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你去Google還是圖書館?

發表:2005-03-03 01: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些密歇根圖書系統的內部人士擔憂,Google的計畫會讓大學的館藏失去獨特性,而變成龐大資料庫的普通一部分。

"掃瞄過的東西只能讓你瞭解到事情的局部,整卷整卷的文獻是不可以全部掃瞄的。我 經常回憶起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紳士在圖書館中親眼目睹,一位學者竟然在輕輕地聞一本書。我要說,人對於書籍的眷戀,就好像那些在霍亂流行時期曾用醋來預防過疾病的人,一輩子都不能忘懷醋的芳香一樣。"

當你需要查找資料的時候,下意識的動作是打開IE瀏覽器,登陸Google,還是匆匆出門,去圖書館找個究竟?

作為全球知名的搜索網路,Google正計畫將牛津大學、密歇根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等幾家頂級研究性圖書館的館藏著作轉化成為電子文件,放到網上讓人們免費搜索閱讀。在很多人看來,Google的這個計畫是踏出了建立全球虛擬圖書館的第一步。

□拓寬視野,還是打亂章法?

根據《紐約時報》近日所做的一些調查顯示,很多學者、圖書管理員都對Google的這一計畫表示了贊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信息學教授保羅.達蓋德稱讚說,這一計畫的推行,將以最快的速度打破世界頂級圖書館之間的禁忌之牆。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的人文學院院長大衛.納索也表示,通過關鍵詞來搜索書藉以及研究文獻,不僅可以縮短學術研究成果傳播的時間、減少傳播過程中所花費的金錢,同時以一種十分便捷的方式拓寬了科學家們研究的視野。

沒有人敢大膽預言,未來的世界可以不需要實際存在的圖書館,因此面對一片贊同的聲音,持反對意見的人們提出了他們的疑問。作為美國文件協會主席,倫達.C.金默森先生獲悉這個消息之後的第一反應是:"他們究竟想幹什麼?!"

對於Google公司的這項計畫,金默森先生明顯懷有憂慮。由誰來揀選這些資源?誰來進行管理和鑒別的工作,以此預防成千上萬可能會發生的斷章取義? Google的用戶會不會因為使用了網路圖書館而最終舍棄了通過閱讀一本書、查閱一份歷史資料,然後在漫長的研究中尋獲珍寶的喜悅?這些搜索文獻會不會經過一定的改良,來減輕那些已經陷身書海的學生的困擾?如何鑒別網路資源的真偽?在傳統的圖書館中,圖書管理員通過專業的圖書歸類方式,讓人們更方便地揀選所需要的資料,在Google推行的這種計畫中,這些圖書管理員將充當什麼角色?他們是否也會加入合作,來刪減信息中的冗余部分?

即便是Google合作的那些大學和圖書館,也各自持有不同的態度。Google跟每個圖書館的合約都有輕微的不同。

例如他們將會從斯坦福大學挑選800萬本圖書;而在跟密歇根大學簽訂的合約中,圖書的數量也達到了700萬冊;在跟哈佛大學最初合作的過程中,只能選取4萬冊圖書;跟牛津大學圖書館的合約中更明言規定,1900年以前出版的圖書只能限量取用。相對於一些大學圖書館在書籍取用數量以及範圍上的限制,紐約公共圖書館卻慷慨地將一些沒有版許可權制、易碎的珍貴館藏都提交了出來,因為該圖書館的官員認為,或許很多學者會對這些資料感興趣。

有一些被採訪的學者們擔心,對於那些1923年之後在美國出版的受到版權保護的書籍,Google並沒有辦法完全複製到網路中。對此,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的人文學院的納索院長表示,現在的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習慣了閱讀文獻的摘錄片斷,而不是閱讀整篇文獻。

□取而代之,還是強強聯合?

"(Google)這項計畫以一種奇妙的方式虜獲了人們的想像力。"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出版研究院院長凱特.威登博格表示,"到底是對還是錯,不是唯一的問題,也都不是唯一的答案。"

2004年,威登博格女士的研究小組完成了一項歷時3年的有關研究習慣的調查,其調查對象是來自不同城市的1233名學生。這份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取用電子資源已經成為學生採集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尤其是那些大學生。

另外,威登博格女士指出,一個強大資料庫的好處在於,它能讓學生更便捷地進行跨學科研究,變換教授提出的問題,給出更為生動豐富的回答。她舉了一個例子,例如一個有關"風土人情變化"的論題,同時涉及到政治問題以及自然科學,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在哥倫比亞大學,關於這兩方面的圖書分別存放於兩幢不同的大樓裡面,學生如果只是通過去圖書館取閱圖書來蒐集資料,自然要大費周章。

由於大部分學生對於如何確認網路資源的可信性仍然存有疑惑,所以,威登博格女士認為,建立網路虛擬圖書館並不會真正損害到那些擁有珍貴書面資料的頂級圖書館的威望。她說:"我反而比較擔心那些在圖書館以外的地方,譬如博物館和檔案室中保存著的大量原始文件的安全。"

只是最後,威登博格女士也承認,"但是我也發現,圖書館確實可以幫助人們提出問題,同時又找到答案。在虛擬的世界中,將由誰來充當一個這樣的角色?"

而作為反對聲音,美國文件協會主席金默森先生表示,在理論上,他是支持Google的這一計畫的,但是同時他更強調:"掃瞄過的東西只能讓你瞭解到事情的局部,整卷整卷的文獻是不可以全部掃瞄的。我經常回憶起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紳士在圖書館中親眼目睹,一位學者竟然在輕輕地聞一本書。我要說,人對於書籍的眷戀,就好像那些在霍亂流行時期曾用醋來預防過疾病的人,一輩子都不能忘懷醋的芳香一樣。"

普林斯頓大學的歷史學教授羅伯特.丹頓對金默森先生的觀點表示贊同。丹頓教授正在撰寫一本有關書籍歷史的著作,他表示一個專業的研究者可以憑藉察看書籍裝訂的方式以及紙的質量就能判斷出這本書是由哪個出版社在什麼時期出版的,甚至能夠覺查到有些怎麼樣的人借閱過這本書。說起Google的這項計畫,他對Google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圖書館都留有了餘地,"或許,大家對於這項創舉存在一種誤解。以為只要進行這項計畫,所有的學問就都凝聚到我們的指尖上來了。"

作為紐約公共圖書館館長,保羅.李克勒克先生以圖書館的現狀為實例,特意說明:"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只能二選一的情況。現在的圖書館都已經得到了網路的改造,圖書館也同樣需要進行信息的收集、分類和儲藏。就好像電視不能取代收音機,錄像帶和DVD不會讓人們放棄去電影院,同樣地,看一本就在手邊的書還是比上網容易。每年有來自 200個不同國家和地域的人登錄紐約公共圖書館的網站,我們一年的點擊率達到75000萬次,而且我們從來沒有為我們的網站做過任何市場公關或是廣告活動。這就是網路,這個新興元素為圖書館帶來的益處。去年,有1300萬名讀者來我們圖書館借閱圖書,我們為讀者提供了多樣性的服務,既包括現實生活中的,也包括虛擬世界中的。網路的發展對人類智慧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獨霸一方,還是融會貫通?

美國圖書館協會主席卡羅爾.佈雷.卡西安諾一直強調,地方圖書館應該更接近當地民眾的閱讀要求,而不是簡單地提供千篇一律的書籍。這也就意味著圖書館之間也需要加強合作。而從某種角度來講,網路的發展除了可以便於圖書館之間的聯合寫作,甚至也為圖書館在選擇書籍方面給出了一種指引,例如現在的圖書館開始越來越少對外販售指導性書籍,因為這些資料大多數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得。

卡西安諾女士還向媒體公布了這樣的一個數據,在美國,過去的10年中,去圖書館借閱書籍的人數翻了一番,一年內達到12億人次。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來尋求幫助,整理資料。"很多人說,我把東西放到Google上,獲得了4萬個點擊率。4萬個跟12億相比,孰多孰少其實一目瞭然。"因此,所謂"網路會最終侵犯乃至取代圖書館"的看法,在她這裡變得不屑一談,正是因為圖書館有著網路不可取代的特異性,圖書館才能更加長久地存在下去。

另外,很多大學領導都開始意識到,對很多人來說,如果一條信息沒有被公布到網上,那麼這條信息就不算是存在過。密歇根大學教務長以及學術事務執行副校長保羅.卡朗特表示很多大學都很想把學校裡面的館藏資料數字化,並希望大學在購買書籍的時候能夠互相合作,以此來避免在不斷增長的知識世界中,再增添冗余資料。而Google的計畫正好符合了大學的要求。

卡朗特先生承認有些密歇根圖書系統的內部人士擔憂,Google的計畫會讓大學的館藏失去獨特性,而變成龐大資料庫的普通一部分。但是他堅持認為,Google的計畫反而是一種良好的廣告形式,會讓更多的人走進圖書館。"圖書管理員還是會繼續負責收藏和整理我們現有的資源,很多學者都會上網,然後發現,『我得親自去看看那本原著 ',然後來到圖書館。"

卡朗特先生甚至預想,在20年內,大量的收藏資料將會被各種不同的機構資源共享,"當世界上有無數人想看看《到燈塔去》那本書的時候,實際上我們並不需要真實地去將這本由一個社會學家在1951年寫成的專論重新印製無數冊。"

21世紀經濟報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