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君專欄】為甚麼說善良比智慧更加重要?(圖)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22-04-19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6個留言 特大

善良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明照亮人心
善良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明照亮人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與人為善」是一種崇高的道德修養,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與人為善」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這話的本意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汲取別人的優點,同別人一道行善。由此可見,善良之心遠比智慧過人更加重要。

古代治水的大禹就善於向別人學習,拋棄自己的缺點,接受別人的長處來改善自己的行為。大禹從種莊稼、做瓦器、做漁夫一直做到天子,從別人那裡吸取了許多優點。因此,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取人之長,共同行善。後來與人為善的語意又有了引申和發展,指的是以善意的態度對待和幫助他人。與人為善,幫助別人,其實就等於幫助了自己。

宋代科學家沈括出賣蘇軾為後人所不齒

如果說蘇軾是中國古今聞名的文學大師,那麼沈括就是中國古代科學界的泰斗。《宋史・沈括傳》稱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論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沈括晚年以平生見聞研究,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而名垂青史。

然而,沈括除了在科學上的非凡成就之外,還有他鮮為人知的另外一面。他還熱衷政治,政治嗅覺靈敏,檢舉揭發他人的政治手段也不一般。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的始作俑者。

西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進行了大刀闊步激進的改革。沈括積極參與變法運動,受到王安石的器重與信任,擔任三司使(國家財政最高長官)和朝廷派出巡察新法執行成果的欽差大臣,他在到處考察後,給王安石和皇上的匯報只是報喜不報憂,一派升平。蘇軾與王安石這位改革宰相觀點卻不一致,和沈括「所看到」的也不一樣。在王安石推行新政如火如荼時期,蘇軾歷數新政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敢於直諫,敢講真話的蘇軾,與新政集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爭辯,自然遭到外放的命運,被下放到杭州擔任通判。

西元1073年,沈括作為欽差大臣到杭州檢查農田水利建設。臨行前向神宗辭行,宋神宗對沈括說:「蘇軾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沈括後來果然按照宋神宗的聖諭對蘇軾「格外關照」。沈括到杭州見到蘇軾後,噓寒一番,回憶「當日在館閣之事」,臨行時他向蘇軾索要新作,沉浸在昔日舊友的醇醪中的蘇軾沒有多想,就把近作許多詩詞,包括後來授人話柄的《山村五絕》、《吳中田為嘆》等均手書一份給沈括。

沈括一回京城,立刻在蘇軾的詩文中尋章摘句找出一些貶低誹謗新政的句子,加以詳細「註釋」後迅速呈送給王安石、宋神宗等,並說蘇軾這些詩句「詞皆訕懟」,如何居心叵測,如何惡意誹謗新政,藐視朝廷諷刺皇上等等,不愧「文字捕快」稱號。沈括此舉,本想取媚王安石和皇上,可沒料到王安石竟置之不理,事久見人心,此時的王安石已經改變了對沈括的看法,他對神宗皇帝說「沈括是一個小人」。正是沈括出賣蘇軾邀功請賞的舉動,才為蘇軾日後陷入「烏臺詩案」險罹殺身之禍點燃了導火索,由此可見,沈括就是「烏臺詩案」的始作俑者。

王安石罷相後,沈括立馬轉身,詆毀新法,與王安石劃清界限,向新宰相吳充上書,痛陳新法弊端,吳充也很看不起沈括為人,就把檢舉王安石的報告遞給了神宗皇帝。神宗一看這不是落井下石嗎?怎麼兩面三刀,朝秦暮楚?於是開始冷遇沈括,後將他出知宣州貶出京城。元祐年間,蘇軾在杭州當差,沈括居然若無其事幾次到蘇軾那裡敘舊,且每次恭恭敬敬禮數周全,但蘇軾已從骨子裡看不起沈括了。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