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了?栗戰書保習「定於一尊」 黨媒連唱反調(圖)

作者:李文隆 發表:2018-07-22 10: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習近平和王滬寧
習近平和王滬寧(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7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北戴河會議召開在即,習近平19日離京,在中南海有勢力威脅習權威傳聞四起之際,以栗戰書為首的習的人馬發起「習近平保衛戰」,強調維護習核心「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不過最大黨媒《人民日報》同期連發詭異文章唱反調。而主管宣傳的王滬寧「失蹤」近月,引人猜測。

7月20日,中共《人民日報》刊發一篇奇怪的文章,題目是「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聞過則喜是一種境界」,文章稱「每位同志要修煉挨批評基本功」。

文章引用了毛澤東的話說,對待批評,「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而對挨批評者來說,「既要有容得下尖銳批評的雅量,更要有聞過則改的行動。」當然,毛當年借讓人批評,大搞「引蛇出動」和秋後算帳,證實其所說的是謊言。

另外,16日,《人民日報》也曾發表一篇題為「做一股‘清流’」的評論文章,挑動外界神經。該文炮轟中共一些人慣於搞假大空走浮誇路,並抬出中共已故兩元老彭德懷、張愛萍為敢於「犯上」的「典範」。彭以犯上罵毛著稱,而張當年曾批鄧小平允許軍隊經商。

這兩篇文章之所以敏感,是因為近期中南海正處多事之秋,北京「政變」、元老「逼宮」傳言紛紛,北戴河會議將開,據稱議題包括談「集體領導」,與習近平集權方向大異。

而在種種傳聞爆起之際,7月16日,習的頭號親信栗戰書把持的全國人大常委黨組「集體學習」,栗戰書警告部下要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確保習核心「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

7月18日,中共公安部長趙克志主持召開中共公安部黨委擴大會議時也引用了栗戰書的最後這段話。並稱維護習近平核心地位是中共的「首要任務,也是公安機關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

7月19日,廣東省委書記馬興瑞也在廣東強調堅決維護「習核心地位」。

《蘋果日報》援引流亡美國的學者陳維健說,栗叫出讓習定於一尊,「這種情況是中共建政以來難得奇觀,是黨內鬥爭到了旗鼓相當,難分難解之時。事情撲朔迷離,好戲還在後頭」。

據評論人士鄭誠分析,《人民日報》上述關於批評和挨批評的言論明顯是反擊栗戰書「定於一尊」理論,是在用毛澤東壓習近平。《人民日報》膽敢劍指習近平,肯定後臺夠強硬。

本月早前外界指出《人民日報》罕有頭版標題不見「習近平」,為了反擊流言,該報16日頭版全版四分之三報導習,對外宣示「習權在握」。現在黨的喉舌的同期出現不同聲音「打架」,令人詫異,主管宣傳的現任常委王滬寧再次成為猜測焦點。

踏入7月以來,中南海流言紛飛,矛頭甚至指向「三朝帝師」王滬寧,眾多未經證實的流言包括「意識形態大總管王滬寧下臺」、「王滬寧成中美貿易戰箭靶,丁薛祥代理職務」、「習棄王(滬寧)保劉(鶴)」等。

自7月4日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後,王滬寧再也沒有露面。

7月12日,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在北京召開「黨的政治建設」會議,習近平作出批示,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書記丁薛祥出席會議。但是,主管黨務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卻沒有出席,引發外界關注。

另據中共官媒報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7月19日偕夫人彭麗媛離開北京,開始出訪阿聯酋和非洲4國。陪同習近平出訪非洲的中共官員包括:中辦主任丁薛祥,外辦主任楊潔篪,外長王毅,發改委主任何立峰。王滬寧沒有隨行,而此前曾隨習近平參加了多次外事活動的王滬寧是「標配隨從」之一。

時評人士陳破空在自媒體分析說,中共十九大後的半年多里,王滬寧成了中共7名常委中,除習近平之外,露臉最多、風頭最健的政治局常委。但最近沒有王滬寧公開露面的報導,很不尋常。中南海最新的動向,可能是針對王滬寧開展的「清君側」行動。

另一分析者張懷玉認為,王滬寧首先是由曾慶紅推薦給江澤民的。王滬寧成了江澤民的大筆桿子後,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幫江澤民拼湊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王滬寧因此被稱為江澤民的「政治化裝師」。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早已臭不可聞。江澤民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最邪惡的政治流氓,曾慶紅被認為是江澤民的「狗頭軍師」。能被這兩個人看中的人,會是一個什麼人?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