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京劇的伴奏樂器(圖)

作者:園丁 發表:2021-01-19 1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京劇初創階段,文場主要樂器以笛子為主,圖為吹簫仕女圖。
在京劇初創階段,文場主要樂器以笛子為主,圖為吹簫仕女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16年為普及京劇知識,我曾經寫過一個長篇介紹京劇知識的文章,叫《京劇知識淺談》,其中在介紹京劇音樂和唱腔部分,我簡要介紹了京劇文場樂隊的樂器和發展過程。

為寫本文,我再簡要說幾句相關的話,說說京劇文場伴奏樂器的變化發展程。

在京劇初創階段,文場主要樂器以笛子為主,管樂還有嗩吶。在清朝,咸豐六至七年(公元1556-1557年),三慶班的笛師瀋星培(瀋六),使用京胡取代了笛子來伴奏唱腔。這就是京胡最早進入京劇文場樂隊的開始。

當時文場樂隊使用的樂器,除了京胡,還有小三弦,月琴。月琴是由阮改造成的。

到了民國初期,梅蘭芳和他的京胡琴師徐蘭沅、王少卿,三人為改進京劇伴奏音響效果,試驗在二胡的基礎上,研究改製成功京二胡,從此,梅蘭芳的唱腔就由徐蘭沅操京胡,王少卿操京二胡伴奏。這就是京二胡成為青衣和旦角伴奏樂器的開始。

2017年我在《從京劇「鎖麟囊」看古人的倫理》一文中,談到京劇《鎖麟囊》,是京劇大師程硯秋和著名京劇劇作家翁偶虹兩人創造的一齣傳統戲。

京劇《鎖麟囊》自從程硯秋搬上京劇舞臺演出,一直演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後來就被中共列為禁戲黑名單。禁止在京劇舞臺演出,這成為程硯秋的一件終生憾事。

「文革」過去以後,1979年,這齣被禁演二十幾年的好戲,被李世濟重新搬上京劇舞臺。

李世濟出身於書香門第,1933年她出生在蘇州,長在上海。她原本是學醫的,棄醫從藝,肄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由於她長相極像程硯秋,在年幼時就被程硯秋認為義女。她曾想學京戲,但是家長和程硯秋,出於對她的愛心,沒有叫他學京戲。但是她自幼就喜愛京劇,自學京劇成為票友。大學畢業後,她從票友轉為自己組建戲班子,1953年成立「李世濟劇團」演京劇。1954年梅蘭芳傳授給她《霸王別姬》、《貴妃醉酒》。1956年她進北京京劇團,與馬連良、裘盛戎同臺演出,被人稱為「小程硯秋」。1963年她與琴師唐在炘結婚。1967年她曾經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獲銀獎。1979年調中國京劇院二團,並為程派京劇藝術研究會副會長。2001年李世濟喪夫,兒子又死於車禍,只留下兩個孫女陪伴她。雖然如此,由於她熱愛程派藝術,她還是培養出了幾個年輕程派弟子,即李海燕、劉桂娟、呂洋、楊磊等。她在2016年5月8日去世,享年83歲。她生前演出劇目有《文姬歸漢》、《鎖麟囊》、《英臺抗婚》、《武則天軼事》等。

唐在炘(1922-2007),上海人,他的京胡師從程硯秋的琴師穆鐵芬、周長華,他曾向白登雲學司鼓,1952年到李世濟劇團,1955年在馬連良京劇團,1956年轉到北京京劇團,此時他拜徐蘭沅為師,向徐蘭沅學藝,並經常與李慕良切磋琴藝。1980年曾獲京劇音樂一等獎。他伴奏的京劇劇目有《西廂記》、《楚宮恨》、《林則徐》、《碧波仙子》、《梅妃》、《英臺抗婚》、《文姬歸漢》等。

李世濟夫妻曾經多次到香港演出,1955年曾經到臺灣演出。

前面簡要介紹了李世濟夫妻的從藝經歷,和對程派京劇藝術的承傳。這是因為,與我要說的京劇文場樂隊的擴大有關。

可能有人不知道,把苼這個中國傳統樂器,引入京劇文場樂隊,就是始於李世濟夫妻,是他們首先在京劇《鎖麟囊》中,把苼引入程派唱腔伴奏。

苼這種管樂樂器,在中國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詩經》中有一篇《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臣是將」。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笙已經作為喜慶、迎賓奏樂的一種樂器。在《爾雅.釋樂》解釋說「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在中國出土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笙的古稱「和」字。也就是說,笙的雛形,發明在殷商時期。笙這種樂器,後來經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對歐洲管樂的形成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笙的主要構成有三個部分,一是笙鬥,二是笙管,三是笙簧,就是發音部位。苼簧能夠在吸氣和呼氣時都能發音。苼的音色甜美和諧、豐滿。

大家知道,程硯秋的唱腔起伏跌宕,節奏明快。他演的悲劇唱腔悲壯,深沉。但是程硯秋並不希望他的弟子一味模仿他,他主張演員要根據自己生理特點,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李世濟夫妻正是為了烘托唱腔,使之更優美動聽,才嘗試,把苼這種樂器引入到了京劇文場。正因為李世濟夫妻能在京劇唱腔上勇於革新,才創造出自己的藝術風格。李世濟唱腔韻味醇厚,唱腔委婉、圓潤動聽。表演情真意切。

現在網路上有劉桂娟在天津20多年前的一段《鎖麟囊》唱腔錄像視頻,音質很清楚,攝影也有文場鏡頭。我感到,這段唱腔,使用了苼這種樂器,音響效果很好,韻律節奏感強,音色也很美。

現在在大陸京劇舞台上,文場使用樂器越來越多,不僅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苼、笛、海笛、嗩吶,而且還有中阮、大阮、琵芭、南胡、打擊樂器等,成了一個交響樂隊。我看到李維康的一個《女起解》,是2013年10月的一個演出,胡琴伴奏是王彩雲,但伴奏樂隊簡直有些喧賓奪主,李維康的唱腔固然很好聽,但是,弄一個大交響樂隊伴奏,似乎顯得畫蛇添足。凡事皆有度,發展過度,就會適得其反。應當適可而止。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