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祛除體內淤積濕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濕氣重百病生」,大約百分之九十的人體內都有濕氣,濕氣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難以處理。
體內濕氣產生有兩大原因
1、腎氣不足從而蒸騰水液、排泄水液的功能減弱了。
2、脾虛不能充分運化水濕,輸布水液。然後水、津液聚集成濕,停滯成痰濕留在體內。
脾依賴腎陽來運化水濕,體內濕氣與腎陽、脾陽有很大關係。濕氣過盛反過來會損傷陽氣,如脾陽腎陽,從而導致陽虛濕盛。陽虛濕盛的人,舌頭一層厚厚的膩苔,舌頭欠血色甚至無血色。濕氣與腎、脾、肺都有關係,但直接原因是脾,所以我們一般說脾失則生濕。
濕是黏糊糊的 在體內各處會阻礙氣機運行
1、停在體表可以讓人水腫(影響皮膚、肌肉、腠理)。
2、停在經脈可以讓人頭悶頭重,四肢發沉,脖子發緊發僵(影響筋、膜、肌肉)。
3、停在胸口可以讓人胸悶咳喘(影響心肺)。
4、停在中焦可以讓人腹脹滿悶、食慾不振、口膩口甜(影響脾胃)。
5、停在下焦可以讓人便溏、小便不利、白帶黃帶、前列腺(影響腎、膀胱、生殖系統)。
產生濕氣的因素
1、久居潮濕環境。
2、吃過多油膩肥甘食物、暴飲暴食傷脾胃。
3、衣服不夠保暖、熬夜損耗陽氣。
4、長期情緒焦慮、抑鬱影響臟腑運行。
5、不愛運動,體內淤積濕氣多。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愛運動,不愛運動則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重症。
這些習慣都會導致身體陽氣損耗,脾胃功能減弱,從而導致體內水濕停留積聚。
祛濕方法
1、祛濕食療
材料:南瓜籽、淮山藥、黃豆、糙米、薏苡仁、茯苓、胡蘿蔔籽、紅棗打磨成粉混在一起,以開水沖泡來喝,食用時間隨意,一天一次或多次,能健脾益胃,補氣益血,補充人體脾胃運化中所需要的營養,並有效祛除濕氣。
2、祛濕按摩手法
平躺床上,順時針揉動腹部。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黏膩,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3、多喝溫開水
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
4、少吃冷食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寒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
5、少喝酒
愛喝酒是加重「濕毒」的主要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
責任編輯:蓮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