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作者:十八公 发表:2009-08-08 22: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

新疆的第一印象,从幼时姐姐唱的那首《我们新疆好地方》而来: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荒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几个少女身着色彩鲜艳的坎肩长裙,镶满珠子的维吾尔族小帽下瀑布般的辫子,在冬不拉和手鼓声中旋转飞舞,单单节奏就让我这三岁小儿兴奋得满地打滚。

那时新疆舞热门,《库尔班大叔你到哪里去?》和《亚克西》(维语:好)更是学校单位逢年过节的保留节目。终于有一天,幼儿园与苏联专家团联欢六、一儿童节。金发碧眼的小朋友在手风琴伴奏下唱俄语《喀秋莎》,黄皮肤黑眼珠的娃娃们跳维吾尔《亚克西》:"伊犁河水翻波浪,灌溉着牧场和牛羊,边防战士驻守在河岸上呀,来往的人们喜洋洋。亚克亚克西,什么亚克西呀?来往的人们喜洋洋!"翘着八字胡,带着小花帽,束腰短靴的十八公在八个美眉拥簇中,顿足、摇头、摆肩,用今天的话讲,酷毙了。

直到中学时代,才明白这些很正统的歌词,无非套用了民歌曲调,颂扬共产党解放军进疆,镇守边关,改造西域,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革命歌曲大家唱》里全有。但心目中维吾尔人乐天、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印象已然生根。《阿凡提的故事》里,那个机智幽默的农民工,斗嘴也常常占了巴依(地主)和毛拉(宗教长老)的上风。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虽有定例的好人坏蛋之分,但大街小巷,让男女老少钟情的,却是一对恋人古兰丹姆和阿米尔深情对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其威力之大,连贵为一国的汉族总理,也难以自己,不忍离去"红得好像燃烧的火"一般的爱情咏叹,跟着焖骚了一回。虽然同是戎装的革命军人,虽然也讲阶级斗争,但那幽幽琴声中的婉转低吟,那维族人特有的面容与眼神,那玄色紧裹而又飘逸的伊斯兰女性服饰,那帕米尔高原上横枪跃马奔放的雄性气息,竟活生生地给这个本来没有什么色彩的黑白画面注入了巨大的另类因素,让人心驰神往,让人柔情蜜意,让人感觉和体念到 --美。难怪文革时它因"小资,人性"被狠批,绝对是罪有应得。

文革后,过去被禁的许多正宗新疆民歌,包括"西部歌王"王洛宾早年收集改编的东西,被"解放"出来。尽管其内容尺度虽远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却无一能达到它当年对中国大陆的心灵震撼级别。背景不同,反差也就不一样。回想起来,那个时代能够与之看齐的,恐怕只有文革中《列宁在1918》里短暂出现的《天鹅湖》片断。尽管后者以感官效应为主--当时中国无产大众和初进彼得堡皇家剧院的布尔什维克水兵觉悟一致,都被紧身衣下若隐若现的线条搞得革命情绪高涨。但若把两者仔细一比,真假古兰丹姆与英俊小伙,黑白天鹅与翩翩王子,其间的异曲同工,便不言自喻。不能不叹服历史的手笔,以革命的名义,将"人类永恒的主题",通过塞外边陲少数民族歌声和异国宫廷舞蹈,在那个严加禁止的红色年代,鬼使神差般地与龙的传人来了一次"意识流"。

 (二)

现实中的新疆,少了些浪漫。

大姑妈的儿子,63年上海高中毕业,学业优异,成份不及格。胸前一朵大红花,被弄堂里的积极分子阿叔阿娘敲锣打鼓送去了新疆建设兵团。表哥远方来信,邀小弟弟去阿克苏尝哈密瓜,同跳"亚克西"。八年后再见他,当年的沪上小生荡然无存,身边多了个"阿拉"知青女友。想回上海没门,80年代夫妇俩才千辛万苦落户到姑父原籍河南开封。才过不惑之年,表哥已是霜满两鬓。

大舅家三哥,运气好些。50年代初中毕业,从工厂学徒直接保送清华学核物理,曲线救国。毕业后留校,和数学系当助教的女同学共结连理。后来老毛要"搞一点原子弹",年轻有为的三哥又被选中,成为罗布泊攻坚梯队里唯一"非红五类"出身成员,小夫妻也从此天涯各一。当戈壁滩升起第一朵蘑菇云,这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结晶才落地。偶回老家探亲,祖母近在咫尺,三哥因其地主成份不敢上门,直到她老死。"六孃"是唯一能见的长辈亲戚。但他前脚一走,马上就有人来询问母亲,时间地点内容一一记录,拿回去和三哥的汇报对照。文革后终于调回母校评上职称,结束了"地下党"生涯,哥嫂在中关村安度余生。

于是乎,边关一方,又增添了流放禁地的痛楚神秘。古有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后继"牧马人"右派和"支边"青年。汉人要么是倒了霉撞了墙被发配到此,要么肩负重任,身不由己。几番磨砺,便个个有吐不完的苦水。所以,后来一提"风吹草低见牛羊",就不由自主联想起那些饿得皮包骨,腰缠老羊皮的爱国者,傍着干枯胡杨,在风沙弥漫中遥望中原,忧国忧民思故乡的悲凉辛酸。日前尊贵的驻英大使女士在《卫报》上奉旨解读新疆,也点到这一名句,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

当然也有例外:历代封疆大臣,如盛世才之流。对于他们,新疆地肥水美,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年前读老家县志,还有祖父民国早年在伊犁拒外放贪官行贿的记载。

至于当地"少数"民族,官方公布,早于1962年,就有几十万维民,不顾边防军弟兄守卫岸上,倒骑着毛驴儿被"苏修策反"到伊犁河另一侧。歌中这么好的地方,又是祖宗八代的老家,还往外跑?据说这跟汉族首长的军人脾气很有关系。

90年代,哈佛大学迪朗教授因疆人食盐缺碘,流行大脖子病和儿童身心发育不全,在和田地区展开防治工作。岂料常规的碘片被维人坚拒,担心那是让他们断子绝孙的毒药,连本族医生也奈何不得。最后迪朗冥思苦想,出了个绝招,把大量的碘让警察守护着放到灌溉渠里,才解决了难题。为此他获国际大奖。不过迪朗私下里奇怪:为什么维人这样不信任当局?为什么只准汉族人员出国进修,哪怕专家们最赏识的是那个维族小伙?难道这年轻人已有"分裂恐怖分子"嫌疑?

"自治"的塞北江南,云遮雾障。维人汉民,两股道上跑车。天山上的红花,带着血色。

 (三)

异国他乡,炎黄子孙以传扬华夏文明为己任。

洋插队不久,我操着尚不流利的英语向小学生和家长们讲述那遥远东方的巨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幻灯片中,也有维吾尔姑娘起舞,配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Oh,how beautiful!洋面孔们赞叹,自已也有些得意。

一只小手举起:你们汉人,平时跳什么舞?十八公脑筋急转:丢手巾,排排坐,向前进,忠字舞,秧歌,红绸,水袖......都不对口!突然间口干舌燥,手足无措,结结巴巴:他们...会跳...我们...也...欣赏...

童言无忌,一语道破泱泱大汉民族,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信手拈来,任人起舞。

记事中,一切都是集体动作:循规蹈矩,成方成圆,声势浩大,气壮山河。从音乐史诗《东方红》,到鸟巢奥运开幕。想祖先也曾"击节起舞",何时起,开始缠足自宫,"进化"成"非礼勿"的犬儒盲奴,只剩下讨主子欢心的三呼跪拜,小脚碎步,个个戴付"纸枷锁"?

长歌当舞,长歌当哭!

我们历来自视高人一等,他人都作蛮族番邦,瞧不上眼--除了近代的洋大人。就连开明的澳洲华人艺术家,虽反对暴力解决问题,也觉维族落后,当用"软手段 ""同化"一下,才可与时俱进。似乎那些丝绸路上的好汉,本无力在聚宝盆上养家,非要到内地卖羊肉串求生。好像我们有了"至圣先师",别人就不该光拜"真主活佛"。更别提全球化时代,舍了啃汉堡包,挎LV袋,先富起来的汉人掮客,这帮土包子怎么和世界接轨?

那么,海外华人受窝囊气,也因"洋化"自己努力不够?或者非要朝别人吼一句:"你们的,向爷们的,看齐!"才是出息?硬邦邦,假惺惺,皆与平等无缘,劝君将心比心。

"精英"尚且如此,可见中国特色的种族偏见与弱势歧视是何等根深蒂固。中央情结加二奶心态,亟待"扶正",好一统天下,万方臣民。

回望神州,藏蒙回壮,羌苗傣彝,哪个少数民族不是信步由缰,豁达开朗,多彩多姿,自由自在高于一切?他们的粗犷率直,较之我们的市侩功利,也许更靠拢自然真谛,接近人心、人情、人性。不管文化荒芜的当年,还是物欲横流的今天,正因那远离尘嚣的高山流水,风光人文,世间的疲惫才得洗涤,挣扎的灵魂才得安抚。难道这些,都要"化"去?人与人不同,一界平常心。古今中外,欲征服他人的民族,无一逃脱历史的嘲弄。

而坐山观虎,引蛇出洞,拿民族纠纷掩社会不公,揪境内外"黑手"捂官家羞处,靠坦克弹压除"刁民暴徒",借莫名冤魂表"英雄""正义",继之渔翁得利,谈笑凯歌,江山稳坐,乃"人治者"老生常谈,拿手好戏,别有用心。

走进21世纪,几朵艳丽,点缀专制铁血红黑之间,残液欲滴。胡天六月的飞雪,浸润着理性公正的芳草,萋萋于田间山野。愿中华各族同胞在世代生息的土地上,有朝一日能无拘无束,载歌载舞:这是我可爱的家乡,亚克西!



本文分析不代表看中国观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华夏文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