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神奇巨石:懸空而立 遇大地震不倒(圖)

發表:2020-11-06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東山風動石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島,以奇、險、懸而居全中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
福建東山風動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東山風動石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島,以奇、險、懸而居全中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因此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風動石,更是一大憾事。那這風動石究竟「奇」在哪裡?

這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重約200噸,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盤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

當狂風吹來時,這塊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

風動石自古聞名,早在明代史學家張岱的《夜航船·荒唐部》裡就有記載:「漳州鶴鳴山上,有石高五丈,圍一十八丈,天生大盤石閣之,風來則動,名風動石。」

中國歷代的文人墨客常慕名來此觀賞奇石。在風動石的石體正面有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等人所題「銅山風動石」大字,筆力雄渾遒勁。

明永曆巡撫路振飛於石上題寫「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賓、陳士琦」。巨石右側還有明嘉靖五年(1526年)巡道蔡潮題寫的「東壁文星」四個字,因此風動石又稱:東壁文星。

明朝名人程朝京、孟宗浩、蔡基等人也先後觀賞,或呤詩或題刻,蔡基有五言律詩一首:「峰頭簪壁石,大塊有神奇。靜對風還動,邇看勢不欹。文星邂南鬥,圭壁插天池。欲借支梁棟,清朝甲第宜。」

程朝京有詩曰:「造化原來一隻丸,東封幽谷萬層巒,天風吹向關中墜,海飈還得逐勢轉。五丁欲舉難為力,一卒微排不飽餐。鬼神呵護誰能測,動靜機宜在此觀。」

風動石顯神奇

相傳明萬曆年間,詩人李楷和水師提督程朝京等文朋墨友,興致勃勃地前往福建東山島觀賞風動石。當地縣令聞墨客雅集,特地在風動石下備豐宴一席,以美酒佳餚為他們助興。

酒過三巡,詩興大發,李楷倡議即景賦詩以謝縣太爺之美意,並帶頭先吟七律一首:

鬼斧何年巧弄丸,

鑿得拳石寄層巒。

翩翩陣陣隨風漾,

輾轉輕輕信手拈。

潮撼孤根危欲墜,

雨餘蒼蘇秀堪餐。

五丁有意留奇蹟,

特為天南表大觀。

程朝京隨口應和,吟到:「文昌石邊火石球,神側蹴戲靈山頭;萬夫欲舉移不動,天風撼之動不休。

第三個尚未接上,只見風動石搖晃不止,欲落欲墜,大有砸碎酒席之勢,是時四座皆驚,個個且吃且退,又驚又喜,大開眼界!李楷也不禁大吃一驚,連聲說:「險矣,險矣。」然後均大笑樂懷。從此便有:「石下難設席,吟唱不出三」的趣聞流傳。

關於這塊風動石還有一個傳說。話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島,企圖搬動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拉風動石。可是倭寇費盡了力氣,巨石絲毫不動,反而是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掉落海裡,風動石卻依然屹立在原地,至今雄風依存。

據說曾有人找來瓦片置於風動石下,選擇適當的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輕輕搖動起來,結果瓦片碎裂,但風動石仍然屹立不動。

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石滾落,屋倒人亡,可風動石卻安然無恙。風動石歷經滄桑,依然斜立如故。這塊奇石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

責任編輯:唐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