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檢討書:你能接受孩子平庸嗎?(圖)

發表:2021-05-18 06: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孩子和家長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5月18日訊】為什麼歷史上那些大人物,更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平庸是什麼?按照《辭海》釋義,平庸指尋常而不突出。

有過來人總結了人生3個階段,或者說是3個境界:第一,接受父母是普通人;第二,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第三,接受孩子是普通人。換句話說,孩子成為普通人是大概率事件,那麼父母就應該以平常心對待他的成長。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整個社會都在販賣焦慮,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快節奏讓父母和孩子一樣疲憊不堪,甚至導致青少年抑鬱症的傳染,所以我們看到了那麼多孩子甚至是小學生想不開而跳樓自殺。

平庸到底是什麼?我們的出人頭地意識造就了哪些問題?為人父母應該秉持一種怎樣的養娃心性?我們如何調整望子成龍的畸變心理?(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北小河FM」,收聽本期播客節目。)

【話題成員】

方玄昌,70後,媒體人

王少華,70後,律師

賀哥,70後,記者

大河孫,80後,記者

大河孫:最近發生了幾件與青少年自殺有關的事。福建一個孩子高考之後,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把通知書拿到父母面前,跟他的父母說「我的任務完成了」,然後就去自殺了。成都49中的那個孩子,也高度懷疑是自殺。

這些事件多多少少跟孩子受到壓力,尤其是學習上的壓力有關係,其壓力來自父母的可能更多一些。我身邊也有類似案例,孩子在上高中,由於出現了心理問題,他的父母已經讓孩子休學在家,雙親輪流在家守著這孩子,怕這孩子自殺。

望子成龍,最後卻是這樣的結果;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看到這樣的新聞會感同身受。所以今天我們的話題是:你會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嗎?

方玄昌:這是拔苗助長的結果。每一個人的潛意識裡都希望孩子不要太差,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潛意識裡都會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生命的一種延續;作為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如果遠遠不如自己,多少會有一些不能接受。

但如果你把自己生命的延續放到一個太高的位置,乃至於用拔苗助長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最後釀成悲劇也就是意料之中的。

更常見的一種情況,一些父母總期望孩子按照自己給他規劃的路線走,這跟拔苗助長其實是一種心態的兩個方面。

王少華:我教育孩子跟大部分人不太一樣。我一直跟孩子們講,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生幾十年誰都不能重來,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別人不能強加給你。我還跟他們強調,你平庸、平凡都無所謂,但好不容易到世界上來一圈,人生在世幾十年,你得抓緊時間去折騰、去體驗,否則,你就虧了。

我為什麼會形成這種想法?是因為我父親曾經對我的要求就跟現在焦慮的那種家長一樣,許多年來他對我這麼平庸地生活著很不滿意,一見到我就唉聲嘆氣,搞得我們父子倆的關係,不開心了很多年。我40歲那年,有一次開車從外地回來,跟我父親講,我40歲前,你不停告訴我應該怎麼生活、應該做什麼;40歲以後,能不能讓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一下?從這種情緒,我反思自己,決不能再像我父親一樣對待孩子,我希望他們的路讓他們自己走,你想平庸你想平凡你自己決定。

如何能反映你可以接受平庸的孩子?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長期考試倒數第一,這時候你還能心平氣和地愛他,去跟他溝通,鼓勵他做很多活動,我認為這就能說明問題,並且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對於我來說,更關心的不是接受不接受平庸,而是孩子開不開心。

有一次我回家,兒子很尷尬地告訴我:「不出你所料,我考了個倒數第一。」當時我愣了一下,說那也不錯,為什麼?第一,你再也沒有退步的空間了,而進步的空間太大了;第二,考倒數第一本來跟考倒數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並沒有什麼區別,就差一分兩分而已,但是倒數第一有好處,以後你長大了,會記得有這麼一件事,我曾經考過倒數第一,它也是一種體驗;第三,考倒數第一的時候我還能坦然面對,這不是一種培養自己面對挫折的方式嗎?最後一點,一個班總有人要考倒數第一,你替大家做了,這不是別人就不用考倒數第一了嗎?反正你考了又沒事,爸爸這樣對你好,你又不用擔心,又替其他同學解決問題了,免去了其他同學回去被家長責罵的風險。

問題在於他只是考了一次倒數第一,如果一直考倒數第一怎麼辦?我也在想這個問題,我覺得實際上也沒什麼,只要他心理健康,能坦然面對,如果他還能夠開開心心的就好了,我也能讓他感覺開心。

賀哥:王律師這些話對我很有啟發。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其實也就是小學水平。我遇到了很多挫折,一旦輔導孩子作業就著急。後來我反思,開始調整對他的預期,現在有了點平常心。但對他的學習態度還是認為要積極。

方玄昌:當前中國整個社會對於孩子都有過度拔高的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前整個社會節奏太快,競爭太激烈,促使父母親都為孩子的將來擔憂,怕他將來在職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在中國歷史上,對於孩子期許非常高的有一個名人,那就是康熙皇帝。康熙治理國家治理得很好,但他的家庭治理卻是一團糟,對太子廢了又立立了又廢,來來回回折騰了那麼多,或許是他始終覺得孩子達不到他的高度。後來有一種說法,認為他選了一個未來之君,就是他的孫子輩的乾隆,選了一個隔代之君。

作為一個帝王,他對孩子期許高一些是有好處的,畢竟在封建世襲制的情況下,一個平庸的國君影響的是整個社會,國君是否平庸,會決定天下的命運。

除了國君,特別牛的那些人,他對孩子的期許自然會降低一些,這是有內在邏輯的,像愛因斯坦,他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超過自己?這顯然不現實。孔子對自己的孩子的期許也很低,這從他給孩子起名字的隨意性也可以大略反映,孔子給孩子起名叫孔鯉,據說是孩子出生的時候,剛好魯王贈送了他一條鯉魚。蘇軾說「人皆生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明確表示希望孩子平庸一些,可以順順利利在官場上混,而不是如他自己一樣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處處受排擠。平庸的人可能反而會混得更好,這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定的規律。

回到剛才說的話題,整個社會節奏太快,競爭過過於激烈,促使我們做父母親的人對孩子有更高的期許,怕他在未來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未來我們看不清楚,一個平庸的孩子有可能會活得更好。這樣想開了,就沒必要再去拔苗助長。

王少華:我更關心的是孩子別因為什麼事不開心。學習學不好還可以再進步,還可以再努力;要是情緒控製出問題的話,就有可能走進死胡同。我經常跟其他家長說,你不要以為跳樓的孩子離你家孩子很遠,實際上我們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你還在瞎指揮瞎要求,真發生了意外,你後悔可來不及。這是普遍性問題,像成都49中這樣的案例是越來越多了,而不是越來越少了。

大河孫:我們現在談論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其實還可以回溯一下,你的父親當年是怎麼期待你的?你作為一個孩子的時候,是怎麼在期望值之下成長起來的?我現在想,我父親是個平凡的人,他最擅長的就是種地,他們當年在生產隊的時候,多次推著小推車去山西拉煤,一車300斤,帶點乾糧帶點水就過去了,晚上在野外露宿,要翻過太行山。在我來說,我如果還是農民,現在不一定能做到這些事情。他能吃苦又勤勞,對我也沒有什麼期望,因為他自己不識字,也不會叫我一定要怎麼樣,他講不出那些道理。反正,我考上大學基本上是靠我自己。

我為什麼不能像我父親對待我那樣,對待我的孩子?我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夠給他一個更好的條件和平臺,我要給他多大的壓力和動力,以及跟他的互動和熏陶?不知道,我現在還在摸索。

對比之下,我能夠體驗到什麼?我能深刻地感覺到我們父子的傳承,比如說我不太怕吃苦,我還比較勤快,脾氣性格也是非常像的,比如說做事一定要麻利、趕緊做完,不會拖延,這種是遺傳過來的。

但是我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老師佈置了一課的生字,當年我兩分鐘肯定寫完了,他兩個鐘頭也寫不完,這我就不能理解了,我說這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怎麼都變了?他還丟三落四,今天橡皮丟了,明天紅領巾丟了,為什麼這樣?後來想想,可能是父母管得太多了,沒有讓他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王少華:我父母算是當地的小小名人,他倆的精神狀態一直是努力向上,我小時候,他們一直忙,根本不關注我的學習。我父母對我的期許,最主要是希望我是向上的,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這樣。我父母的風格是,他們能力可能只有5分,但他們要做到10分;我則是有10分能力做6分就可以了,頂多做到8分,我想這樣能讓自己輕鬆一點。這是我父親對我最大的不滿意,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呢?

我的理念則是,你無論多麼嚴厲地要求自己都可以,但不能要求別人,包括自己的孩子。這種理念貫穿了我對孩子的教育。我經常跟他們講,青春年少的時光,天天都是考試和成績有意思嗎?將來回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時光,就是考試、上輔導班,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就這麼度過了,我是無法接受的。我這個思想實際上反映的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傳遞給了孩子。

大河孫:我現在經常設身處地給孩子考慮,但實際上你依然不能代替孩子的想法。你拿過去的經驗、奮鬥的經驗框套在他身上是不行的,他不認這一套。

王少華:很多父母喜歡教育孩子說,你看我吃那麼多苦,供你吃供你穿,還陪著你上課,你怎麼能不好好學習?我覺得這種因果關係很有問題:你陪著他不都是你自願的嗎?這跟他應該幹什麼有什麼關係?那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因此就對別人道德綁架,對吧?

賀哥:一說這事我和我愛人都得反思,類似於「我陪著你去上輔導班、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還有金錢,你學到什麼云云」,這樣的話我們可能說了不下一百遍。現在說得少了,是因為覺得孩子漸漸懂事了。

王少華:我們有時太過高看自己,其實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過嚴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我覺得負面影響可能更大一點,正面影響非常小。

方玄昌:在我看來,家庭對孩子如果一定要產生影響,最重要的就是價值觀的影響。如果你父母親秉承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並且影響了孩子讓他也延續下去,這個倒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孩子價值觀不正,或者是心術不正,這種情況我是接受不了的。

王少華:我們應該明確,教育孩子是有方法的,它是一門科學。很多父母說你不能說謊,我就想問一下父母,你從小到大都沒說過謊話嗎?為什麼大家把說謊看得這麼重?撒謊,得看它是什麼樣的謊,還有他為什麼要說謊。一個人說謊是需要費心思的,說真話多簡單,因為他害怕說真話帶來的不利後果。所以孩子撒謊,我經常是找原因,而不是因為撒謊這事去懲罰他。

誰小時候沒調皮過?我們經常把孩子的缺點放大,一點點事好像就天塌下來一樣。比如孩子偷了別人一塊橡皮,大了不成賊了嗎?其實哪有那麼嚴重,我小時候就去偷過生產隊的瓜果,大了不也沒成賊是吧?

我經常跟孩子說,你眼前遇到一件事兒,考試考得不好、升學考失敗、沒考到好的學校,等你長大了會發現這都不算個事兒,不算挫折,往後你人生中多的是比這大的挫折。何況孩子這次沒考好,不見得以後考不好;小學沒學好,不見得初中學不好;即便他一直沒學好,也不見得以後生活就不好;即便以後生活工作很差,也不見得生活就沒意思。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女朋友》,男主人翁最後發現自己是平凡的,他父親跟他說,一個人認識到自己是平凡而普通的,非常不容易,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那句話對我衝擊很大,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有夢想,都會以為自己了不起。

大河孫:我記得有人總結過,說人生有幾個境界。你小時候會覺得父母很了不起,長大一點就發現父母其實挺普通的。然後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直到大學畢業,會覺得自己還能做很大的事情。然後隨著不斷碰壁,覺得自己還是個普通人,並且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最後,更大的挑戰是接受你的孩子也是個普通人。

我們總希望孩子一代比一代強,但實際上,你必須得有準備,孩子可能也就是平凡的、平庸的一個人,那又怎麼樣呢?他也是你的孩子,你還得愛他,還得讓他快樂,讓他健康成長。

要承認孩子的平凡平庸實際上很難做到。典型的例子就是傅雷對待傅聰,他就是那種虎媽狼爸,對兒子是很嚴厲的。後來他老了寫家書的時候就後悔了,說當年對傅聰是一種打擊,那是他還不會做爸爸的時期,後來他認識到了這一點已經很晚了。

方玄昌:我剛才說,我們常常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你先接受自己平庸,然後接受孩子平庸,其實也就是接受自己延續的未來平庸。

歷史上那些大人物,會更能接受孩子平庸,這一是很難期望孩子再超過自己,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這一輩子已經活得很精彩了,作為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平凡一些、平庸一些,也可以泰然接受。另外,像我父母親他們在農村裡面務農一輩子,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期許很低,只要能夠健康一些,活得長一些,少受一些苦就不錯了,他們也就很容易把對孩子的期望放得很低。也就是說,在社會最底層掙紮著生活的,和最高端的那些大人物們,這兩端的人都更容易接受平凡、平庸的孩子。

而處於中間的人是最不容易做到這一點的。他們曾經努力過,想出人頭地成為大人物,最後沒有成功,就容易寄希望於自己生命的延續,讓孩子來履行當年自己未曾完成的任務。咱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夾心餅,處於中間狀態,也應該接受自己的孩子未來還是處在中間的狀態。

大河孫:我們每個父母都在拿孩子做實驗,實驗的成功概率並不高,只有少數人成功,所謂的成功也就是按照父母的預期達到了目標。一旦失敗,孩子跳樓了,那是不可接受的,所有的人都是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全現在公眾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