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放射,福禍相倚(組圖)

發表:2012-10-14 14: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正如酒精,醫療放射也是把雙刃劍。它固然有無可爭議的優勢:揭露從骨折、肺部病變到腫瘤、心臟缺損等潛在問題;治療、甚至治癒癌症。

但它同時亦藏有嚴重的安全隱患:損傷病人的DNA,在10∼20年後誘發癌症。單獨一項CT(Computed Tomography,計算機斷層攝影)掃瞄,其放射性就是普通X射線的100-500倍。而CT已成為全美四分之三放射暴露(radiation exposure)的來源。據估計,美國有1.5%的癌症都因它而起。

人們逐漸意識到了醫療放射的危害,對日益普遍的放射成像也開始警覺。包括放射科醫師在內的眾多專家呼籲,在決定用放射手段為病人做檢查前請務必三思。

「所有放射成像技術都用得越來越多了,不過CT仍佔絕大多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放射與生物醫學成像專家麗貝卡∙史密斯-賓德曼(Rebecca Smith-Bindman)醫生說:「這顯然是一種大範圍的濫用。每年有10%以上的病人都在接受很高的放射暴露。」

專家表示,平衡利弊才是正確運用醫療放射的關鍵。然而近年來,儘管利用放射技術獲取醫學影像的情況持續瘋長,但平衡觀念卻往往被拋諸腦後。其結果就是耗費了不必要的醫用開支,並給病人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醫生和病人都有責任瞭解放射的利弊,在醫生簽下需要用到放射手段的診療單前仔細審度。

聽到以下事實,病人一定會驚訝:包括CT掃瞄冠狀動脈查找鈣積聚在內的一些最新放射顯影技術,還根本沒用科學設計的臨床試驗檢驗過。因此它們的真正優勢最多也就是個猜測。當前廣泛使用的冠脈掃瞄,其放射量是普通X光胸透的600倍。據專家估計,每10萬名接受過這類掃瞄的男性中會有42人、女性中將有62人因此而日後患上癌症

正常情況下,平均1000 人裡會有420人罹患癌症;但每經過一次心臟CT掃瞄,這個數字就往上加1。儘管看起來風險不高,可這對於那位本來能避免癌症的人來說就太不一樣了。

巨大的變動性也讓情況更為複雜。同樣的操作,在不同醫院、甚至同一醫院不同時間段進行,帶給患者的放射暴露竟可以有10倍以上的差異。

雖然放射誘發癌症是個累積的過程,但沒有人追究一位病人在即將接受新的顯影檢查時已有過多少放射暴露了。就算被問及,也是為了比較新舊結果,而非評估此次放射的危險。

三年前,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的邁克爾·S·勞爾(Michael S. Lauer)醫生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撰文稱:「放射暴露帶來的問題不太容易被發現,其原因是每次放射都被認為是孤立的,每一回的風險都很低、幾乎無法測量,而且任何放射誘發的癌症都是多年後才浮出水面,很難與從前做過的醫學成像檢查聯繫起來。」

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在廣泛地分析了環境及其他危險因素與乳腺癌的關係之後,在去年發布了一份報告,當中指出,唯一有足夠證據證明有損健康的舉措是:停經女性採用激素療法,同時暴露在比一般乳房X光攝影劑量高得多的電離輻射中。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來自宇宙射線、氡氣和地球上放射性元素的背景輻射中,大約每年3毫希(millisieverts,輻射劑量單位)。根據《哈佛健康通訊》(The Harvard Health Letter)報導,至1980年,隨著各種新輻射來源進入人們的生活,如醫療檢測、核電站、放射性沉降物、電視機、電腦顯示器、煙霧探測器以及機場安檢,每年人們接受的輻射量增加了0.5毫希。

然而如今,醫療帶來的輻射已然要趕超背景輻射:平均每年在每人身上增加3毫希。(一次乳房X光攝影為0.7毫希,如果做3D顯影,則劑量加倍。)

這是有因可尋的。私人診所買了昂貴的醫學影像設備後為賺回成本,必須儘可能多地使用。很多大醫院為了顯擺自己擁有最先進高端的疾病探測儀器,即使與其他醫院相距不遠,也要購進同樣的設備——其實全無必要。開診療單的醫生自己當然不受輻射的影響,病人還自認為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現代醫學的便利。

勞爾醫生寫過一篇關於心臟檢查的評論:「很多下單要求患者做影像檢查的醫師並沒有因進行這些意義不明確的操作而招來什麼損失;正相反,他們就靠此服務獲取薪水。患者亦不會抱怨,因為費用是由第三方來承擔。人們都覺得用最前沿的技術來個徹底的檢查。」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醫學成像的大量應用早已超過了原始的經濟動機。史密斯-賓德曼醫生及同事在6月刊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發表了一篇文章:1996∼2010年間,6家大型預付型衛生系統的成像技術使用度飛速上漲,其中CT掃瞄的次數增加了兩倍。然而從財政刺激的方面來講,本應是鼓勵少做,而非多做成像類檢查的。這樣大量地應用放射技術讓接受高度甚至超高度放射暴露的病人比從前多出一倍。

研究指出,截至2010年,每100名成年患者中就有20位接受過CT掃瞄;65∼75歲的患者中,每100人裡有35位。10∼20%用前述放射劑量進行過腦CT掃瞄的兒童,日後患腦癌或白血病的機率增至三倍。

史密斯-賓德曼醫生強烈建議患者參與決定是否進行成像檢查。她說:「患者都應該問問:‘這個檢查的目的是什麼?’‘有必要做麼?’‘是刻不容緩的麼?’」

「法律可以幫助減少、或至少監控放射劑量。」她說。7月開始生效的一項加州法律要求:每個病人做CT掃瞄時用的放射劑量都要記錄在案,偶然用量過多要立刻上報州裡。

如果類似法律能在美國推行,電子病歷就可以幫醫生和病人瞭解已接受的放射暴露,努力在日後減少不必要的成像檢測。

控制放療輻射

放射性療法治療癌症時所用的放射劑量遠高於成像檢測,人們早就知道放療會增加病人日後患另一種癌症的風險。但醫生們往往認為冒這個險是值得的,因為第一要務是把病人從當前的病魔中救出來。

去年,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和休斯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腫瘤》(The Lancet Oncology)上發表了一篇報導:在過去的五年及以上時間裏進行過癌症治療的647672名成年病人中,約8%都因放療而得了第二種癌症。這些人裡有一半以上都曾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倖存者。

正如所料,接受放療的癌症病人越年輕,日後患上第二種癌症的危險越高。且第二種癌症往往與接受到最強放射的器官有關。

近年來,放射專家盡了極大努力減少非目標器官的放射暴露,比如在治療乳腺癌時利用錐形束射線。這樣做應當有助於減少由於放射而引發的第二次癌症

来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