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連環違約加銀行雷爆:中國債務明斯基時刻?(圖)

作者:財經冷眼 發表:2020-11-20 09: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0年11月20日訊】債務是金融的永恆話題。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現代金融活動,都是由債務推動,背後都有債務IDE影子。而能否及時還債,又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巨大風險點。當經濟良性循環,企業利潤可以覆蓋企業債務的時候,債務是屬於良性的。可是一旦經濟下行,企業利潤無法覆蓋債務的本息,那麼必然就會出現違約,發生債務雷爆。

最近,國內的債券市場雷爆不斷,感覺都說不過來。今天重點說一下一家大型銀行債務違約的情況,同時也談談幾家國企債務違約的情況,最後再分析一下債務違約反映出的中國經濟深層次的問題,以及未來債務違約的趨勢。

11月10日,永煤控股說因為自己流動資金緊張,10.32億元的債務還不上,構成了實質性違約。永煤控股的控股股東是豫能化集團,持股96.01%,而豫能化集團則是由河南省國資委100%控股,國資背景那是足得不能再足了。本來呢,投資人買它的債券,看中的就是國企背景和資產狀況良好這兩點,但是偏偏還是出了問題。

就算這幾年煤炭價格從高點回落、能源企業的日子越來越緊巴,可永煤一直是AAA的信用等級啊!這個AAA評級啥意思呢?就是評級機構認為,公司還債能力極強,違約風險極低,就像酒店裡的五星評級,差也差不到哪去。人家也不是瞎說,永煤的賬上連現金帶資產加起來有400多億,怎麼看都不像還不起10億元的模樣。

但是賴賬偏偏就發生了。部分債權人透露說,現場的確是有河南國資委和豫能化的人出席,但也只是收走了銀行遞上來的資料,等「散戶」們進場的時候會議已經結束、連名牌都被收走了……

除此之外,在違約之前,永煤才剛剛把手中的部分中原銀行股份無償劃出去了。債都還不起了,還把銀行股份無償給出去了,債權人要沒意見才怪呢。所以,永煤債務違約就點燃了整個債券市場的火藥桶。11月12日當天,永煤兩隻債券跌了90%、母公司跌了86%,一片哀嚎之中市場對信用債的信心跌到了谷底,債券價格暴跌從能源行業蔓延開去。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紫光集團的相關債券也持續大跌。紫光的4只債券分別大跌36%,35%,29%,24%,連清華控股和紫光國微的債券也受到了波及。作為校企老大清華控股下面的嫡系,紫光集團曾經也是國內資本市場中的一棵大樹。這麼些年財大氣粗的紫光一直在過跑馬圈地——買公司、買生產線、買地買樓,最牛的時候甚至動過收購台積電的念頭,儘管花費不菲、但也置辦下了不小的產業,很是風光過一陣子。

不過也就沒過幾年,這些大肆並購最終把紫光拖入了債務的泥潭中來。到今年9月末,紫光集團總債務達527.81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就有328.16億,壓力山大。

而就在借了200多億給恆大作為戰略投資者之後,蘇寧的債券也扛不住了,被市場看空。債券大跌後,蘇寧選擇回購了10億元的債券,來防止發生連鎖反應。

可以說,華晨集團、盛京能源、永城煤電、寶鋼集團以及清華紫光等這些國資背景的企業債接連違約,無異於是一顆顆連環炸彈。類似的公司還有很多,從9月到現在的兩個半月,有49家企業的112只債券違約,規模1080億。

相對於非金融企業的違約,其實金融企業的違約才是最可怕的!最厲害的是包商銀行,11月13日,包商銀行65億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核銷),實質就是違約,債權人的本息都收不回去了,堪稱中國金融史首次,震驚中國債市,威力比前面國企違約更甚。

2019年5月24日,包商銀行因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被中國央行、銀保監會聯合接管,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當然,信用風險只是由頭,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政治)。

11月13日,包商銀行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稱,該行擬於11月13日對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本金實施全額減記,並對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積應付利息不再支付,包商銀行已於11月12日通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授權其在減記執行日進行債權註銷登記操作。說白了,就是不再還債了,作一個登記聲明。這樣的「神操作」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2019年因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被接管的包商銀行這次似乎在劫難逃了
2019年因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被接管的包商銀行這次似乎在劫難逃了(網路圖片)

對於全額減記二級資本債的原因,包商銀行表示,11月11日收到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認定包商銀行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的通知》(《通知》),央行、銀保監會認定該行已經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

那麼什麼叫「無法生存觸發事件」?這是個什麼意思呢?

在2019年5月24日,中國央行、中國銀保監會對包商銀行實施接管的時候,下發了一個通知。《通知》稱,在接管期間,經清產核資,確認包商銀行已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生存。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中國央行和中國銀保監會認定包商銀行這次65億元債務是「無法生存觸發事件」,意味著包商銀行被這65億債務壓垮,就是決定包商銀行破產了。

包商總資產規模高達5500多億,之前是接管,意味著央行還會進行債務兜底。但是這次直接觸發了無法生存的紅線,可能將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些包商銀行的債主們,估計是欲哭無淚了。

所以今年年底到明年,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非金融類的大型企業,包括國企出現債務雷爆違約,也可能會有不少銀行等金融性公司違約。庚子年確實是非同尋常的年份,大災難。

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這麼多大國企、大名企都還不起債違約呢?

說起來,如今這波轟轟烈烈的違約風波,從期限上看基本上都能追溯到2015年。當時的經濟狀況比較複雜,GDP增速不光跌到了7%以下,還被印度給超了,而且外匯儲備大量外流,萬達、安邦、海航等國內大牌企業都是打著出國投資的名義往外轉移資產,當時監管層都很慌。
穩字當頭,咱們最後還是決定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俗稱放水。破天荒將地方政府債納入了央行的貨幣抵押範圍,開始擴張基礎貨幣,同時配合上降息降准,可以說是洪水滔天。2016年之後的一波房地產大漲也是從那裡開始的。

總閘門是打開了,可下面也需要有對應的水龍頭。於是也有了貨幣化棚改、有了公司債擴容,一方面給實體經濟輸血、一方面熨平週期波動,以此來換取可能的增長。

也是在2015年初,證監會發布了《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主要改了兩塊內容。第一個改動的地方是大規模擴大發行主體,將原來發行主體從上市公司擴展到公司製法人。第二個改動的地方是豐富了發行方式,簡化了流程,發債比過去寬鬆很多。
既然有便宜的錢可以用,又沒有嚴格的限制。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大家紛紛發債,有的在國內擴張、有的出海併購,氣勢很足。
比如A股有個上市公司叫天齊鋰業,也是個愛折騰的主,在2018年的時候,他們花了259億人民幣收了一家智利的化工礦業公司股權。當時天齊鋰業的淨資產不過才120億,可以說是蛇吞象。現金不夠用、只能從銀行貸款,收購的項目馬上能賺錢的真不多,折騰了兩年前還沒啥起色,最近天齊鋰業自曝了,說有一筆120億的銀行貸款可能要還不上了。這個雷爆出來,比前面說的還要大 ,是可以拖垮銀行的。

面對這種百億級別的違約,大股東做了什麼呢?減持套現跑路,過去4個月裡,他們一直在賣股票、賣股票,套現了18個億。股民齊罵不要臉,但又有什麼用呢?

類似的事情太多了。一大波錢撒下去,期待中的V型反轉並沒有如期而至,開始大家說是W型增長,這還有點盼頭,後來又分析是L型發展,這就難點了,結果疫情一出現,好像L型也維持不住了,成了倒L形。

看看這幾個月出來的宏觀經濟數據就知道,增長最快的是投資,主要是房地產投資在撐門面。外貿好的也就是健康防疫用品這塊,而消費是相當慘淡的,還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是三駕馬車裡最差的一個。沒有消費,意味著企業的產品沒人買,那麼這些企業到哪裡去回籠資金還債呢?

經濟不行,盈利能力不足,但這不是不還債的理由啊?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大家打開各自的賬戶一看,債主一大堆,銀行賬戶上沒錢,於是紛紛爆雷違約。這就是這一波雷爆的主要原因。

近來,債務違約的國企遠不止一家……
近來,債務違約的國企遠不止一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像這樣的公司還有很多——方正、紫光、華晨、天房、永煤,都曾經是資本市場上響噹噹的名字,如今都成了違約榜單上的難兄難弟,實在是有點不堪。

一般來說,債務問題主要容易出現在三個環節:加槓桿、產能過剩、貨幣緊縮。趕上其中一兩個,操作不當就很容易還不起錢了。

這種事以前沒出現過嗎?其實出現過很多很多次了,那為什麼這一次會這麼集中呢?原因也簡單:因為以前有援手,這一次沒了。援手來自於哪裡呢?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手裡有兩個重要的工具,用得最熟練:一個是地方融資平臺,因為有隱性擔保,可以發債,錢拿來就能花,成本低、非議小;另一個就是地方的大企業,尤其是國企,他們貢獻利稅、就業,典型的比如房地產,這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業績來源,所以地方都很看重。
地方融資平臺和大企業這麼重要,那地方肯定是要鼓勵他們發展的,如果他們借的錢還不上了,這時候地方政府就出面了。

他們做什麼呢?把借錢的幾大銀行和地方的融資平臺、大企業拉到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先支付一部分本金或者展期,各方都退一步,東挪西借沒幾年這個債務問題也就解決了。比如山西省政府就干了很多這樣的事,但是河南省政府就很少,這也是這次永煤有400億的優質資產還違約10億元的主要原因。

有些地方會代為支付,先墊著,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他們有錢,尤其在經濟高速增長、房地產市場繁榮的時候,地方的底氣是很足的。其實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潛規則:剛性兌付。

剛性兌付能掩蓋很多問題,好處也很多,比如評級還會很高,還能連續借款,只要能借到錢,很多事還是好辦的。借新還舊,可以維持很多年不穿幫。
過去這麼多年,很多地方的債務都是這麼處理的,那最近為什麼行不通了呢?原因也很簡單:大環境變了,今年10億還不了,銀行擔心後年你更還不了,很多以前可談的現在不談了,因為預期不如以前,風險意識自然加強了,銀行也要控制風險,自保求生。以前違約地方能兜著,今年估計有點兜不住,多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是斷崖下跌,以前賣地能確保的一大塊收入,現在也不行了。

所以大環境、小環境都決定著過去十幾年習慣的方式行不通了,打破剛兌,地方決定不兜底了,那違約企業接踵而來也就很正常了。

如果從現在雷爆的規模看,還可以控制,但是潛在規模有多大,估計現在沒人能預測這個,壓力現在在銀行一邊,最擔心的就是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正是因為有這個擔心,所以,11月16日中國央行出手了。

債市一片哀嚎之時,央行開展8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超常規操作,中標利率保持2.95%。對沖本月6000億元的到期量後,實現淨投放2000億元,為市場送了一大口奶。8000億,這是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操作,經此消息提振,債市情緒明顯好轉,國債期貨一片飄紅。市場情緒也明顯好轉,三大股指截止收盤,基本收漲收盤。

在債券市場進一步發酵失控之前,中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多層次注入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當然可以穩定市場的恐慌情緒,維護市場信心,謹防情緒崩潰,這對防止債券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有一定的好處。

不要太期望央行會繼續一直大規模超預期釋放流動性,央行不會為了救這些企業而開啟大水漫灌模式,在年底前預計都不會有直接的降准降息,如果不是有此次債市違約的事情,估計央行都不會突然加強流動性釋放。未來央行可能保持中性政策操作,等待年底前財政淨投放平衡格局。

畢竟,大水漫灌的後遺症太重,通脹的風險還不能忽視,央行也需要維持和美元之間的利差,穩定外匯市場。再者,這麼多要救的,也救不過來。債務問題的解決只能靠增強盈利能力來解決,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違約雷爆進行債務出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樣一來,風險就全部到了市場和投資者身上。市場無情,大家有投資債券的,要多留一個心眼兒,千萬不要成為接盤俠!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