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作者:十八公 發表:2009-08-08 22: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

新疆的第一印象,從幼時姐姐唱的那首《我們新疆好地方》而來: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荒灘變良田,積雪溶化灌農莊......我們美麗的田園,我們可愛的家鄉。"

幾個少女身著色彩鮮艷的坎肩長裙,鑲滿珠子的維吾爾族小帽下瀑布般的辮子,在冬不拉和手鼓聲中旋轉飛舞,單單節奏就讓我這三歲小兒興奮得滿地打滾。

那時新疆舞熱門,《庫爾班大叔你到哪裡去?》和《亞克西》(維語:好)更是學校單位逢年過節的保留節目。終於有一天,幼兒園與蘇聯專家團聯歡六、一兒童節。金髮碧眼的小朋友在手風琴伴奏下唱俄語《喀秋莎》,黃皮膚黑眼珠的娃娃們跳維吾爾《亞克西》:"伊犁河水翻波浪,灌溉著牧場和牛羊,邊防戰士駐守在河岸上呀,來往的人們喜洋洋。亞克亞克西,什麼亞克西呀?來往的人們喜洋洋!"翹著八字鬍,帶著小花帽,束腰短靴的十八公在八個美眉擁簇中,頓足、搖頭、擺肩,用今天的話講,酷斃了。

直到中學時代,才明白這些很正統的歌詞,無非套用了民歌曲調,頌揚共產黨解放軍進疆,鎮守邊關,改造西域,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革命歌曲大家唱》裡全有。但心目中維吾爾人樂天、熱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印象已然生根。《阿凡提的故事》裡,那個機智幽默的農民工,鬥嘴也常常佔了巴依(地主)和毛拉(宗教長老)的上風。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雖有定例的好人壞蛋之分,但大街小巷,讓男女老少鍾情的,卻是一對戀人古蘭丹姆和阿米爾深情對唱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其威力之大,連貴為一國的漢族總理,也難以自己,不忍離去"紅得好像燃燒的火"一般的愛情詠嘆,跟著燜騷了一回。雖然同是戎裝的革命軍人,雖然也講階級鬥爭,但那幽幽琴聲中的婉轉低吟,那維族人特有的面容與眼神,那玄色緊裹而又飄逸的伊斯蘭女性服飾,那帕米爾高原上橫槍躍馬奔放的雄性氣息,竟活生生地給這個本來沒有什麼色彩的黑白畫面注入了巨大的另類因素,讓人心馳神往,讓人柔情蜜意,讓人感覺和體念到 --美。難怪文革時它因"小資,人性"被狠批,絕對是罪有應得。

文革後,過去被禁的許多正宗新疆民歌,包括"西部歌王"王洛賓早年收集改編的東西,被"解放"出來。儘管其內容尺度雖遠超《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卻無一能達到它當年對中國大陸的心靈震撼級別。背景不同,反差也就不一樣。回想起來,那個時代能夠與之看齊的,恐怕只有文革中《列寧在1918》裡短暫出現的《天鵝湖》片斷。儘管後者以感官效應為主--當時中國無產大眾和初進彼得堡皇家劇院的布爾什維克水兵覺悟一致,都被緊身衣下若隱若現的線條搞得革命情緒高漲。但若把兩者仔細一比,真假古蘭丹姆與英俊小夥,黑白天鵝與翩翩王子,其間的異曲同工,便不言自喻。不能不嘆服歷史的手筆,以革命的名義,將"人類永恆的主題",通過塞外邊陲少數民族歌聲和異國宮廷舞蹈,在那個嚴加禁止的紅色年代,鬼使神差般地與龍的傳人來了一次"意識流"。

 (二)

現實中的新疆,少了些浪漫。

大姑媽的兒子,63年上海高中畢業,學業優異,成份不及格。胸前一朵大紅花,被弄堂裡的積極份子阿叔阿娘敲鑼打鼓送去了新疆建設兵團。表哥遠方來信,邀小弟弟去阿克蘇嘗哈密瓜,同跳"亞克西"。八年後再見他,當年的滬上小生蕩然無存,身邊多了個"阿拉"知青女友。想回上海沒門,80年代夫婦倆才千辛萬苦落戶到姑父原籍河南開封。才過不惑之年,表哥已是霜滿兩鬢。

大舅家三哥,運氣好些。50年代初中畢業,從工廠學徒直接保送清華學核物理,曲線救國。畢業後留校,和數學系當助教的女同學共結連理。後來老毛要"搞一點原子彈",年輕有為的三哥又被選中,成為羅布泊攻堅梯隊裡唯一"非紅五類"出身成員,小夫妻也從此天涯各一。當戈壁灘升起第一朵蘑菇雲,這對"牛郎織女"的愛情結晶才落地。偶回老家探親,祖母近在咫尺,三哥因其地主成份不敢上門,直到她老死。"六孃"是唯一能見的長輩親戚。但他前腳一走,馬上就有人來詢問母親,時間地點內容一一記錄,拿回去和三哥的匯報對照。文革後終於調回母校評上職稱,結束了"地下黨"生涯,哥嫂在中關村安度餘生。

於是乎,邊關一方,又增添了流放禁地的痛楚神秘。古有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後繼"牧馬人"右派和"支邊"青年。漢人要麼是倒了霉撞了牆被發配到此,要麼肩負重任,身不由己。幾番磨礪,便個個有吐不完的苦水。所以,後來一提"風吹草低見牛羊",就不由自主聯想起那些餓得皮包骨,腰纏老羊皮的愛國者,傍著乾枯胡楊,在風沙瀰漫中遙望中原,憂國憂民思故鄉的悲涼辛酸。日前尊貴的駐英大使女士在《衛報》上奉旨解讀新疆,也點到這一名句,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

當然也有例外:歷代封疆大臣,如盛世才之流。對於他們,新疆地肥水美,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年前讀老家縣誌,還有祖父民國早年在伊犁拒外放貪官行賄的記載。

至於當地"少數"民族,官方公布,早於1962年,就有幾十萬維民,不顧邊防軍弟兄守衛岸上,倒騎著毛驢兒被"蘇修策反"到伊犁河另一側。歌中這麼好的地方,又是祖宗八代的老家,還往外跑?據說這跟漢族首長的軍人脾氣很有關係。

90年代,哈佛大學迪朗教授因疆人食鹽缺碘,流行大脖子病和兒童身心發育不全,在和田地區展開防治工作。豈料常規的碘片被維人堅拒,擔心那是讓他們斷子絕孫的毒藥,連本族醫生也奈何不得。最後迪朗冥思苦想,出了個絕招,把大量的碘讓警察守護著放到灌溉渠裡,才解決了難題。為此他獲國際大獎。不過迪朗私下里奇怪:為什麼維人這樣不信任當局?為什麼只准漢族人員出國進修,哪怕專家們最賞識的是那個維族小夥?難道這年輕人已有"分裂恐怖份子"嫌疑?

"自治"的塞北江南,雲遮霧障。維人漢民,兩股道上跑車。天山上的紅花,帶著血色。

 (三)

異國他鄉,炎黃子孫以傳揚華夏文明為己任。

洋插隊不久,我操著尚不流利的英語向小學生和家長們講述那遙遠東方的巨龍: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族人口最多......幻燈片中,也有維吾爾姑娘起舞,配著《花兒為什麼這樣紅?》。Oh,how beautiful!洋麵孔們讚嘆,自已也有些得意。

一隻小手舉起:你們漢人,平時跳什麼舞?十八公腦筋急轉:丟手巾,排排坐,向前進,忠字舞,秧歌,紅綢,水袖......都不對口!突然間口乾舌燥,手足無措,結結巴巴:他們...會跳...我們...也...欣賞...

童言無忌,一語道破泱泱大漢民族,竟沒有一樣東西可以信手拈來,任人起舞。

記事中,一切都是集體動作:循規蹈矩,成方成圓,聲勢浩大,氣壯山河。從音樂史詩《東方紅》,到鳥巢奧運開幕。想祖先也曾"擊節起舞",何時起,開始纏足自宮,"進化"成"非禮勿"的犬儒盲奴,只剩下討主子歡心的三呼跪拜,小腳碎步,個個戴付"紙枷鎖"?

長歌當舞,長歌當哭!

我們歷來自視高人一等,他人都作蠻族番邦,瞧不上眼--除了近代的洋大人。就連開明的澳洲華人藝術家,雖反對暴力解決問題,也覺維族落後,當用"軟手段 ""同化"一下,才可與時俱進。似乎那些絲綢路上的好漢,本無力在聚寶盆上養家,非要到內地賣羊肉串求生。好像我們有了"至聖先師",別人就不該光拜"真主活佛"。更別提全球化時代,舍了啃漢堡包,挎LV袋,先富起來的漢人掮客,這幫土包子怎麼和世界接軌?

那麼,海外華人受窩囊氣,也因"洋化"自己努力不夠?或者非要朝別人吼一句:"你們的,向爺們的,看齊!"才是出息?硬邦邦,假惺惺,皆與平等無緣,勸君將心比心。

"精英"尚且如此,可見中國特色的種族偏見與弱勢歧視是何等根深蒂固。中央情結加二奶心態,亟待"扶正",好一統天下,萬方臣民。

回望神州,藏蒙回壯,羌苗傣彞,哪個少數民族不是信步由韁,豁達開朗,多彩多姿,自由自在高於一切?他們的粗獷率直,較之我們的市儈功利,也許更靠攏自然真諦,接近人心、人情、人性。不管文化荒蕪的當年,還是物慾橫流的今天,正因那遠離塵囂的高山流水,風光人文,世間的疲憊才得洗滌,掙扎的靈魂才得安撫。難道這些,都要"化"去?人與人不同,一界平常心。古今中外,欲征服他人的民族,無一逃脫歷史的嘲弄。

而坐山觀虎,引蛇出洞,拿民族糾紛掩社會不公,揪境內外"黑手"捂官家羞處,靠坦克彈壓除"刁民暴徒",借莫名冤魂表"英雄""正義",繼之漁翁得利,談笑凱歌,江山穩坐,乃"人治者"老生常談,拿手好戲,別有用心。

走進21世紀,幾朵艷麗,點綴專制鐵血紅黑之間,殘液欲滴。胡天六月的飛雪,浸潤著理性公正的芳草,萋萋於田間山野。願中華各族同胞在世代生息的土地上,有朝一日能無拘無束,載歌載舞:這是我可愛的家鄉,亞克西!



本文分析不代表看中國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文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