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盜墓團夥裝備現代化 考古發現緣於盜墓(組圖)

發表:2006-12-12 00: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張家川戰國墓葬一號墓坑內出土的銅馬車

甘肅盜墓團夥裝備現代化 考古發現緣於盜墓

  這些日子,甘肅省文物部門正醞釀將張家川戰國墓葬和埋葬秦始皇先祖的禮縣大堡子山西垂陵區,聯合申報今年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西垂陵區的發現並非考古界的業績,而是緣於十分猖獗的盜墓黑風。」甘肅省考古所考古部主任祝中熹說。

  無獨有偶,張家川戰國墓葬的亮相也起因於盜墓。

  屢遭群體性盜挖

  盜墓者狂吃文物「盛宴」

  12月10日,甘肅張家川戰國中後期大型古墓已發掘了3個多月。這一古墓先後出土了金、銀、銅、鐵、骨、陶等殉葬器物逾500件,綠松石、瑪瑙和琉璃等文物多達800餘件。在兩座墓坑裡還發現了10輛與眾不同的二輪馬車,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古墓的發掘要追溯到8月4日。當天凌晨2時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桃源村一村民糾集本縣城和清水縣的3名男子,來到自家的責任田裡開始盜掘古墓。就在他們「挑燈夜戰」時,接到報案的張家川縣公安局民警來到現場,將3名盜墓賊當場抓獲。這使國內罕見的張家川戰國墓葬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據瞭解,張家川戰國墓地被犯罪份子覬覦已久,近兩年來屢遭盜掘。除已發掘的3個墓坑外,當地仍有大量未被發掘的墓葬。這些墓葬地處偏僻且海拔較高,交通不便,時下已進入霜凍期,解決今冬明春的保護事項迫在眉睫,需要武警部隊或公安人員強力看護。桃園村及周邊墓葬的清理時時處於別有企圖者的監視之下……

  這種情況並不是沒有先例。上世紀80年代末,盜墓風在禮縣大堡子山西垂陵區愈刮愈烈,到1993年達到高潮。當時,全縣36個鄉鎮中有18個鄉鎮56個村的人參與其中,最多時一次出動300人,以至於山坡上赫然出現了餐飲攤位。大堡子山西垂陵區埋葬著秦始皇的先祖,具有重要文物價值。在盜挖中,珍貴的禮樂石磬被當場砸成碎塊,帶有精美圖案紋飾的金器被當場以每克85元的價格賣掉,許多器物已流向海外市場。

  考古學家戴春陽曾這樣描寫被瘋狂盜挖9個月後的大堡子山:「整個山坡滿目狼藉,遍佈密如魚鱗、深淺不一、大小不等的盜洞。」這位學者用「顫慄」二字來形容他當時極度痛惜的心情。

  但10多年後,盜掘仍在繼續。今年5月以來,禮縣西山遺址連續發生盜掘古墓葬案件。在由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5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勘探區內,就有5座古墓葬遭盜掘,在盜洞內發現大量殘碎陶片……

犯罪形成專業化

  保護難追盜賊腳步

  有人說:「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陝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據甘肅省文物局有關人士介紹,甘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根據文物普查統計,全省共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2萬多處,選入《中國文物地圖集》的有13284處。

  在暴利的驅動下,豐富而又珍貴的文物使一些不法份子鋌而走險。「甘肅14個市州中有12個發生過盜竊、倒賣文物案件。文物蘊藏豐富的酒泉、張掖、武威、慶陽、天水等市成為文物犯罪活動較為嚴重的地區。」甘肅省公安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從1998年至2005年,全省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7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83人,收繳各類文物1959件。

  「犯罪份子大都具有較高的文物專業知識,不僅反偵查能力強,而且已經形成集團化、專業化、裝備現代化的特點。」據公安人員介紹,從已破獲的案件分析,犯罪份子形成了盜竊、運輸、倒賣、走私、出境「一條龍」,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文物犯罪網路。

  許多犯罪團夥的通訊手段強於文物保護工作者。他們用衛星定位儀、雷達聯繫,出入有專車,甚至在和執法隊員對抗時的武器也更先進。有盜墓分子為了作案,把踩好的點圈起來建成工廠,故意讓煙囪冒煙偽裝正常生產,在裡面瘋狂盜寶。而文物部門對文物分布範圍勘查不全面不徹底,也在一定程度上讓盜墓分子搶佔了先機。甘肅省博物館研究員初世賓認為:「對方是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與管理部門軀體龐大、行動遲緩形成鮮明對比,文物保護時常追不上盜墓賊的腳步……」

  「唐僧肉」人人可吃

  文物保護原則亟待完善

  客觀上,甘肅省大量文物藏在深山、埋在地下、隱在民間,或分布在絲綢之路、黃河沿線、長城內外,保護難度大。與此同時,由於經濟水平相對滯後,保護經費捉襟見肘,甘肅省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野外文物監控和管理機制。文物所在的縣區多為國家級或省級扶貧縣區,財政狀況困難,地方博物館獨立開展工作的很少。只有發生野外文物損毀或被盜時,才能爭取一點當地政府或省文物主管部門的資金,採取有限的補救措施。「大堡子山被盜墓分子挖開前,文物部門根本就不知道那裡有文物,更別說保護了……」初世賓說。

  近年來,各色人群紛紛加入盜掘文物行列。在一些文物富集地區,有些農民每到農閑季節就把盜掘古墓和古遺址作為增收「副業」,甚至還出現了「盜墓專業村」和「盜墓專業戶」。有的地方官員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居然認為「盜墓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手段。」西垂陵區被挖得滿地窟窿,當地政府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及時制止。

  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盜墓分子總是先於文保部門而頻頻得手?原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文治介紹說,相當長時期以來,專家倡導我國文物保護奉行「埋在地下就是最好的保護方式」的原則,不少地下文物一直是被動發掘的。事實證明,這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文物保護制度體系亟待完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