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受余震威胁 拟向浙江移民1万人

发表:2008-05-23 18: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青川余震紧急移民 首个目标浙江一万人

5月22日,由于近期4次6.0级以上余震的震中在青川,青川县的乔庄狮子梁山从中间断裂,威胁到青川5万人口。

国家地震局、国土资源部专家已经于21日紧急赶赴青川,密切检测狮子梁断裂的情况。并已经紧急转移1万紧贴山下安置的人口。

青川位于映秀青川地震带的北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青川因距震中位置较远,一度被忽视,但经过实际损失勘察,目前已经和汶川、北川等县共同被列入极重灾区的范围。

据李浩生透露,截止到22日10点,全县死亡4408人,失踪296人,受伤14302人,全县所有房屋毁损,房石、曲河、木鱼、红光、石坝、马公、苏河等乡镇被夷为平地,25万人受灾。其中,石坝、马公两镇已经绝无重建可能性,必须要异地重建。

同时,青川位于两条地震带上,90%以上是陡坡绝壁,生存条件恶劣。5月21日,青川已经和浙江省应急办公室取得联系,正在商讨向省外移民的可能性,计划移民10000人,首个目标,就是浙江。

狮子梁险情

狮子梁山位于青川县城背后,整个青川县城依狮子梁而建。5月18日,成都 理工大学专家组查看后发现,狮子梁从中一劈为二,中间有一道极长的裂缝,裂缝使得山体严重变形。在变形山体的拉动下,县城北面的山体比南面整体下滑1米多,现在,青川县城街面出现明显下陷,有大量的危石悬吊在半山坡。

专家组经过测量认定,裂缝长约1500米,主要裂缝3条,裂缝带宽约50厘米,高约250米,灾害体厚约50米,灾害体规模约1875万方。

更为凶险的是,在12日大地震后,中强度余震不断袭击青川,迄今已经发生100多次。19日下午,一场5.4级的余震将青川推入危险的边缘--当时,通往青川的必经之路建青线沿线山体崩塌,建青线被泥石流堵住,狮子梁严重晃动,多块巨石从山上滑落。

20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公告称,震区近期仍然可能发生6-7级余震,而且,天气预报也说,未来3天震区可能有中到大雨,如果是这样,那么,本已松动的狮子梁则十分危险。

如果狮子梁北面山体垮塌,青川县城将有一半被埋在山下,而青川目前依然生活着25万受灾民众。这25万受灾民众全部安置在帐篷中,有8个集中安置点。其中,有5万人生活在狮子梁山阴影的笼罩下。

21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地震局专家紧急奔赴青川。经过现场勘察后专家们认为,余震对青川的破坏作用超过了主震,由于狮子梁山的结构已经非常松散,如果再有大的余震,非常可能发生整体的山体垮塌。

21日下午,青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紧急疏散山脚下直接受灾害体威胁的民众近9000人,并24小时派专人监测,设立了危险区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危险区。

考虑移民

青川县位于广元市西北面,北靠甘肃省,东临陕西省,为三省交界处。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处龙门山脉地震带上,最高海拔3837米,90%以上的土地是陡坡绝壁,这里是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的天堂。

由于90%以上的面积都是山坡,这里粮食产量很低,即使没有发生灾害,农民一年所得也仅够果腹而已。

由于四面临山,平坦的地方少,现在青川的灾民安置已经遇到很大的难题。根据青川县委抗震指挥部的决策,对于农村的受灾民众,首先是投亲靠友,搭建可以临时避雨的窝棚,而对那些高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恶劣的受灾民众,指挥部考虑异地安置。

目前,四川广元市的丽州区、元坝县等三个地方,已经在广元市的统一部署下,接收安置了10000名青川受灾民众。

对这些接收过去的受灾民众,广元市常务副市长王菲表示,首先将让他们在安置点搭建临时安置房,承包土地,恢复生产;第二步则是帮助灾民解决永久住处,永久安置。

青川县城内有一大一小两条地震带穿过,一条南起映秀,北抵青川,另外一条在这条地震带的北侧,相对较小。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成都科技大学地质系主任黄润秋昨天在青川考察后认为,青川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将来重建,应考虑异地重建。

在何处重建,目前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眼下的工作首先是受灾民众的安置,要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不发生疫情"的底线。

考虑到青川境内山地贫瘠,又有两条地震带穿过,李浩生表示,21日已经和浙江省应急办公室取得联系,正在商讨向浙江移民的可能性。预计省外移民安置的数量在10000名左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