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空氣質量看「中國模式」(圖)

發表:2011-04-04 12: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Diego Azubel/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2011年2月23日,北京市中心大霧瀰漫,道路擁堵。

發達世界力推「中國模式」的人士往往會以環境惡化作為例子,說明無需進行勞神費力的公開辯論的威權政府擅長解決這類棘手問題。但在一項最新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美兩國的經濟學家對這個論點提出了一些質疑。這份報告調查了中國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環境問題。

該報告是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發布的。研究主題是北京的空氣質量。北京的空氣質量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和之後發生了巨大變化。

奧運會之前,北京花了100多億美元用於清理其一度呈棕色、污染嚴重的陰沉天空。根據這項研究,與前一年的數據相比,中國政府在奧運會期間成功地將空氣質量提高了30%。但在奧運會結束後一年,約60%的改善成果消失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和其他許多人一樣,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的極大改善要歸功於中國的威權體制。他們說,擁有這種政府的國家在受到激勵時,會做出巨大努力來解決問題。報告的作者是北京大學的陳玉宇和Guang Shi,以及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Ginger Zhe Jin和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的庫馬爾(Naresh Kumar)。

作者在報告中稱,中國採取的措施是奧運會有史以來「在淨化空氣方面最大的自然實驗」。這些措施的確規模龐大:煤廠、鋼鐵廠和化工廠被關閉,機動車被限流,汽車排放標準被提高。

外界曾有過質疑,說北京偽造了數據,因為其禁止研究人員採集奧運會場地的污染數據,只發布官方的「每日空氣污染指數」。因此研究人員試圖通過考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衛星採集的污染數據來輔助研究,NASA的衛星每天經過中國兩次。NASA的數據基本證實了中國政府公布的結果。

為何改善成果消失如此之快?作者們說,仍然還是因為中國的威權政治體制。他們說,空氣質量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政策和個人自律的動態相互作用,個人自律也就是一旦社會就更清潔的環境達成共識、民主制度所能實現的那種行為。

他們說,相反,北京的努力大部分來自政府推動,更為密集且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施的;這也許是一個「眼光遠不如民主政府長遠」的威權政府的特色。

但發展中國家的民主體制也沒什麼用武之地。就拿印度來說吧。根據作者們在報告中所說的,印度儘管做出了引人矚目的努力,但仍未能成功改善空氣質量。

這幾位經濟學家提出了經濟學家門常常提到的建議──更多的研究。最近北京的空氣質量並不是極其糟糕。據美國駐華大使館每小時公布一次的監測數據,北京的空氣質量一直是基本「對敏感人群不健康」,部分監測結果是「很不健康」,有一次或兩次的指數是「良好」。北京居民也許希望這種狀況會持續下去,但根據經驗,他們知道是不會如願以償的。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