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究竟姓什麼?

作者:鄧萬祥 發表:2012-04-08 14: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木蘭」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蘭詩》,在這首長達300多字的敘事詩中,生動地描繪出少女木蘭替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而歸的傳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蘭」忠孝雙全、機智勇敢、不慕榮利的巾幗英雄形象。

我們現在說的「木蘭」,通常是指「花木蘭」,即木蘭「花」。然而,《木蘭詩》裡對這位女主人翁的身份並沒有特意說明,只是用「木蘭」二字做了最簡單不過的描述。其中,關於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貫、家世等信息都未曾提及。《木蘭詩》裡的「木蘭」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蘭,或是名字叫木蘭,還是其他什麼稱謂呢?而根據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錄《木蘭詩》的南朝陳代僧人智匠《古今樂錄》裡「木蘭不知名」的記載來看,民歌中最初傳唱的「木蘭」,不過是個籠統的稱呼罷了。既然連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蘭」的真實身份,那麼,後世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是從何而來的?「木蘭」究竟姓什麼呢?

千百年來,木蘭女扮男裝保家衛國的故事早已為人們所熟知,源於對木蘭的深切愛戴,歷朝歷代或賦詩吟詠、或撰文立傳、或作史實考證來讚美木蘭,文人墨客在《木蘭詩》的基礎上,對原有人物和情節不斷地進行潤色、加工和改造,以至於在民歌本身流傳的過程當中,也同時出現了許多近似《木蘭詩》的「仿作」,這些不同版本之間的種種「差異」,也便形成了歷代關於木蘭姓氏的諸多爭論,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木蘭姓「花」,此說始於明代。明末文學家徐渭在雜劇《四聲猿》第三折《雌木蘭》中,第一次給木蘭冠以「花」姓,戲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作品中,徐渭不僅將木蘭本人交代得一清二楚,連家庭成員的情況也介紹得非常詳盡,父親花弧,母親姓袁,「當戶理紅妝」的阿姊稱為花木蓮,「磨刀霍霍向豬羊」的小弟則叫花雄。由於史料上缺乏相應的佐證,「花」姓木蘭顯然是徐渭「改編」而來的。給木蘭取「花」姓,為的是突出戲劇中木蘭女性美的藝術效果,這一觀點在清代《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中得到了證實:「木蘭事雖詳載古樂府。按明有韓貞女事,與木蘭相類,渭蓋因此而作也。木蘭不知名,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明清以後,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再創作,「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日臻完美。迄今為止,上演過木蘭戲的劇種有京劇、越劇、粵劇、昆曲、秦腔、平劇、川劇等20多種,特別是豫劇大師常香玉《花木蘭》的全國巡演,「花木蘭」在民間的影響更加深遠,「花木蘭」這個稱謂在人們心中也逐漸「固定」下來。

再說「朱」姓木蘭。唐白居易在《戲題木蘭花》中云:「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也寫有《題木蘭廟》一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這說明木蘭的故事在唐代已經膾炙人口了。杜詩裡的木蘭廟在今湖北武漢黃陂區木蘭山上,山上至今還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坊等遺址。據《黃陂縣誌》記載:「唐貞觀年間,山北雙龍鎮千戶長朱異得一女,十八歲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英勇征戰十二載……封為將軍,她不受朝祿,回歸故里,終年九十,葬於木蘭山北。」明代焦紱在《焦氏筆乘》中也說:「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塚、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根據上述史料,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木蘭應姓「朱」。

「魏」姓木蘭之說則源於碑刻記載,在河南虞城縣營廓鎮內,現存有記錄木蘭生平故事的古碑刻兩通。一通為元代《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碑,碑文詳細記載了木蘭的身世和歷代修祠情況,此碑立於元寧宗時期(約公元1332年前後),經鑑定確屬元代石刻真品,這也是目前發現記載木蘭事跡的最早碑刻;另一通為清代《孝烈將軍祠辯誤正名記》碑,立於明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碑文上言:「營廓鎮北二里許孝烈將軍祠,乃隋末魏氏女,諱木蘭,未字真人,閨閣奇英者也……」上世紀90年代,虞城縣開始舉辦中國木蘭文化節,與會專家在分析了《木蘭詩》和現存碑刻後認為,木蘭應姓「魏」,故鄉在河南虞城。

此外,還有「韓」姓木蘭、四川閬中人,複姓「木蘭」、鮮卑族人等說法。「木蘭」究竟姓什麼呢?查閱最具權威性的《辭海·詞語分冊》,其解釋為:「木蘭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無確證。」也就是說,木蘭具體姓啥,至少在今天仍然還是個未解之「謎」。的確,《木蘭詩》作為一首口口相傳的民歌,本身就是在無數民間藝人相互傳唱、改編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原始檔案」尚不清晰、又缺乏正史記載的情況下,怎麼可能考證出「木蘭」真實的身份呢?僅憑一些地方縣誌或碑刻記載,便一口咬定木蘭姓甚名誰、家鄉何處,看似是為木蘭找到了「身份證」,卻不免陷入了附會和爭搶名人的怪圈當中。有鑒於此,既然「花木蘭」這個名字已經為大眾所接受,而且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巾幗英雄的形象代言人,那麼,木蘭還是姓「花」的好。

来源:廣州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