚僅1米。上百米的高牆平整如刀削,令人嘆為觀止。

布達拉宮管理處負責人丁長征表示,據歷史文獻記載,為確保布達拉宮堅實永固,其部分牆體的夾層內還注入了鐵汁。牆體所使用的「白瑪草」也大大減輕了其重量。「白瑪草」富有韌性,還有隔熱、通風、不被蟲蛀的特性。它被染料染成紅色作為牆體的一部分。

2、布達拉宮裡藏有寶藏

有傳言說布達拉宮地宮內藏有寶藏和珍貴典籍,整個地宮就像迷宮一般。負責人丁長征明確告訴記者,布達拉宮沒有地宮,有的只是地壟,即布宮的地基,絕非外界傳說的「迷宮」。

丁長征說,布宮確實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物:浩如煙海的壁畫、佛塔、塑像、唐卡、貝葉經、甘珠爾經等。此外,還有大量的金銀器、瓷器及琺瑯器、玉器等。

結構複雜的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間房,誰也數不清。
結構複雜的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間房,誰也數不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3、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間房?

布達拉宮究竟有多少間房?有人說有1000間。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丁長征說,有文獻記載確實同上述說法一致,但這裡說的是公元7世紀首建的布達拉宮。後來,它歷經戰亂和雷擊,所剩不多。

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重建的布宮,並無文獻記載到底有多少間房。後來歷世達賴陸續進行了擴建,比如五世達賴圓寂後,其攝政王對布宮進行擴建,建成紅宮。八世及九世達賴圓寂後,其寢宮被改造成靈堂殿。如此改造不勝枚舉,所以布宮構造極其複雜。

負責人曾隨老工匠試圖逐一清查房間,結果無功而返。因為西藏建築是按柱子數來測算房間數量,布宮構造極其複雜,有套間、隔間,還有套間與隔間的複合體,傳統算法根本不奏效。

後來,他們找來幾個文博專業人才,試圖搞清布宮具體房間數,結果還是束手無策。因為現代測算方法對這些傳統建築沒有用武之地。因此,時至今日布宮到底有多少房間仍然沒有精確的數字。

4、神聖之地為何積存垃圾?

在信眾眼裡,布達拉宮神聖不可褻瀆。然而,如此神聖的地方卻積存了大量垃圾。上世紀80年代,布達拉宮第一期維修時,因為要清點所有物品,工作人員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徹底的清理,最後從這裡拉走了十幾車的垃圾。

據負責人介紹,這些垃圾大有來頭,有的甚至長達千百年,它們主要分布在地壟或庫房裡。在地壟施工時,有些廢棄的建築材料殘存在其中。由於部分地壟並不具有實用價值,這些垃圾也就未予以清理。還有一部分垃圾是地壟牆體風化的產物,以及椽子腐朽斷裂後掉下來形成的垃圾。

藏族人認為布宮是佛教的神聖之所,宮中的每樣物品都具有神性,若將垃圾丟掉會倒霉。因此,一些廢棄物件就被堆積在不常用的庫房裡。

布達拉宮裡到處都是寶,有些貴重的小物件很容易與垃圾混在一起。因此,誰也不敢隨便倒,否則一不小心就極有可能把一件稀世珍寶給當垃圾扔了。據說在布宮第一次維修清理垃圾時,工作人員仔細地檢查,居然在一堆垃圾裡發現了珊瑚、綠松石和銀幣等寶物。

這座宏偉的建築帶著許多神奇色彩,有待人們靜靜的欣賞和慢慢的發掘。

責任編輯:輕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